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榆林市第七中学
Yulin No.7 Middle School of Shaanxi “123”教学模式 八年级下册物理导学案 No. 18
课题:《8.5 学生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 课型: 新授课
班级: 小组: 姓名: 日期:5.13—5.15
设计人:李建华 谢志川 罗伟 柳静铂 冯芳 审核人:
学习目标:1.能说出生活中的浮力现象,能说明浮力方向,会用称重法测浮力.
2.通过探究,明白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能应用阿基米德原理判断浮力大小,并作简单的计算
【知识回顾】
液体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 ,当深度和受力面积相同时,物体所受的压强 ,压力 ;当深度增加,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强 .压力 ;
【自主学习】浮力及其大小
知识一:浮力的存在
探究实验1:将木块放入盛水的大烧杯中如图,你看到木块 ,木块受到重力的作用,为什么不沉入水中呢?说明木块受 力。举一生活中实例(受浮力) 。
探究实验2: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悬挂一个铝(或铜)块块,记下铝块的重力G物;用手向上托金属块,测力计示数如何?在把金属块浸没入水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拉。比较前后两次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这说明什么问题?如图课本8-36读出示数计算浮力大小 N.
实验结论:液体(或者气体)对浸在其中的物体有 的托力,叫做浮力。浮力的施力物体是 ,浮力的方向是 。
知识二:浮力产生原因
探究实验3:.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持两端蒙上绷紧程度相同的橡皮膜的玻璃筒浸没在水中,当玻璃筒沿不同方向放置时,玻璃筒两侧的橡皮膜可能处于水中不同深度,由甲图说明:橡皮膜左右面受的压强 ,压力 。由乙图说明:橡皮膜上下面受的压强 ,压力 正是由此产生了一个对玻璃筒向 的浮力,所以浮力产生的原因是 。
知识三:浮力的大小
探究实验4: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A.可能跟物体浸人液体的深度有关
B.可能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C.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D.可能跟物体的密度有关
根据如图你的猜想是
(2)器材:弹簧测力计、细线、石块、溢水杯、小桶、水
(3)实验步骤(读课本图8-39填数据):
①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授课的重力G石 = N;
②将石块浸没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G’= N,由此可知石块所受的浮力 F浮= N.
③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小桶的重力G桶 = N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盛水小桶的总重力G桶+水= N;则石块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G排= N.
比较F浮和G排的大小,可以发现:F浮 G排。
归纳总结结论: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 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 所受的重力 ;公式表达为: 。
阅读并进一步理解阿基米德原理(注:阿基米德原理也适应于气体浮力:则浸在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 )
【课堂检测】
1、一金属块在空气中称重27N,把它全部浸没在水中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7N,则该金属块受到的浮力是 N.
2、.重为10 N的木球静止在水面上,在图中画出它所受浮力的示意图。
3.用弹簧测力计拉着一个石块,把石块慢慢浸没入水中,在这个过程中拉力F与石块浸没的深度h的关系图像是( )
4、体积为100厘米3的铜块浸没在水中5米深处,受到水的浮力为 _______牛;若把它浸入10米深处受到水的浮力又为 牛。
5、如图把体积相同的两个实心铁球分别浸没在水和煤油中,则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 )
A在水中的大
B在煤油中的大
C一样大;
D由于深度不同,无法比较。
【课后延伸】
1、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面上,如图所示。图上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是 (选填 F1 、F2 、F3 或 F4)
2、如图所示A、B、C体积相同,将其放入水中处于 不同位 置,试比较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FB浮 FC浮 FA浮 (填 “>” “=”或“<”)
3、小华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煤油),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探究。探究过程如图所示。
(1)由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可知,金属块在煤油中受到的浮力是 N,
(2)通过分析如图所示中 两项,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4、体积为2×10-2m3的铝块浸没于水中所受的浮力为多少N?若浸没于煤油中,所受的浮力为多少N?(g取10N/Kg)(ρ煤油=0.8×103Kg/m3)(ρ铝=2.7×103Kg/m3)
等级: 日期:
F4
F3
F2
F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