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
学习目标:
1、因声求气,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通过诵读、探究,深入赏析诗歌的内容和艺术手法。
3、比较《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在描摹音乐上的异同。
学情分析:
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并且在高一年级学习了白居易的《琵琶行》,对这类描写音乐的诗歌有了初步的认知。所以本节课重在引导学生分析“侧面烘托”的艺术手法并比较《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在描摹音乐上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的关于音乐的诗歌?
明确:白居易《琵琶行》,谁能背诵出其中的一些描写音乐名句?
白居易《琵琶行》、韩愈《听颖师弹琴》和李贺《李凭箜篌引》被称为“摹写声音至文”,今天,我们就跟随李贺梦回唐朝聆听一场箜篌演奏会。
二、展示目标:
三、检查预习:
1、正音
2、解释重点词语
3、划分节奏,找韵脚
4、朗读诗歌
5、疏通诗意
四、整体感知:
时间:高秋 地点:中国 演奏者:李凭 乐器:箜篌(吴丝蜀桐)
知识链接:
1、李凭,元和年间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赏。唐代有很多诗人都描写过李凭的演奏。
2、箜篌:我国古代的一种弦乐器,有大箜篌、小箜篌、竖箜篌、卧箜篌等数种。它一般有二十三根弦。箜篌酷似一只顾盼生姿的大凤凰。
五、深入探究:
1、参加这场演奏会的除了诗人,还有哪些听众?
浮云 江娥 素女 紫皇 五色石 神妪 老鱼 瘦蛟 吴质 玉兔
这些听众听李凭演奏时有何反应?(可选取你喜欢的一两个听众来讨论)
天空浮云——停步聆听
江娥素女——愁啼哀思
至上紫皇——扣动心弦
补天女娲——听得入迷 惊天地,泣鬼神
山中神妪——折服请教
老鱼瘦蛟——跳跃起舞
伐树吴刚——通宵不眠
月宫玉兔——如醉如痴
3、演奏后——明手法
李凭的箜篌演奏的确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魔力,那么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摹音乐的呢?
侧面烘托: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 .
例: 陌上桑(汉乐府)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手法:采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分析说明: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烘托出了罗敷的美貌,
效果:给人以无尽的想象天地,从而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4、本诗除了写听众的反应,侧面烘托演奏技艺的高超之外,有没有直接描写李音乐的句子,并说说写出了音乐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
昆山玉碎凤凰叫——清脆和缓
芙蓉泣露香兰笑——惨淡清丽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诗中仅有的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成功地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两句诗都是“以声类声”,但也可以唤起形象感。“以声类声”不是通感,但这两句诗可以唤起音乐的形象感,以形类声,就构成了通感。
“昆山玉碎”可以唤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
“凤凰叫”可以唤起孤独哀鸣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幽怨;
“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
“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同乐声的欢快愉悦。
六、小结:这首诗是怎样表现“箜篌”演奏出来的优美音乐的?
要点提示:
(1)主要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
(2)运用化无形为有形的通感手法和夸张手法。
(3)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驰骋自由的想像力,通过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的世界。
七、比较鉴赏:阅读《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比较它们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
《李凭箜篌引》
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侧面烘托),对于音乐旋律本身的起伏跌宕着墨并不多,通过浮云驻足、江娥啼哭、素女哀愁、紫皇感动等这些“听众”的各种反应烘托了箜篌曲调的不同凡响和李凭弹奏技艺的高超。只有“昆山…… 笑”两句(正面描写)。
《琵琶行》
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为直接描写的手法,段末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从侧面烘托琵琶声的妙绝入神,表现音乐终结后,听众沉浸在音乐带来的情绪中久久不能脱出。
八、课堂小结:李贺这首诗用瑰丽的词采,天上人间的想象和侧面烘托的手法来描摹听音乐的感受,把一首悲戚的乐曲描写得惊天动地。诗本身也和乐曲一样有了一种凄寒冷艳的气质。
九、课堂检测:
1、对《李凭箜篌引》内容及手法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D )
A、主要运用侧面烘托手法,通过描摹音乐效果来烘托音乐本身,赞美了李凭的精湛技艺。
B、诗歌意象驳杂,诗人又通过“啼、愁、泣、冷、寒”等表消极的词汇来渲染悲伤清冷的气氛。
C、诗歌想象奇特,形象鲜明,色彩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D、诗歌主要采用比喻的手法正面描写箜篌的声音,突出了音乐强烈动人心魄的艺术力量。
2. 听颖师弹琴
【唐】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这首诗描摹音乐,从整体上看运用了什么手法?试分析。
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前十句运用形象的比喻摹写琴声的起落变化,并且描摹出音乐所表现的意境,是直接描写;后八句写自己听琴的感受和反应,从侧面烘托琴声的优美动听。
十、课后作业:
在这首诗中,诗人李贺仅仅是想赞美李凭箜篌演奏的不同凡响和演奏技艺的高超?有人说在“惊天地,泣鬼神”的音乐背后隐藏着诗人坎坷的人生遭际 。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