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七年级—人教版—地理—第一章
地形图的判读(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学会判读坡的陡缓;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学会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
一、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一)海拔
定义: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
从定义中可以知道:计算海拔的参考基点(起算点)是确认一个共同认可的海平面。这个海平面相当于标尺中的0刻度。
一、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二)相对高度
定义: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简单来说就是两地海拔的差,起算点可以是任一地点。
例如,在图1.35中,
甲地的海拔是1500米,
乙地的海拔是500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1500米。
(三)读图
图1.35 地面高度的计算
小结:海拔表示地面的高度,相对高度表示地面的起伏变化。
二、等高线与等高线地形图
(一)等高线
定义: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200米
150米
100米
海拔高度
100米
150米
200米
1.定义:在等高线上标有海拔数值,如100米、200米。这种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就是等高线地形图。
(二)等高线地形图
水平面
130米
120米
110米
100米
120
130
120
110
110
100
100
(1)用一系列不同高度的水平面与起伏的地面相截,那么在水平面和地面的交汇处,就会形成一系列的水平曲线。
(2)如果把这些水平曲线都投影到一个标准的水平面上,并按一定比例缩小在图纸上,就得到了可以反映地面高低起伏特征的等高线地形图。
2.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3.等高距
海平面以上,每隔一定高差便可设一条等高线,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程差,叫等高距。
(2)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高度相等。(同线等高)
(3)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等。(同图等距)
(4)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除陡崖外,表示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不相交、不重叠)
(1)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闭合曲线)
4.右图等高线的特征
课堂练习1
(1)图中等高距是 米。
(2)乙村的海拔是 米。
(3)乙村、丙村的相对高度是 米。
读图11,完成下列问题。
100
300
200
1.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地势高低
等高线数值越大,地势越 ;
等高线数值越小,地势越 。
例如,右图的A/B/C三地中,A地的海拔是 ,B地的海拔是 ,C地的海拔是 。地势最高的是 地,地势最低的是 地。
高
低
110米
110米
100米
A、B
C
(四)判读等高线地形图
2.判断坡度的陡缓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判断坡度的陡缓。坡陡的地方,等高线 ;坡缓的地方,等高线 。
密集
稀疏
坡缓
稀疏
坡陡
密集
课堂练习2
图22为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一旅游团进入该地探险旅游。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驴友们沿图中AP或BP两条路线爬山,更省力的是路线 ,判断依据是
。
BP
BP路线等高线更稀疏,坡度更缓,更省力
3.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和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
山脊
山峰
山谷
陡崖
3600米
3400米
3200米
3000米
3600
3400
3200
3000
山峰
等高线 ,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 。图上用 符号表示。
中间
四周
四周
四周
四周
闭合
降低
80
70
60
50
40
80
70
60
50
40
山脊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 处凸出。
图上用 符号表示。
低
虚线
无法集水,又被称为分水岭。
80
70
60
50
40
80
70
60
50
40
山谷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 处凸出。
图上用 符号表示
高
虚线
山谷处常常形成小溪、河流。
500
400
300
200
陡崖
等高线 。
图上用 符号表示。
重叠
线段
(1)陡崖处适合开展攀岩运动。(2)要避开的危险部位。
(3)形成瀑布(跌水)。
课堂练习3
(1)写出图中山体部位的名称:
A , C 。
(2)BG和MN中,表示山脊的是 ;
可能有河流发育的是 ,判断依据
是 。
读图11,完成下列问题。
山峰
陡崖
MN
BG
BG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为山谷
三、等深线
(一)定义: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作 等深线。
(二)运用:从等深线所标注的深度,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从等深线的疏密状况,可以看出海底坡度的大小。
等高线
数值
疏密程度
形状
数值大,海拔高,地势高
数值小,海拔低,地势低
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山峰、山脊、山谷、陡崖
四、学习小结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580
550
500
N
1.下图中,A地的海拔是多少米?B、C两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
C
B
A
单位:米
解析: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等高线上的数值读取某地的海拔。先找到A地所在的等高线,然后找出这条等高线上的数值是200米,因此A地的海拔是200米。
(2)相对高度就是两地的海拔的差,计算B、C两地的相对高度,首先要在图上读出B、C两地的海拔,B地所在的等高线的数值是400米,那么B地的海拔是400米,C地所在的等高线的数值是250米,那么C地的海拔是250米,B地的海拔减C地的海拔,即400米减250米,得到B、C两地的海拔的差是150米,也就是B、C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50米。
2.北京和张家口联合举办2022年冬奥会。读“张家口某滑雪场等高线图”,完成以下题目:
初学者应尽量选择坡度较缓的滑雪道练习。图中所示四条滑雪道最适合初学者练习的是( )
A.L1滑雪道
B.L2滑雪道
C.L3滑雪道
D.L4滑雪道
解析:根据等高线的疏密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四条滑雪道中,L2滑雪道的等高线最为稀疏,因此L2滑雪道的坡度最缓,最适合初学者练习。
B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580
550
500
①
②
③
④
N
3.读下图,说出①-④的山体的部位。
单位:米
解析:根据等高线的形状、海拔的高低变化、图例等来判断山体的不同部位。①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有黑色三角形这个图例,从以上信息可知,①地是山峰。②地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并且图中用虚线表示,即可判断是山脊。③地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并且图中用虚线表示,可判断③地是山谷。④地等高线重叠,用线段表示,因此是陡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