2013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四校联考八年级语文第三次月度联考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四校联考八年级语文第三次月度联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6-01 21:59:55

文档简介

四校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三次月度联考
八 年 级 语 文 答 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成绩_________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卷相应的区域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2、( )(2分) 3、( )(2分)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①—⑥每题1分,第⑦题2分,8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名著阅读。(6分)⑴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分) ⑵杨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智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⑵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二、阅读理解(共60分)(一)阅读唐朝贾至的《春思二首(其一)》一诗,完成第7题。(6分)7、⑴_______、_______(2分)⑵色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二) 阅读蒋士铨的《鸣机夜课图记》(有改动)一文,完成8—11题。(14分) 8、⑴①日( ) ②毕( )③间( )④怠( )(4分) ⑵( )(2分)9、母 日 授 四 子 书 数 句 (标两处,2分)10、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三)阅读《错过》选段,完成12—15题。(10分)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1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四)阅读《地震后为什么会有余震》一文,完成16—18题。(10分)16、⑴特征: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⑵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1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五)阅读贾平凹的《父亲的半瓶酒》一文,完成19—22题。(20分)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20、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2分)21.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22、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三、作文(60分)23.请以“追逐梦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文 题 :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学号 班级 姓名 学号_________ 考试号_________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卷
……………………………………………………装………………订…………………线…………………………………………………………四校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三次月度联考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1、精湛 跻身(4分) 2、C(2分) 3、B (2分)
4、①目见不如足践 ②为山九仞 ③蜡炬成灰泪始干 ④苔痕上阶绿 ⑤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⑥(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⑦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8分)
5、⑴施耐庵 吴用 (2分)
⑵杨志:去官府自首;鲁智深:用智逃脱。(每个0.5分,1分)
评价示例:我赞赏鲁智深的做法,他深深知道封建官府的黑暗与腐败,如果投案自首,等于自投罗网,绝没好下场。我也佩服杨志的为人,敢作敢当,不连累他人才称得起真正的英雄好汉。(言之有理即可,3分)
6、⑴示例:叶落归根,引发了我的思乡之情;叶,化作春泥更护花,让我想到奉献使人生更有意义;一片树叶春天萌绿,秋天凋零,来年春天又萌发,让我想到生命的延续,生命的生生不息。(特点1分,联想1分)
⑵①示例: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倒的是食物,丢的是美德。节约无小事,你我皆可为。(2分)
②示例:这位同学,你好!你这样做是不是有点浪费啊!我们最近正在开展“光盘行动进校园”活动,你知道吗?你愿意加入我们的“光盘行动”吗?(称呼1分,指出浪费1分,宣传1分,语言表达1分)
7、⑴愁 恨(2分)
⑵嫩绿、鹅黄、嫣红、洁白。(每个0.5分,2分)
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出诗人无法排遣的深愁苦恨。(写法1分,内容1分。意同即可)
8、⑴①每天 ②都,全部 ③夹杂,交错 ④懈怠,偷懒,不认真 (4分) ⑵C (2分)
9、母 / 日 授 / 四 子 书 数 句 (2分)
10、⑴母亲坐在床上,用被子盖着我的双脚,解开衣服用胸口暖和着我的脊背。(2分)
⑵因为我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2分)
11、儿子为母亲深夜陪读而感动,为自己深夜睡着惭愧而哭。(如只答“儿子被母亲的做法感动而哭”,也可,2分)
12、对待“错过”一要习惯,二要品味,要让那些小错过帮助我们把握住人生中最关键最美好的收获。(答到“习惯”“品味”即可,2分)
13、是指能够在追悔中认识到错过的原因,从而惩前毖后,不再犯同样失误的引以为戒的能力。(2分。意对即可)
14、运用比喻,把人生比喻为“奔驰的列车”,把“窗外的美景、奇景”比作小的错过,把“预定的到站”比作人生最根本的追求。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人生有一些小的错过不要紧,但不能错过人生根本的追求。(修辞1分,指出本体、喻体1分,含义1分)
15、参考理解:年轻时正是读书的大好时光,如果错过了,时不复返,机不再来,等到年老体衰再想好好读书时已无多少可能了,这种错过,就成了人生中的过错。(要紧扣 “劝人珍惜机会、抓紧读书”的提示语,意对即可。若有其它合理解释,酌情给分。3分)
16、⑴特征:①同一地发生,持续时间可短可长(1分);③依发生时间顺序,在次数和强度上都逐渐减弱(1分)。
⑵原因是:①主震引起的“静态压力”改变。(1分)。②主要成因是由地震引起的“动态”地震波的冲击。或“动态应力”是余震的罪魁祸首(1分)。(意思接近即可)
17、列数字、作比较。(2分)具体、突出强调了余震依发生时间顺序,在次数和强度上都逐渐减弱的特征。(1分)
18、示例1:不能。(1分)“到目前为止”,是一表限制时间的短语,表达的意思只包含过去和现在,不包含将来(1分);若去掉后,与客观实际不相符(1分)。
示例2:不能。(1分)“似乎”,是一个表推测的副词,可能是也可能不是(1分);若去掉后,表确定的意思,太绝对,与现实不相符(1分)。
19、①父亲写信叮咛“我”好好写作,劝“我”不要喝酒。②父亲带小女儿进城,为“我”暗自担忧。③父亲陪“我”喝酒,并鼓励“我”。(每点2分,6分。意思对即可)
20、①难受 ②纳闷 (每点1分,2分)
21、⑴动作(细节)描写,“悄悄流泪”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暗自担忧,“装着眼花”“揉”表现了他不愿意让儿子看到自己的担心,以免儿子难过。(动作(细节)描写1分;对儿子的暗自担忧或以免儿子难过1分,意思对即可。2分)
⑵小女儿吵闹时,“我”的态度是:忍不住斥责,并动手去打屁股,体现“我”的粗暴,遇事不顺就迁怒孩子的性格;父亲的态度是:不能打孩子,走过来抱孩子哄着出去了,衬托父亲的慈爱,遇事镇定。(“我”和“父亲”的态度各1分;“我”和“父亲”的性格各1分。仅答“我”和父亲对小女儿的不同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不给分)
22、含义:①因为“半瓶酒”是父亲担心“我”思想压力过大,主动为“我”买来消解烦闷并陪“我”一起喝剩下的。②父亲的半瓶酒让“我”从中获得鼓励,不再沉沦,感受到亲情的慰藉。③父亲的那一席话教会了“我”如何面对得失,“我”也学会了怎样做人。④父亲的半瓶酒更寄予了浓浓的父爱。(其中任两点,1点1分,2点3分,意对即可)
作用:①以“半瓶酒”为题,巧设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结尾处画龙点睛,暗示“父爱”的中心。③“酒”是文章线索(父亲一开始劝“我”戒酒,后来买酒陪“我”喝,喝剩下的半瓶酒激励着“我”) (其中任两点,1点1分,2点3分,意对即可)四校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三次月度联考
八 年 级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卷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冯英凭借扎实的功底、jīng zhàn的技艺,jī shēn世界级芭蕾明星的行列。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物理学家在研究物质结构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个类似的问题:最里面是什么?
B.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C.俄国大文豪屠格列夫写过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诗,题目就叫《俄罗斯语言》。
D. “最美丽的女机长”“最年轻的女机长”的称号,一下子在网上火了起来。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令人异想天开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B.世间又有什么东西能把冰灯比拟呢?水晶啦,白玉啦,全都在它面前黯然失色。
C.虽国家要求抑制房价,可住房价格仍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D.今年以来,问题猪、假羊肉、毒生姜等光怪陆离的事件屡屡发生,引发社会关注。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①—⑥每题1分,第⑦题2分,8分)
①耳闻不如目见,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功亏一篑。
③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⑤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_____________________,岂他人之过哉?
⑥臧克家在《有的人》一诗中刻画鲁迅先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的一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著阅读。(6分)
⑴《智取生辰纲》出自___________(作者)所著《水浒传》,这幕戏中的“最佳导演”是___________。(2分)
⑵杨志在汴梁买刀时不堪牛二的撩拨将他杀了;鲁智深替金氏父女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镇关西。犯了人命案后,他们二人各自是什么态度?你怎么评价这两位英雄好汉的做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⑴叶,是文人墨客笔下一个永恒的话题。千姿百态的叶,引起了他们无限的联想。“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宣宗宫人借随波而去的叶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王勃借黄叶渲染悲怆的氛围,表达久客思归之情。你由叶的什么特点引发了什么联想?(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2013年,一个热词口耳相传:光盘。这不是电影碟片,而是吃得光光的盘子。某校开展“光盘行动进校园”活动,请你参与。
①为这次“光盘活动进校园”写一则公益广告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假如你是学校“光盘行动”志愿者,在食堂遇到了一位将许多剩饭菜倒入泔水桶的同学,你该如何劝说他响应“光盘行动”呢?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唐朝贾至的《春思二首①(其一)》一诗,完成第7题。(6分)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②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注】①贾至,唐朝诗人,唐肃宗时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认为贾至所写的一些绝句“皆谪居楚中而作”。这首诗大概也是他在贬谪期间所写。②历乱:纷乱。
7.⑴诗歌中有两个字透露了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这两个字是________和_______。(2分)
⑵开头两句描绘出了一幅生机盎然色彩鲜明的春景图,有哪些色彩?(2分)从整首诗来看,这两句写景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蒋士铨①的《鸣机夜课图记》(有改动)一文,完成8—11题。(14分)
铨四龄②,母日授四子书③数句,抱铨坐膝上教之。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④,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⑤之具毕置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⑥之声,与轧轧相间。儿怠,则少加夏楚⑦,旋⑧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⑨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注】①蒋士铨,清代著名文学家。②龄:岁。③四子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④竹丝合所识字:竹丝拼成前一天认识的字。⑤组绣纺绩:组绣,刺绣;纺绩:纺织。⑥咿咿:指读书声。下文的“轧轧”指织布声。⑦夏(jià )楚:责打。⑧旋:随即。⑨及此:这时候。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日训十字 ( ) ②组绣纺绩之具毕置左右( )
③与轧轧相间( ) ④儿怠,则少加夏楚 ( )
⑵与例句中“乃”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无误,乃已
A.乃密布字印(《活板》) B.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C.久而乃和(《送东阳马生序》) D.屠乃奔倚其下(《狼》)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母 日 授 四 子 书 数 句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结合全文,说说“铨亦泣”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错过》选段,完成12—15题。(10分)
①没有意识到错过,或许能产生一种自足感,但那意味着灵魂堕入了颟顸的渊薮。
②能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在追悔中产生出一种真切而细微、深入而丰厚的情愫,则意味着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
③有的所错过的,还有机会再次相遇,正因为对错过有了痛切的感受,当机遇再次呈现时,你便会有高度的应变力与把握力,也许,那最后的结果,是与其在上次侥幸抓获,不如这回你冷静而成熟地驾驭……恰恰是因为你上次的错过,才导致了你这次的获得硕果!
④有的所错过的,时不复返,机不再来,属于永远的错过,但因为你善于细细咀嚼这错过的苦果,竟能从惆怅中升华出憬悟,乃至于酿出诗意与哲理……你的生命,或许反更有厚度;你的心灵,或许反更有虹彩。
⑤一念之差中,失之交臂了吗?有时我们虽然错过,只要我们立刻意识到了,并立刻追上前去,力挽狂澜于既倒,我们多半也还可以使错过转化为掌握;问题是我们往往在立即意识到了以后,竟滞涩、凝结住了我们的行动;这样的错过,则几近于过错。
⑥错过,即“有所失”,我们要习惯它。
⑦错过,也往往构成另一种得,我们要品味它。
⑧人生如奔驰的列车,车窗外不断闪动着变幻不定的景色,错过观览窗外的美景、奇景并不是多么不得了的事,关键是我们不能错过预定的到站。
⑨我们预定的到站并不等于人生的终点。但在人生的终点上,我们最好能含笑地说:我虽然错过的很多很多,却毕竟把握住了最关键最美好的,这样,“错过”便仿佛是碧绿的叶片,把一生中“收获”的七彩鲜花映衬得格外明艳!
12.仔细阅读选文,简要概括一下作者对“错过”的独特体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作者认为“能意识到自己错过了什么”,就“意味着灵魂具备了升腾的能力”,这“升腾的能力”指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请从修辞角度对选文第⑧段进行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徐文长,写了一副上下句一模一样的妙联来劝人珍惜机会、抓紧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请运用文中的道理,说说此联的内涵。(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地震后为什么会有余震》一文,完成16—18题。(10分)
①由于地球在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造成岩层突然发生破裂,或者引发原有断层的错动,这就是地震。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强的地震称为主震;而余震是主震之后接连发生的地震。
②余震一般在地球内部发生主震的同一地方发生,通常情况是一个主震发生以后,紧跟着一系列余震,它的持续时间可达几天甚至几个月。余震强度比主震小,大多数的余震都不会造成破坏。虽不足为患,但多次就成灾。打一个形象的比方,余震好比人说话的回声,虽然能量不及前面的大地震,但威力叠加起来,经过多次打击的建筑物可能就承受不住了。余震依发生时间顺序,在次数和强度上都逐渐减弱。科学家称,主震发生后的第二天,余震数量大约是第一天的一半,而到第10天,余震数量则是第一天的1/10。
③地震后为什么会有余震呢?
④地震主要起因于地壳上大陆板块彼此相对移动产生的压力累积。主震发生过后,时隔不久最多一两天,或者在震中也可以拉开一定距离,可发生称为余震的二次震动。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认为余震产生于主震引起的“静态压力①”改变,因为似乎只有它能够具有产生余震的这种机制。美国地球物理学家发现,余震的主要成因是由地震引起的“动态”地震波的冲击,而不是原先认为的缘于地震引发的断层附近的地壳重整。美国地质调查的Karen Felzer和加州大学的Emily Brodsky分析了近二十年发生在南加州的数以千计的中小型地震中余震的数据之后得出了这一结论。他们还发现,在距离震中50公里之外,余震的发生数量急剧下降。更确切地说,他们发现至震中距离与余震次数约呈指数-1.35左右衰减。这意味着一个平稳的量引发了整个运作过程,在50公里的距离中静态压力的改变几乎可以忽略不记,因此“动态应力②”是余震的罪魁祸首。
⑤研究者说这个结果将对地震过后预测余震的发生产生影响。
【注】①压力:垂直作用于物体表面的力。②应力:物体受外力作用时,内部任一截面单位面积上双方产生的相互对抗的力。
16.请概括余震的另外两个特征及余震产生的原因。(4分)
⑴余震的特征: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强度小,大都不会造成破坏,多次就成灾;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余震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②段划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④段划线句中“到目前为止”“似乎”能否去掉?为什么?(提示:“到目前为止”和“似乎”任选其一作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贾平凹的《父亲的半瓶酒》一文,完成19—22题。(20分)
①我在城里工作后,父亲便没有来过,他从学校退休在家,一直照管着我的小女儿。
②去年,父亲给我的信上说,他很想来一趟,因为小女儿已经满地跑了,害怕离我们太久,将来会生疏的。但是,一年过去了,他却没来,只是每月寄一张小女儿的照片,叮咛我好好写作,说:“你正是干事的时候,就努力干吧,农民扬场趁风也要多扬几锨呢!但听说你喝酒厉害,这毛病要不得,我知道这全是我没给你树个好样子,我现在也不喝酒了。”接到信,我十分羞愧,便发誓再也不去喝酒,回信让他和小女儿一定来城里住,好好孝顺他老人家一些日子。
③但是,没过多久,我的作品在报刊上引起了争论。争论本是正常的事,复杂的社会上却有了不正常的看法,随即发展到作品之外的一些闹哄哄的什么风声雨声都有。我很苦恼,也更胆怯,像乡下人担了鸡蛋进城,人窝里前防后挡,唯恐被撞翻了担子。茫然中,便觉得不该让父亲来。但是,还未等我再回信,在一个雨天他却抱孩子搭车来了。
④老人显得很瘦,那双曾患过白内障的眼睛,越发比先前滞呆。一见面,我有点慌恐,他看了看我,就放下小女儿,指着我让叫爸爸。小女儿斜着看我,怯怯地刚走到我面前,突然转身扑到父亲的怀里,父亲就笑了,说:“你瞧瞧,她真生疏了,我能不来吗 ”
⑤父亲住下了,我们睡在西边房子,他睡在东边房子。小女儿慢慢和我们亲热起来,但夜里却还是要父亲搂着去睡。我叮咛爱人,什么也不要告诉父亲,一下班回来,就笑着和他说话,他也很高兴。一到晚上,家里来了很多人,都来谈社会上的风言风语,谈报刊上连续发表批评我的文章,我就关了西边门,让他们小声点,父亲一进来,我们就住了口。可我心里毕竟是乱的,虽然总笑着脸和父亲说话,小女儿有些吵闹了,就忍不住斥责,又常常动手去打屁股。这时候,父亲就过来抱了孩子,说孩子太嫩,怎么能打,越打越会生分,哄着到东边房子去了。我独自坐一会儿,觉得自己不对,又不想给父亲解释,便过去看他们。一推门,父亲在那里悄悄流泪,赶忙装着眼花了,揉了揉,和我说话,我心里愈发难受了。
⑥从此,我下班回来,父亲就让我和小女儿多玩一玩,说再过一些日子,他和孩子就该回去了。但是,夜里来的人很多,人一来,他就又抱着孩子到东边房子去了。这个星期天,一早起来,父亲就写了一个条子贴在门上——“今日人不在家”,要一家人到郊外的田野里去逛逛。到了田野,他说去给孩子买些糖果,就到远远的商店去了。好长的时候,他回来了,腰里鼓囊囊的,先掏出一包糖来,给了小女儿一把,剩下的交给我爱人,让她们到一边去玩。又让我坐下,在怀里掏着,是一瓶酒,还有一包酱羊肉。我很纳闷:父亲早已不喝酒了,又反对我喝酒,现在却怎么买了酒来?他使劲用牙启开了瓶盖,说:“平儿,我们喝些酒吧,我有话要给你说呢。你一直在瞒着我,但我什么都知道了。我原本是不这么快来的,可我听人说你犯了错误了,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情况,怕你没有经过事,才来看看你。报纸上的文章,我前天在街上的报栏里看到了,我觉得那没有多大的事。你太顺利了,不来几次挫折,你不会有大出息呢!当然,没事咱不寻事,出了事也不要怕事,别人怎么说,你心里要有个主见。搞你们这行事,你才踏上步,你要安心当一生的事儿干了,就不要被一时的得所迷惑,也不要被一时的失所迷惘。这就是我给你说的,今日喝喝酒,把那些烦闷都解了去吧。来,你喝喝,我也要喝的。”
⑦他先喝了一口,立即脸色通红,皮肉抽搐着,终于咽下了,嘴便张开往外哈着气。那不能喝酒却硬要喝的表情,使我手颤着接不住他递过来的酒瓶,眼泪刷刷地流下来了。
⑧喝了半瓶酒,然后一家人在田野里尽情地玩着,一直到天黑才回去。父亲又住了几天,他带着小女儿便回乡下去了。但那半瓶酒,我再没有喝,放在书桌上,常常看看它,从此再没有了什么烦闷,也没有从此沉沦下去。
(节选自《语文世界》,有删改)
19.文中的父亲为“我”做了哪些事?请分点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阅读文章第④—⑦段中,理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2分)
“ 慌恐 ” →“ ① ” →“ ② ” → 感动
21.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6分)
⑴“父亲在那里悄悄流泪,赶忙装着眼花了,揉了揉,和我说话”这一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从第⑤段对小女儿的不同态度中,分析“我”和父亲的不同性格。(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说说“父亲的半瓶酒”具体含义和作用。(6分)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0分)
结茧成蛹的春蚕,在软壳里期待化为彩蝶的时刻;含苞欲放的花蕾在青叶中畅想盛开如霞的未来;青春年少的我们在懵懂中憧憬美好的明天……有梦的季节,让我们领略到人生的美丽。愿我们每个人追逐梦想,实现我们的人生目标!
23.请以“追逐梦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⑵不得仿作、套作、抄袭。
⑶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⑷书写工整规范。(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