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课《橘颂》课件+同步练习(3份)(鄂教版八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8课《橘颂》课件+同步练习(3份)(鄂教版八年级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4-21 16:33:00

文档简介

橘颂
第一部分:
1.给形似字注音并组词。
徒(  )      抟(  )      揉(  )    
徙(  )      转(  )      糅(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圆果抟兮(抟:??)
⑵姱而不丑兮(姱:???)
⑶廓其无求兮(郭:??)
⑷梗其有理兮(梗:???)
3.《橘颂》选自???,作者      ,是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开创我国诗歌???风格。
4.翻译下列诗句。
⑴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⑵青黄杂糅,文章烂兮。[来源:学*科*网Z*X*X*K]
⑶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来源:学科网ZXXK]
⑷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5.诗人是从哪些方面赞颂橘树的?表现了橘树的什么特性?[来源:Z+xx+k.Com]
6.诗中两处用了“深固难徙”和“不迁”,这样重复使用的目的是什么?
第二部分:
?????竹
?????????郑燮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①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②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注释:①勃勃:欲望强烈的样子。②倏:迅速、极快。
7.理解下列语句的含义。
①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②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③意在笔先者,定则也。
8.古画竹的过程,我们可以联想到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比喻一个人在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它是???。
9.画家的画意是由??而产生的,这也说明艺术来源于???。
10.“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的理由是: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来源:学。科。网]
1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在后面括号中分别打上“√”或“×”。
A、作者认为:画竹有三个阶段——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手中之竹”是作者情感的体现,是作者对生活原型的提炼与改造。(  )
B.文中“总之”一词有总结上文的作用,它表明:“意在笔先者……化机也”是对上文内容的总结,并作结论上的深化。(  )
C、“独画云乎哉”是反问句,作者却用上了感叹句,其主要作用是增强反问色彩(否定含义),使表意更深刻、更让人深思。(  )
D.“独画云乎哉”一句用在结尾的作用有:⑴表明作者的见解并非只停留在画竹上;⑵留下思考的余地,引起读者思考。(  )
12.晶析“意在笔先者,定则也”一句,根据你的理解与感悟,自拟出一道题目(可联系个人生活实际),并作出解答或提示。
题目:
解答或提示:
第三部分:
13.你读过一些课外名著,请按提示完成下面的填空。??(2005年安徽省课改区试题)
(1)《水浒》中叙述了好汉??“大闹野猪林”的故事。
(2)《西游记》主要记叙唐僧师徒四人战胜各路妖魔鬼怪????的故事。
(3)《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
14.语言运用。(2005年莆田课改区试题)
(1)读下面一则幽默,按要求作答。
????难以从命[来源:学科网]
一位女生坐在座位上,嘴里拼命地嚼着口香糖,脚却伸到课桌旁的通道里,被老师发现了。“玛丽!”老师严厉地大声叫她。“老师,什么事?”这位女生问。老师正色道:“把口香糖从嘴里吐出来,把你的脚放进去!”
修改划线处老师的话语,使之句意明确,让女生不会难以从命。
改句:
(2)5月15日,第九届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的决赛上,福建籍选手林丹以2:0战胜对手陶菲克,为中国第四次捧起“苏迪曼杯”扫除了障碍。现请你给林丹发一封E-mail表示祝贺。收件人地址:lindan@163.com
要求:信中必须选用“冷静、敏捷、精湛、精彩、赞叹”中的三个词语;字数50左右。
1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请在病句上直接修改。(2005年广东省课改区试题)
A、我们要时刻牢记交通法规,确保自己与他人的安全,行安全路,做文明人。
B、我们的校长很年轻,大概三十岁左右。
C、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
D、有专家指出,运动量过少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
课件66张PPT。《晏子春秋》记载:“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橘树的这种奇异特性是一大遗憾,但在深深热爱祖国故土的屈原看来,这种“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秉性,正可与自己矢志不渝的爱国情志相通。所以他在遭谗被疏,赋闲郢都期间,即以南国的橘树作为砥砺志节的榜样,深情地写下了这篇咏物名作——《橘颂》。屈原橘颂影片橘颂生平纪念图片朗读题解字词译文赏析练习探究书法拓展屈原 (约前340-前278),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
  他开创了新诗体“楚辞”。代表作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招魂》等。home纪念屈原--赛龙舟纪念屈原--吃粽子纪念屈原--喝雄黄酒home书法欣赏home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兮青黄杂糅,文章烂兮home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自豪、赞美地朗读home赞颂橘树之美。“颂”是一种诗体,取义于《诗经》“风、雅、颂”之“颂”。前人多以为此诗作于屈原青少年时代,也有人以为作于放逐江南时期。清姚鼐“疑此篇尚在怀王朝初被谗时所作”,似更符合诗中“闭心自慎,不终失过兮”等句透露的诗人境遇。题 解home后皇嘉树1, 橘徕服兮2。 受命不迁, 生南国兮。深固难徙, 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 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3, 圆果抟兮4。 青黄杂糅5, 文章烂兮6 。精色内白7, 类任道兮8。 纷缊宜修9, 姱而不丑兮10。字词积累NEXT嗟尔幼志, 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 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 廓其无求兮11。 苏世独立12, 横而不流兮13。闭心自慎, 不终失过兮。 秉德无私14, 参天地兮15。NEXT原岁并谢16, 与长友兮17。 淑离不淫18 梗其有理兮19。年岁虽少, 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20, 置以为像兮21。 你天地孕育的橘树哟, 生来就适应这方水土。 禀受了再不迁徙的使命, 便永远生在南楚。 你扎根深固难以迁移, 立志是多么专一。 叶儿碧绿,花儿素洁, 意态又何其缤纷可喜。译 文NEXT层层树叶间虽长有刺儿, 果实却结得如此圆美。 青的黄的错杂相映, 色彩哟简直灿若霞辉。 你外色精纯内瓤洁白, 正如堪托大任的君子。 气韵芬芳,仪度潇洒, 显示着何其脱俗的美质。NEXT我赞叹你南国的橘树哟, 幼年立志就与众迥异。 你独立于世不肯迁移, 这志节岂不令人欣喜。 你扎根深固难以移徙, 开阔的胸怀无所欲求。 你疏远浊世超然自立, 横耸而出决不俯从俗流。NEXT你坚守着清心谨慎自重, 何曾有什么罪愆或过失。 你那无私的品行哟, 恰可与天地比德。 我愿在众卉俱谢的岁寒, 与你长作坚贞的友人。NEXT你秉性善良从不放纵, 坚挺的枝干纹理清纯。 即使你现在年岁还轻, 却已可做我钦敬的师长。 你的品行堪比伯夷, 将永远是我立身的榜样。home1.后皇:皇天后土。BACK嘉:美,或释为生育。 2.徕:同“来”。服:服习南国水土。BACK曾(céng):通“层”。曾枝,层层枝叶。 3.剡(yǎn)棘:尖刺。橘枝有刺。BACK 4.圆果:指橘子。抟(tuán):通“团”,指橘子长得圆美。 BACK 5.青黄杂糅:橘子皮色有青有黄,相互错杂。BACK 6.文章:文采,此指橘子色彩。烂:灿烂。BACK 7.精色:橘子外表颜色鲜明。内白:橘子内瓤洁白。BACK 8.任:担当重任。BACK 9.纷緼:同“氛氲”,香气盛貌。宜修:美好。 BACK 10.姱(kuā):美好。BACK 11.廓:空廓,此指胸怀开阔。BACK 12.苏世:在世上保持清醒,或日疏远俗世。BACK 13.横:横立世上,或释为栏木,以喻自我约束。不流:不随从流俗。BACK 14.秉:执,持。BACK 15.参:合。参天地,上合天地无私之德。BACK 16.岁:岁暮。并谢:百花一齐凋谢。 BACK 17.与长友:长与橘为朋友。橘树四季常青,不因岁寒而凋。 BACK 18.淑:美,善。离:通“丽”,附丽。淫:放荡。BACK 19.梗:直。理:纹理。此以橘之干直而有纹理,喻人之坚守直道、符合正理。BACK 20.比:比美。伯夷:商末孤竹君之子,周灭商,伯夷与弟叔齐义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中。是后世称颂的有节之士。BACK 21.置:植,立。像:榜样。home探究、理解课文内容1.诗中哪几句写了橘的生长习性?? 2.在下文中作者又从哪两个方面来具体颂橘的?? 3.从哪些方面写了“橘”的外形美?? 4.这些外在美又表现了橘怎样的精神品质,请在文章的后半段找出相对应的句子。 5.作者只是在颂橘吗?通过颂橘来表达自身品性的写作方式是什么??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具体从橘树的外形美丽动人和美好精神两个方面来歌颂。?叶一绿;花一素;枝一曾;棘一剡;果一形抟、精色、内白?????课文原句:“独立不迁”、“廓其无求”、“横而不流”、“闭心自慎”、“淑离不淫”、“梗其有理”。说明了“橘”淡泊宁静、疏远浊世、超然自立、豁达正直的精神品质。?作者看来是句句写橘,但不是仅仅在颂橘,而是将它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予赞美。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home【赏析】选择你最喜欢的句子,简单地作一点赏析. 南国多橘,楚地更可以称之为橘树的故乡了。《汉书》盛称“江陵千树橘”,可见早在汉代以前,楚地江陵即已以产橘而闻名遐迩。不过橘树的习性也奇:只有生长于南土,才能结出甘美的果实,倘要将它迁徙北地,就只能得到又苦又涩的枳实了。《橘颂》可分两节,第一节重在描述橘树俊逸动人的外美。开笔“后皇嘉树,橘徕服兮”等三句就不同凡响:一树坚挺的绿橘,突然升立在广袤的天地之间,它深深扎根于“南国”之土,任凭什么力量也无法使之迁徙。那凌空而立的意气,“受命不迁”的坚毅神采,顿令读者升起无限敬意!橘树是可敬的,同时又俊美可亲。诗人接着以精工的笔致,勾勒它充满生机的纷披“绿叶”,晕染它雪花般蓬勃开放的“素荣”;它的层层枝叶间虽也长有“剡棘”,但那只是为了防范外来的侵害;它所贡献给世人的,却有“精色内白”,光采照人的无数“圆果”!屈原笔下的南国之橘,正是如此“纷缊宜修”、如此堪托大任!本节虽以描绘为主,但从字里行间,人们却可强烈地感受到,诗人对祖国“嘉树”的一派自豪、赞美之情。橘树之美好,不仅在于外在形态,更在于它的内在精神。本诗第二节,即从对橘树的外美描绘,转入对它内在精神的热情讴歌。屈原在《离骚》中,曾以“羌无实而容长”(外表好看,却无美好的内质),表达过对“兰”、“椒”(喻指执掌朝政的谗佞之臣)等辈“委其美而从俗”的鄙弃。橘树却不是如此。它年岁虽少,即已抱定了“独立不迁”的坚定志向;它长成以后,更是“横而不流”、“淑离不淫”,表现出梗然坚挺的高风亮节;纵然面临百花“并谢”的岁暮,它也依然郁郁葱葱,决不肯向凛寒屈服。诗中的“愿岁并谢,与长友兮”一句,乃是沟通“物我”的神来之笔:它在颂橘中突然揽入诗人自己,并愿与橘树长相为友,面对严峻的岁月,这便顿使傲霜斗雪的橘树形象,与遭谗被废、不改操守的屈原自己叠印在了一起。而后思接千载,以“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收结,全诗境界就一下得到了升华——在两位古今志士的遥相辉映中,前文所赞美的橘树精神,便全都流转、汇聚,成了身处逆境、不改操守的伟大志士精神之象征,而高高映印在历史天幕上了!从现在所能见到的诗作看。《橘颂》堪称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首咏物诗。屈原巧妙地抓住橘树的生态和习性,运用类比联想,将它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予热烈的赞美。借物抒志,以物写人,既沟通物我,又融汇古今,由此造出了清人林云铭所赞扬的“看来两段中句句是颂橘,句句不是颂橘,但见(屈)原与橘分不得是一是二,彼此互映,有镜花水月之妙”(《楚辞灯》)的奇特境界。从此以后,南国之橘便蕴含了志士仁人“独立不迁”、热爱祖国的丰富文化内涵,而永远为人们所歌咏和效法了。这一独特的贡献,无疑仅属于屈原,所以宋刘辰翁又称屈原为千古“咏物之祖”。home拓展延伸? 1.屈原作为一个爱国、追求崇高人格的诗人.借橘的特性表达了自己扎根故土、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感。那么,古今中外还有哪些人具有“橘“的精神品质?? 2.选择一种植物,模仿本文的手法,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抒情短文。home【同步演练】 一、基础知识 1、本诗选自?? ?,作者 ,我国   时代)伟大诗人,开创了我国诗歌的? ?风格。代表作有 ?等。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深固难徙(  ) 剡棘(  ) 圆果抟兮(  ) 梗其有理(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徕:??) ⑵受命不迁,生南国兮(迁:??) ⑶深固难徙,更壹志兮(壹志:??) ⑷曾枝剡棘,圆果抟兮(曾:??) ⑸纷缊宜修,姱而不丑兮(纷缊:??) ⑹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廓:??) ⑺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苏世:??) ⑻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离:??)4诗句积累。 ⑴绿叶素荣, ??。 ⑵精色内白, ??。 ⑶ ??,参天地兮。 ⑷?? ?,置以为像兮。 5作者开篇用一“? ?”字总颂橘。 6“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一句与上文哪一句呼应?起什么作用?二、同步解读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7、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 ⑴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⑵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8、翻译下列句子。 ⑴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⑵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9、概括上面这一段的段意。 再见课件27张PPT。橘 颂 屈 原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屈原的生平、文学创作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了解《楚辞》的产生及艺术特点;
3.?深切领会《橘颂》所讴歌和追求的思想品格及崇高精神;
4. 体会本诗所体现出来的咏物诗的特点 。 二、屈原与《楚辞》 1.屈原生平
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公元前278),名平,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出身于贵族。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曾任楚国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主张举贤任能,彰明法度,联齐抗秦,限制贵族特权。他的主张遭到了保守势力的反对和诬陷。楚怀王听信谗言,疏远了屈原、后顷襄王继位,屈原被放逐江南。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痛心于国家衰败,终于在秦国攻破楚国都城后,投汨罗江自尽。 湖北省秭归县2.《楚辞》 《诗经》之后,战国后期,南方产生了以屈原创作为代表的楚辞,形成了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二座高峰。
楚辞的本义是楚国的歌词。楚辞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的楚地歌谣,它大量使用楚国的方言口语,描绘楚国的名山大川、奇花异草和风俗习尚,充满了奇异的想象和炽热的情感。 3.屈原主要作品 屈原留存下来的作品,研究者多认为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等。 三、解题 选自组诗《九章》。
南国多橘,楚地更可以称之为橘树的故乡了。《汉书》盛称“江陵千树橘”,早在汉代以前,楚地江陵即已以产橘而闻名遐迩。《晏子春秋》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在深深热爱故国乡土的屈原看来,这种“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秉性,正可与自己矢志不渝的爱国情志相通。所以在他遭谗被疏、赋闲郢都期间,即以南国的橘树作为砥砺志节的榜样,深情地写下了这首咏物名作——《橘颂》。 四、朗诵欣赏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精色内白,类可任(一 作“任道”)兮。
纷緼宜修,姱而不丑兮。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翻译: 橘 颂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地的水土。)
受命不迁,生南国兮。
(你的品质坚贞不变,生长在江南的国度啊。)
深固难徙,更壹志兮。
(根深蒂固难以迁移,那是由于你专一的意志啊。)
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
(绿叶衬着白花,繁茂得让人欢喜啊。) 曾枝剡棘,圆果抟兮。
(枝儿层层,刺儿锋利,圆满的果实啊。)
青黄杂糅,文章烂兮。
(青中闪黄,黄里带青,色彩多么绚丽啊。)
精色内白,类任道兮。
(外观精美内心洁净,类似有道德的君子啊。) 纷緼宜修,姱而不丑兮。
(长得繁茂又美观,婀娜多姿毫无瑕疵啊。)
嗟尔幼志,有以异兮。
(啊,你幼年的志向,就与众不同啊。)
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
(独立特行永不改变,怎不使人敬重啊。 )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
(坚定不移的品质,你心胸开阔无所私求啊。)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
(你远离世俗独来独往,敢于横渡而不随波逐流啊。)
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小心谨慎从不轻率,自始至终不犯过失啊。) 秉德无私,参天地兮。
(遵守道德毫无私心,真可与天地相比啊。)
愿岁并谢,与长友兮。
(愿在万物凋零的季节,我与你结成知己啊。)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内善外美而不放荡,多么正直而富
有文理啊。)
年岁虽少,可师长兮。
(你的年纪虽然不大,却可作人们的
良师啊。)
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
(品行好比古代的伯夷,种在这里作
我为人的榜样啊。) 五、内容赏析 《橘颂》四句一节,共九节,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1-4节,重在描述橘树俊逸动人的外美。
第二部分为5-9节,从对橘树的外美描绘,转入对它内在精神的热情讴歌。 《橘颂》所讴歌和追求的的思想品格及精神:
“深固难徙,受命不迁”的坚定意志和爱国情怀。
“秉德无私,廓其无求”的政治品格。
“闭心自慎,淑离不淫”的政治修养。
《橘颂》通过赞美橘树,表现了屈原对“受命不迁”、“秉德无私”、“闭心自慎”品德精神的敬仰和爱慕,充满着热爱祖国的情怀和坚贞不渝、绝不同流合污的精神。 六、艺术特色 1.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首咏物诗。屈原巧妙地抓住橘树的生态和习性,运用类比联想,将它与人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予热烈的赞美。借物抒志,以物写人,既沟通物我,又融汇古今。所以宋刘辰翁又称屈原为千古“咏物之祖”。 2.独特的语言风格
《橘颂》一篇,虽以兮字为叹,但为严格工整的四言体制,一反楚歌体制,一反楚歌之风,一反屈原诗作上天入地的一贯浪漫风格,先铺陈写实,咏物托志,后直抒胸臆,直歌述志,颇有中原诗歌之风,与《诗经.周南》、《诗经.召南》中的一些诗作相似,“显然是受《诗经》艺术手法的影响。”(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七、名画欣赏现







作八、影视作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