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2017秋) 科学四上 3.1 乒乓球复原了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大象版(2017秋) 科学四上 3.1 乒乓球复原了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大象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6-27 10:3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乒乓球复原了》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教科书/大象出版社2019版
课 时: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 计 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中的相关陈述:
(1)科学知识目标
6.3.2 加热或冷却时物体的体积会发生变化;知道一般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科学探究目标
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建设。
(3)科学态度目标
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
2.教材分析:
《乒乓球复原了》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的内容。教材的第一部分给出生活中的“小发现”,瘪了的乒乓球用热水烫一烫就能复原,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猜想,提出假设。第二部分是对假设的验证环节,引导学生理解实验方案,并对可能出现的结果进行分析。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规范进行实验操作,强调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如实记录数据,为后续实验分析与得出结论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三部分是根据实验现象进行讨论分析。本单元的课型为探究实验课,因此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完整地体验探究的各个环节: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3.学情分析:
通过四年级上学期的科学课教学,学生对科学课的实验操作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部分学生已经学会了自己收集资料,大部分学生已经会进行仔细观察,学生在实验前已具备了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计划,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交流也有了一定的基础。四年级学生都喜欢实验,但孩子们只是凭借自己的兴趣边做边玩,导致观察不仔细,实验无序操作,科学探究的习惯尚未养成。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关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引导学生规范操作,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同时,教学选用与生活接近的例子,让学生关注身边事物,感受生活中科学无处不在。
学习目标:
1.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描述气体受热后的变化情况。
2.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分析、比较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
3.在探究活动中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体会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学习重点:
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描述气体受热后的变化情况,体会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难点:
通过分析、比较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
评价任务:
1.通过观察、实验,达成对目标1的检测。
2.通过联系生活、提问、总结,做实验达成对目标2的检测。
3.通过小组合作、集体探究、汇报交流,达成对目标3的检测。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具:乒乓球、课件
2.学具:烧杯、热水、软塞、针筒、塑料瓶、气球、实验记录表
学习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与说明
环节一: 激趣设疑 同学们,老师昨天打乒乓球的时候,不小心把乒乓球弄瘪了,谁有好办法帮我把乒乓球复原呢? (板书课题) 1.学生回答。 2.自由提出各自的复原办法。 创设情境,选用学生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环节二 猜想假设 1.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办法,到底哪种办法方便可行呢?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2.播放视频《乒乓球复原》 3.我们发现,把乒乓球放入热水是最方便可行的办法。但是为什么接触热水后,乒乓球就能复原呢? 4.这都只是我们的猜想,怎样判断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 是的,做实验是最好的办法。 1.学生根据猜测,逐个尝试把乒乓球复原。 2.观看视频。 3.大胆猜测乒乓球放入热水可以复原的原因。 4.提出做实验验证猜想。 通过联系生活,猜想乒乓球复原的原因,讨论出用实验来验证猜想。
环节三 实验论证 实验一 1.请同学们看桌子上的物品,每个小组都有一个烧杯,一杯热水,一个针筒。请同学们观察针筒,你能发现什么。 2.接下来,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根据现有材料,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并填写实验记录表。因为空气是看不到的,所以请你们在设计实验时注意,能让大家看见实验前后空气的变化。(时间:15分钟) 实验记录表 实验名称实验前实验后结论空气加热实验活塞在( )㎝处活塞在( )㎝处活塞( ) 空气加热,体积变( )
3.刚才实验,你们是怎么做的?你们有什么发现?请你们小组来展示你们的实验记录表,派两位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的实验设计。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位同学来演示。 4.你们说的很详细,演示的也很认真。通过实验,你有什么结论呢? (1)放入热水后,活塞才开始移动,说明活塞的上移和( )有关。 (2)针筒里只有空气,说明空气( )了。 (3)乒乓球复原是因为乒乓球里的空气( )了。(板书:空气 受热膨胀) 1.小组合作,利用手中的材料,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2.全班交流。 3.得出结论。 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得出“空气受热膨胀”。
实验二 1.空气受热会膨胀的原理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比如大家看这是——(热气球)。 2.请同学们仔细地观看热气球升空的过程视频,你观察到了什么?你能说说热气球为什么能升空吗? 2.请你根据我们的实验材料,模拟热气球升空的原理,试一试吧。 3.通过实验,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1)空气受热时,气球会( ),说明空气体积( ); (2)空气受冷时,气球会( ),说明空气体积( ); (3)空气具有( )的性质。(板书:热胀冷缩) 1.观看热气球升空视频。 2.根据热气球空气受热升空的原理,进行实验,并完成实验记录表。 3.学生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通过再次实验,得出结论“空气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环节四 迁移总结 1.今天我们研究了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现象随处可见。根据今天这节课学到的知识,你能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些现象产生原因吗? (1)夏天,打足气的自行车车胎为什么会爆裂了? (2)冬天的时候用暖水瓶倒水来喝,塞子塞回去以后,为什么有时塞子会跳起来?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气体的热胀冷缩,那么我们常见的液体、固体,是否也具有这样的性质呢?课后,同学们可以先查一查相关资料,下节课我们再来探索。 3.寄语:
生活中看似平常的小事,如果细细想来,还真的有许多科学道理。只要你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动手,你将会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 下课。 1.学生根据所学解释生活中的其它有关气体热胀冷缩的现象。 2.学生说一说这节课的收获。 通过原理解释生活中其它相关现象,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同时,引出下节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