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生词,积累文言词语;了解《木兰诗》及写作背景。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知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和内涵;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感知木兰的形象。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情节,理清故事的基本结构。
学习本文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学习古代女英雄花木兰勤劳朴实、勇敢机智的性格和善良淳朴、顾全大局、不慕名利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
理清故事情节,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通过多种朗读完成)
教学难点
把握木兰这一英雄形象。(突破方法:小组比赛总结木兰人物特征)
教法、学法
多媒体辅助法,以读促教法;以读促悟,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由巾帼引入巾帼英雄,学生举出实例,引出花木兰,幻灯片出示安徽亳bó州木兰像、河南虞城花木兰祠。
走进《木兰诗》
学生结合预习介绍自己了解的《木兰诗》,教师给予适当补充,出示幻灯片。
检查预习,正音正字
幻灯片出示本课生字生词,抽读、齐读等方式巩固生字生词。
初读,走进文本
齐读,感知文章
抽读,概括木兰的故事。
听读课文、正确朗读(注意朗读的速度、语气、停顿、情感)
研读,字斟句酌
(逐段进行,师强调重难点,生完成文意疏通,图文结合加强理解)
幻灯片出示各段重点词,通过学生提问、抽答,教师补充、强调完成
第一段:
唧唧:织布机的声音 惟:只
当户织:对着门织布 机抒声:织布机发出的声音
(出示木兰忙碌画面)
第二段:
何所思:想什么 忆:思念
军帖: tiě, 名词,军中的文告。
可汗大点兵:皇上大规模地征兵。可汗,我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军书十二卷:指征兵的名册很多卷。
市:买
(出示木兰决定从军的画面)
第三段:
鞯:马鞍下的垫子 辔头:驾驭牲口用的嚼子或缰绳
旦:早晨 黑山:和下文的燕山,都是当时北方的山名
啾啾:马叫的声音
(出示战前紧张准备及拜别父母的画面)
第四段:
万里赴戎机:不远万里,奔赴战场。 戎机,战争
关山度若飞: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越过一座座的山
朔气传金柝: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
铁衣:铠甲,古代军人穿的护身服装
(出示征战生活画面)
第五段:
天子:
指上文的“可汗” 明堂:古代帝王举行大典的朝堂 策勋:记功
强:有余 问所欲:问(木兰)想要什么 不用:不愿做
尚书郎:尚书省的官。尚书省是古代朝廷中管理国家政事的机关
愿驰千里足:希望骑上千里马
(出示荣归故里图片)
第六段:
郭:外城 扶将:扶持
红妆:指女子的艳丽装束 霍霍:模拟磨刀的声音
云鬓:像云那样的鬓发,形容好看的头发 帖花黄:帖, tiē通“贴”,粘贴,动词。
花黄,古代妇女的一种面部装饰物
火伴:同伍的士兵。当时规定若干士兵同一个灶吃饭,所以称“同伙”
(出示木兰与家人团聚的画面)
第七段:
雄兔脚朴朔,雌兔眼迷离:据说,提着兔子的耳朵悬在半空时,雄兔两只前脚时时动弹,雌兔两只眼睛时常眯着,所以容易辨认。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雄雌两兔一起并排着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呢?
(引导学生分析所用修辞:比喻、反问、对偶,引导学生分析此段的用意。)
粗读,脉络梳理(交流讨论)
这首诗讲述了花木兰哪些故事或场景?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
主要情节
木兰叹息
代父从军,踏上征途
奔赴前线,十年征战
还朝辞官,亲人团聚
比喻赞美,讴歌英雄
(师生共同总结文章主要内容,加深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
走进木兰(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具体诗句,说说木兰有哪些可敬,可爱之处?(幻灯片出示图文,引导学生完成)
写作借鉴
诗中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言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找一找文中有哪些修辞?(学生找出来后,教师重点讲解对偶、互文两种修辞,引导学生翻译互文句翻译方法)
小结本文写作特色:
(1)叙述详略得当。 如文章只是概括的
写十年征战生活;与家人团聚的 欢乐情景 写得比较详细。
(2)具有传奇色彩的情节塑造人物。
(3)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本诗运用了对偶、 排 比、互文、反问、夸张等修辞手法。
拓展迁移
你还知道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吗?她们有哪些英雄事迹?
有句话叫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联系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谈谈你的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