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1 等腰三角形复习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1 等腰三角形复习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6-26 16:32: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等腰三角形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2.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条件.
3.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
能灵活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在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角和线段的长度时,体会分类讨论、转化思想。
【教学过程】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1.定义:有两条 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腰 ;(定义)
(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 ;(简写“等边对等角”)
(3)等腰三角形顶角 , 底边上的 ,底边上的 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4)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 条对称轴,对称轴是 。
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定义法
(2)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等角对等边”)。
【例题精讲】
考点一: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例1(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6,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2)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0cm,一条边长为5 cm,则另两条边长分别是 。
(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80°,则它顶角的度数是 。
(4)等腰△ABC的一个外角等于130°,则它的顶角为 。
考点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例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1 、A2在x轴上,点B1、B2在y轴上,其坐标分别为A1(1,0),A2(2,0),B1(0,1),B2(0,2),分别以A1、A2、B1、B2其中的任意两点与点O为顶点作三角形,所作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概率是
A . B. C. D..
例3:已知:如图所示,在△ABC中,∠ABC=45°,CD⊥AB于D,BE平分∠ABC,且BE⊥AC于E,与CD相交于点F.H是BC边的中点,连接DH与BE相交于点G.
(1)求证:BF=AC;
(2)求证:CE=BF;
(3)CE与BG的大小关系如何?试证明你的结论.
【课堂训练】
1. 如图,在△ABC中,AB=AC,D为BC上一点,且DA=DC,BD=BA,则∠B的大小为
第1题 第3题
2.如图,AB∥CD,点E在BC上,且CD=CE,∠D=740,,则∠B的度数为( )
A.68° B.32° C.22° D.16°
3.如图,将△ABC绕点B顺时针旋转60°得△DBE,点C的对应点E恰好落在AB延长线上,连接
AD.下列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A. ∠ABD=∠E B. ∠CBE=∠C C. AD∥BC D. AD=BC
【能力提升】
在△ABC中,AB=AC,CG⊥BA交BA的延长线于点G.一等腰直角三角尺按如图1所示的位置摆放,该三角尺的直角顶点为F,一条直角边与AC边在一条直线上,另一条直角边恰好经过点B.
(1)在图1中请你通过观察、测量BF与CG的长度,猜想并写出BF与CG满足的数量关系,然后证明你的猜想;
(2)当三角尺沿AC方向平移到图2所示的位置时,一条直角边仍与AC边在同一直线上,另一条直角边交BC边于点D,过点D作DE⊥BA于点E.此时请你通过观察、测量DE、DF与CG的长
度,猜想并写出DE+DF与CG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然后证明你的猜想;
(3)当三角尺在(2)的基础上沿AC方向继续平移到图3所示的位置(点F在线段AC上,且点F与点C不重合)时,(2)中的猜想是否仍然成立?(不用说明理由)
A
B
C
D
E
F
G
图3
A
B
C
E
F
G
图2
D
A
B
C
F
G
图1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