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积雨辋川庄作》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积雨辋川庄作》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7 11:0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积雨辋川庄作
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王维的生平和诗歌风格特点
2、领悟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析两诗的艺术表现手法
过程方法目标:增强赏析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王维诗中的闲情逸致,领略王维“诗中有画”的绘画美。
教学重点:学会“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王维诗中的禅意
导入
复习王维诗歌
二、感知山水诗的特点
描绘 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为主要内容,
表达对自然山水和田园风光的喜爱,
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 对现实的不满。
诗歌风格清新自然
意境淡远闲适
知人论世
详见学案
解体
积雨 指连日阴雨,点出创作时的天气。
辋川庄 王维晚年隐居之地,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点明了创作的地点。
此诗作于“安史之乱”后,当时社会急剧变化,朝政混乱,王维厌倦官场生活,不再积极出仕,而是亦官亦隐。他隐居在辋川,信奉佛教,寻访山林,怡然自得。
正确朗读
品鉴诗歌
置身诗境:通过反复诵读,借助联想和想象,再现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并沉浸其中,与诗人产生共鸣,得到审美享受。
缘景明情:读者根据在想象中勾勒出来的诗人描绘的意境,触景生情,去感受、体会处于这样的意境中自己萌发的情感,从而推想诗人的情感。
置身诗境
1. 这几联中有哪些意象?
积雨、空林、炊烟 、东菑
水田、白鹭、夏木、 黄鹂
2、品鉴诗歌
(1)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A、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农家早炊、饷田以至田头野餐,展现一系列人物的活动画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气息,使人想见农妇田夫那怡然自乐的心情。体现了田家生活的乐趣。
B、你认为此联中最传神的是哪个字?此字妙在何处?
迟;阴雨天炊烟缓缓升起之状,诗人闲散安逸的情怀。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有人说:“三四句写景极活现,为万古不磨之句”,分析其“诗中有画”的特点。
①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广袤无垠水气空蒙的银白水田、高大茂密油润的绿树,相互映衬,银白绿黄,色彩绚丽 ;
②水田、白鹭、树木通过视觉描写,而黄鹂鸣叫听觉描写声音,视听结合;
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绚丽山水画。
(3)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参木槿而悟人生短暂,采露葵以供清斋素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山中静修图。这情调,在一般世人看来,未免过分孤寂寡淡了吧?然而早已厌倦尘世喧嚣的诗人,却从中领略到极大的兴味,比起那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名利场,有天壤之别,充满了闲情逸致。(闲适恬静的禅寂生活)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诗人在这里借用了《庄子·寓言》和《列子·黄帝》中的两个典故,快慰地宣称自己早已去心机绝俗念,随缘任遇,与世无争,再也不被人猜忌,足可以免除尘世烦恼,悠悠然耽于山林之乐了。这两个充满老庄色彩的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十分恰切地表现了作者远离尘嚣、淡泊自然的心境,而这种心境,正是上联所写“清斋”“习静”的结果。
总结情景题的答题技巧
1、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
(1)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1)描绘诗歌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恬静优美 )的辋川山野、
( 怡然自得 )的农妇农夫和
( 闲适脱俗 )的隐居诗人,
共同构成了一种( 广阔清幽 )的意境,
表现了诗人( 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和淡泊自然)的心境。
八、课外拓展
2007年全国卷二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 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 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 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 倾家事南亩。
(1)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 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答: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山脊背后,一重重青翠的峰峦突兀而出,峰峦叠现,远近相衬,比平时更富于层次感。
(2) 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尾联写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
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再一次突出表现“新晴”这一诗题,因为“新晴”人才能看到农人们“倾家事南亩”的景象。给前面所绘的一幅表态画面平添无限生机,使整修画面活了起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