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26 08:1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 编 版 八 年 级 上 册 历 史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教学设计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一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列强侵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构成了近代列强侵华的主线索。甲午战争之后签订的《马关约》,其危害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甲午战争也刺激了列强的侵华野心,从而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此后中国更加全方位地被迫开放,陷人了严重的民族危机。从近代中国革命的进程看,也正是这场战争使清朝腐朽不堪的本质彻底暴露,它也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
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三块内容之间因果相连,《马关条约》的签订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则是甲午中日战争引发的后果,甲午中日战争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起因。 甲午中日战争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下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和维新运动兴起。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一步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同时也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列强纷纷抢占港口和划分“势力范围”,使中国进一步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甲午中日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也唤醒了中国人民空前的民族意识,这正是戊成变法的重要历史背景。
学情分析
从认知水平上看,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学习历史事件需要掌握的基本要素,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读图能力,但语言表达能力还很欠缺。
从已有的知识水平上看,学生通过对八年级上册内容的学习,已经能够清楚的认识新中国成立艰难曲折的史实。
本课内容涉及当代中国实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做深入浅出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甲午中日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了解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史实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
过程与方法
识读《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时局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片段的展示使学生切身感受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加强情感教育。通过分通过《甲午风云》影片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良好习惯和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加深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英勇抗击侵略、不怕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认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树立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了解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和划分“势力范围”的史实和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
难点: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的影响,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
教学方法
1.多媒体演示法:利用图片、视频、歌曲等进行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对本节课的参与。
2.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史料进行分析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史论结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讨论法: 《马关条约》影响的认识 ,可以采用讨论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诗歌诵读,体验探究
(1)出示丘逢甲的《春愁》和闻一多的《七子之歌 台湾》。
春 愁
作者:丘逢甲 (清)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七子之歌 台湾
闻一多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
我还能背水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2)学生朗读这两首诗,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及所要表达的思想。
(3)师生共同探究这两首诗创作的历史背景及相关的历史事件。总之,利用丘逢甲的《春愁》和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两首诗作为本课的导入,让学生体会、感受作者对祖国领土丧失的悲愤心情和盼望早日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愿望,探究诗歌创作的历史背景,从而引入新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教学目标,然后提示学生学习本课第一个子目。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根本原因 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时间:1894-1895年
3.导火线: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4.过程
(1)爆发:丰岛海战。1894年7月,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中国军队,并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
(2)平壤战役:左宝贵牺牲,叶志超逃跑,平壤陷落。
情景再现,情感升华.播放电影《甲午风云》中黄海大战的片段,再现邓世昌等爱国将领英勇抗敌的情景。
教师设问:
(1)大家观看影片的感受是什么?
(2)你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切身感受邓世昌等广大爱国官兵在这场战争中所显现出来的顽强精神和爱国情感,突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爱国精神,同时也将清朝统治集团的预无能表露无遗。这样,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另一方面也使学生理解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3)黄海大战: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也展开了激战。北洋舰队重创日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战后,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日军趁机夺取了制海权。
(4)辽东半岛战役:日军分两路入侵中国。一路渡鸭绿江,占领九连城等地,直逼辽阳。另一路从辽东半岛登陆,直取大连、旅顺,徐邦道孤军迎敌,战败。日军制造了旅顺大屠杀,杀害两万多中国人。
(5)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本陆海军进攻山东威海卫,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材 料 研 读
旅顺屠城后,美国纽约《世界报》刊登了下面这段话:
“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面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
试结合旅顺屠城的史实,分析这段话的含义。
日本侵略军在中国的凶狠残暴也是世所罕见,充分显露出日本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本质。侵华日军之暴行,致使日本人在世界舆论中被称为“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播放《马关条约》的签订视频
1、时间: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地点:前往日本马关议和。
2、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3、影响:《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战败的根本原因: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客观原因: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5、《马关条约》的内容是本课的重点,其危害是本课的难点。《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从割地、赔款、通商、设厂四个方面掌握并理解记忆。可通过对比《马关条约》与《南条约》的主要内容,来分析《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危害。
割让辽东半岛直接威胁京津地区的安全。日本占领台湾,既掠夺资源,又为侵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建立了基地
第二,2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这笔巨额赔款,相当于当日本全年财政收入的好几倍,其中大多数被日本政府充作军费,使日本迅速发展成军事国。
开放商埠,便利了日本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掠夺中国最富庶的长江流域,特是江浙两省的财富。
第四,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便利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资输出,严重阻碍了中国初步建立起来的民族工业的发展。总之,《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6.课后活动
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而今天中国同样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清政府是在丧失主权的情况下,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投资办厂,便利了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今天的招商引资则是在中国政府充分行使主权的情况下,主动利用外资来加快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双赢互惠的
7.问题思考
结合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海战的历史,说说加强海洋防卫的重要性 从两次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列强都是从海上开始人侵中国的。中国放弃和丧失了制海权,是导致战争失败的重要战略原因。甲午战争交了学费,为后来的人们提供了前车之鉴。海洋防卫是国家海洋战略和国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抵御来自海上的侵略,保障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维护世界和平,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三、瓜分中国狂潮
1.背景:三国(沙俄、法国、德国)干涉还辽(辽东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了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2.方式: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
材料感知,解疑探究
(1)出示《时局图》。
(2)出示1899年美国向列强提出的“门户开放”的照会。
结合图片与材料可以设计以下几个学生活动:
依据《时局图》找出列强强租的租借地、划分的“势力范围”包括哪些地方
结合材料分析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该政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第三,结合图片和材料,谈谈看法。
3.“门户开放”政策:原因,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时,美国正忙于和西班牙争夺殖民地,无暇东顾。后来,它见各国“势力范围”,划定,便于1899年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门户开放”的照会,“门户开放”政策反映出美国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侵华政策上的矛盾(实质)。
4.影响:进一步加重了近代中国经济的落后和人民的贫困,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日本要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经过:主要战役—平壤战役、黄海大战、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
主要人物—左宝贵、邓世昌、徐邦道、丁汝昌
3.结果:《马关条约》一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二、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抢夺利权、强租海港和划分“势力范围
2.“门户开放”政策
教学反思
我们要教育学生要有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增强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结合现实中日关系,让学生懂得分析如何正确处理中日关系和外交关系等,增加历史的现实功能。始终保持了自己和学生的感情充沛,使课堂充满爱国激情,是一堂成功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还需要改进的地方: 时间比较紧,还存在不够精细的地方。 课堂容量较大,学生笔记有些困难。 通过课堂实践,我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指导,对教师成长至关重要。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在行动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