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空中的生物
第1节 鸟类
一、教材分析:
1.教学课题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5单元 环境中生物的多样性
第12章 空中的生物 第1节 鸟类
2.内容分析
“鸟类”是第12章“空中的生物”的第一节内容。首先播放视频动画,增加学生兴趣,引入主题——“鸟类”。
引入主题后,以家鸽为例,探究家鸽适于飞行的结构特征,从培养学生的能力入手,提供家鸽的浸制标本、骨骼模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归纳、总结出家鸽的结构特征。课本的表格、探究报告,为学生的观察探究指明方向,也便于学生将零散的知识进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体现了新课程知识和能力的统一。
最后,介绍鸟类的多样性,让学生关注鸟类的生存现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形成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识,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
3.学情分析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生物课程学习,学生已储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理解了——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是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也是理解“人与生物圈应该和谐发展”的理论基础。
七年级学生对自然现象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教师展示学生感兴趣的鸟类,并有意识地延伸拓展,巧妙地抛砖引玉,鼓励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课堂上大胆展示交流,以挖掘潜力,激发动力,锻炼能力。
同时,学生对于鸟的飞行有许多感性认识和理解,也有不少相关的生活现象、生活经验做铺垫,已经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和归纳。但他们对探究并不是很熟练,所以教师提供了相关探究材料,以课本中表格为提纲,鼓励学生根据提示,探究鸟类适应空中飞行的特征,并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精神,一同寻找答案。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千姿百态的鸟类。
(2)阐明家鸽适应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征。
(3)概述鸟类与人类的关系。
2. 能力目标
(1)在对鸟类图片资料分析过程中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关注我国的珍贵鸟类资源,养成自觉的爱鸟护鸟行为。
(2)通过小组探究,使学生形成探索生命奥秘,勇于追求科学真理的优秀品质,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探究家鸽飞行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
2.教学难点:家鸽适应空中生活的观察与探究。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希沃电子白板课件;家鸽浸制标本;家鸽骨骼标本。
2.学生准备:预习新课、查阅鸟类相关资料。
五、教学流程图:
六、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 视频 引入 利用希沃电子白板出示奥斯卡经典影片《鹬》。提出问题:你了解鸟类吗?你认识哪些鸟? 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鸟类世界,认识千姿百态的鸟。 观看微视频,明确本节课的主题——鸟类。 运用媒体手段,增加学生兴趣,在愉悦的视觉体验中知晓本节课的主题。
(二) 认识千姿百态的鸟类 世界上的鸟类种类繁多,形态千姿百态,鸣叫声也是多种多样。 首先,我们一起来听听这几种鸟叫声,你知道这是哪种鸟的鸣叫声吗? 以下两种鸟类你认识吗?(白板出示两种鸟类的图片资料,)教师讲解,并提出问题:你还能说出哪些鸟类的生活环境和结构特征? (1)观察鸟类图片资料。 (2)认真聆听,分辨鸟叫声。 (3)选取一种鸟类进行介绍。 (4)认真聆听同学的分享,学会自己搜集和查阅资料。 展示千姿百态的鸟,让学生认识到鸟类的多样性。 播放常见鸟叫声,学生认真聆听。 出示两种鸟,并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
(三) 体验飞行需要解决的问题 飞行一直以来就是人类的梦想。今天,这个梦想早已成为现实。 那么,物体飞行到底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一)风筝为什么能飞上天? (二)两个质量相同的纸飞机,一个头部尖,一个头部平,哪个纸飞机能飞的更远? (三)火箭发射时,要靠火箭发动机点火,有一股巨大的、向上的推力,才能将火箭推上天。 引导学生总结物体飞行需要解决的问题:减少阻力、减轻体重、增加动力…… 它的质量较小,飞行需要减轻体重。 飞的远的飞机机头是尖的,受到阻力较小——飞行需要减小阻力。 飞行物体还需要增加动力。 让学生通过自己亲身体验,玩风筝、扔纸飞机、观看动画,增进学生注意力和兴趣,总结物体飞行需要解决的问题,学会从生活经验中归纳、思考问题。
(四) 探究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特征 (一)过渡 在自然界中公认的飞行家——鸟类,它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鸟类在空中飞翔,也需要解决这些问题。那么,鸟类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呢? 提出要求:8人一组,对照家鸽骨骼标本、浸制标本,结合课本等资料,分组探究家鸽适于飞行的结构特征,填写在探究报告中。 (二)分组探究 1. 体形和翼 体形: 呈流线型,减少飞行阻力。 翼: ①展示家鸽两翼图片,为飞行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②背覆羽毛,正羽在翼和尾端,宽大,利于飞行。此外,绒羽密生在正羽下面,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 2.骨骼 ①长骨中空:减轻体重 ②胸骨发达:胸骨突出,形成龙骨突,附着的胸肌发达,成为发动机,提供飞行动力。 3.肌肉 鸟的胸肌占体重的1/5,胸肌不停收缩牵动两翼扇动,使鸟得以飞行。这些资料告诉我们什么 胸肌发达,成为发动机,提供飞行动力。 4. 呼吸 ①肺:气体交换的场所。 ②气囊:有大量气囊与肺相通,既能协助呼吸又能散发体内热量。 介绍家鸽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增加飞行的动力。 5.消化 出示两段小资料,引导学生得出结论:鸟类的食量大且消化能力。 讲解家鸽消化方面对飞行生活的适应。(消化系统: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直肠短,排便频繁,减轻体重。) 6.循环 循环系统:完善,心脏四腔,运输氧的能力强,维持体温恒定,家鸽体温总是维持在42℃,是恒温动物。 请同学们将总结的家鸽适应飞行的特征在表格中补充完整。 (三)总结 过渡:其他鸟类和家鸽具有相似的特征,因此它们的飞行也离不开以上形态、结构的适应。 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探究活动。 学生8人一组,对照家鸽及家鸽身体结构标本,进行观察、讨论、分析。 观察课本和课件图片,联想生活实例,得出家鸽体形对飞行生活的适应。 分辨正羽、绒羽,结合资料了解正羽、绒羽的分布及功能。 观察骨骼标本,得出家鸽骨骼对飞行生活的适应。 观看家鸽浸制标本,小组讨论,说出家鸽肌肉适应飞行生活的特征。 观察课件资料,仔细辩认气囊以及气囊与肺的关系。 个人根据生活体验交流说出家鸽在消化方面适应空中飞行的特征,并思考为什么鸟类食量大? 通过探究报告资料,将鸟类、两栖类、鱼类心脏进行比较,明确鸟类循环系统完善,并且讨论体温恒定对于动物生活有何重要意义。 总结家鸽适应飞行的特征,填写表格。 豁然开朗,明确鸟类适应空中飞行生活的特征。 运用希沃电子白板的放大、批注等功能,结合家鸽骨骼标本、浸制标本等,分组进行探究,增强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通过大量的图片、实物、资料,吸引学生眼球,牢牢锁定其注意力,锻炼其动手能力、提升合作探究意识、增强学生认知。
(五) 领会保护鸟类的意义和方法 (播放真实故事) 过渡:我们和鸟类生活在同一个家园,鸟儿是人类的好朋友,对人类有很多益处,如:啄食害虫和害兽、传递信息等。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可以为保护鸟类做些什么呢? 归纳总结: 鸟类是人类的朋友,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保护鸟类做出自己的贡献,保护鸟类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树立爱鸟护鸟的意识。 提供措施: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挂人工巢箱、举办知识讲座等。 播放一个真实故事,学生在观看视频的同时,对主人公肃然起敬,保护鸟类的责任感油然而生,并畅所欲言,提供保护鸟类的措施。
(六) 课堂 小结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要点。 说出本节所学习的知识要点。 巩固、总结
(七) 巩固 练习 出示白板课件的检测题。 做检测题。 练习所学知识的运用。
(八) 课后 作业 尝试制作一个人工巢箱或饲养台,并悬挂在合适的位置。 回家完成。 锻炼学生动手能力,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七、板书设计 12-1 鸟类
(
鸟类适应空中飞行生活
)1. 体形和翼:身体呈流线型,翼宽大
2.骨骼:骨骼较轻,长骨中空、愈合
3.肌肉:胸肌发达,提供强大动力
4.呼吸:双重呼吸
5.消化: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6.循环:心脏四腔,血液循环能力强
八、教后反思
1.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体验的基础上设计教学活动,希沃电子白板的运用实现了师生、生生的交互,突出了学生“学”的活动,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2. 同学们对鸟类十分熟悉,在课前布置学生查找鸟类相关资料,包括有关鸟的图片、特性等,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地展示。同学们都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个性也得到了张扬。
3. 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同学的探究活动总结出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在进行授课的时候,我让同学们借助探究报告,通过展示不同鸟类的图片,利用家鸽骨骼标本、浸制标本、相关数据资料,引导学生探究鸟类的体形、翼、肌肉、骨骼特点等方面是如何与其飞翔生活相适应的,培养了学生探究合作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利用真实的故事(女孩保护丹顶鹤牺牲),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唤起他们保护动物的意识,让学生关注鸟类的生存现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形成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识,促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以及形成健全良好的人格都有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