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26 07:3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1945--20C90年代)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2021年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模式探索
一国变多国,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学习目标】
1.让学生梳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大事件时序,帮助学生树立时空观念。
2.让学生分析材料及图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原因、内容及影响;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的能力素养。
3.让学生分析材料及图片,总结苏联改革的启示,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的自信心、自豪感,培养学生捍卫国家独立的家国情怀。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明确目标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建构体系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
三、中国社会主义发展
自主学习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和解体
(一)发展
1、表现:
(1)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2)爆炸了原子弹、氢弹;
(3)教育和生活水平提高
材料1:1946年3月,苏联通过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四个五年计划……到1950年,苏联共恢复和新建成6200个大企业,工业总产值比1940年增加73%,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轻工业的生产只增加了22%,农业总产值恢复到1940年的99%,其中籽棉、甜菜、肉、蛋、奶的产量超过战前。5年中,国家3次降低日用工业品零售价格,在城市和工人区修建住宅1亿多平方米,在农村建房270万所。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2、问题:
(1)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农业和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
(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凸显
材料2:苏联继续把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放在首位,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继续遭到破坏,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盛行,1939年以后就没有开过党的代表大会,中央全会自1947年2月起也不再举行,许多重大问题都是在斯大林别墅的晚宴上决定的。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自主学习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和解体
(二)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年):
(1)内容
赫鲁晓夫
①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
②加大农业投入;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
收购制:由国家通过计划以公顷计算收购量,按各地区分别规定的统一价格收购一部分农产品,其余农产品可在市场上自由出售。
苏联城市青年出发参加垦荒
③改革工业管理体制。
(2)效果
①改革注入某些市场经济成分,取得了一些成效;
②推进农业发展,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有所增加;
——引自《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
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表
③1957年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④但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 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
⑤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科学的分析,造成严重的后遗症。
自主学习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和解体
(二)改革
1、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年):
(1)内容
①在工业领域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
②20世纪70年代,为了军备竞赛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继续坚持把科技发展重心倾斜到军事和国防建设领域;
③后期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专断作风日趋严重。
(2)效果
勃列日涅夫
新经济体制:在企业中实行以利润为核心的管理制度
①改革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
②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
自主学习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和解体
(二)改革
1、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年):
(1)经济改革
①措施: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②结果:造成思想混乱;
民族主义随之兴起;
苏联解体。
②结果:改革成效甚微。
(2)政治改革
①措施:A.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
B.思想抛弃马克思主义,实行多元化。
戈尔巴乔夫
自主学习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和解体
(三)解体
1、进程
(1)1990年立陶宛独立
(2)俄罗斯发表主权宣言
(3)1991年8月19日政变
(4)1991年12月26日解体
2、原因
(1)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存在弊端(根本原因)
(2)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直接原因)
(3)西方国家推行的“ 和平演变”
探究学习
?苏联解体的启示
苏联解体是20世纪发生的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对俄罗斯人民来说这是一个灾难。 ——普京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②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
③社会主义建设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④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处理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⑤要警惕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
⑥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注重执政党的建设;
⑦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保持生机和活力的有效途径。
比较项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不同点 时间 1953-1964 1966-1982 1985-1991
侧重
结果
败因
相同点
农业
工业
前期经济,后期政治
取得一定的成就,最后失败
失败
未改变原有体制,对苏联模式进行修修补补
进行根本性改革,但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①目的:解决苏联模式的弊端;
②内容: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
③结果: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
拓展学习
比较苏联的三次改革
自主学习
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
1、背景:
(一)建设
2、成果:
(1)恢复了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
(2)采取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自主学习
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
1、目的:
(二)改革
2、概况:
(1)最早—南斯拉夫:
①内容:A.建立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B.通过权力下放,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
②效果:A.促进了经济发展
B.导致地方主义抬头,民族问题尖锐,为国家分裂埋下隐患
(2)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
时间、内容、结果(苏联出兵扼杀)
(3)其他国家:
波兰
匈牙利
民主德国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发展,工业、农业增长
国民收入和人民消费水平提高,人民群众满意
经济稳增长,国民收入高,经济发展水平居东欧国家之首
自主学习
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
1、原因:
(三)剧变
(1)根源:东欧各国的改革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
(2)内部:20世纪80年代,一些东欧国家经济陷入严重困境,政局剧烈动荡;
(3)外部:苏联鼓励东欧改革及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4)思想:东欧执政的领导人迷失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抛弃共产党领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
自主学习
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
2、概况:
(三)剧变
(1)时间:
(2)实质
(3)类型
温故知新
一、苏联的发展、改革和解体
1、发展:表现、问题
2、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的时间、内容和效果
(2)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时间、内容和效果
(3)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时间、内容和效果
(4)苏联的三次改革共性
3、解体的时间、原因和启示
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
1、建设:背景、成果
2、改革:目的、代表性国家(内容和结果)
3、剧变:原因、时间、实质、各国特色
图说历史
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1949年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
1954年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6年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两弹一星
改革开放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1、历程:
2、意义:
探究学习
阅读并思考,谈谈你对社会主义的理解
材料4: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材料5: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15日)
1.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达到共同富裕,建设美好生活
2.社会主义有巨大优越性,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事情;
3.社会主义是始终以人民要求和利益为目标;
课堂小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