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1945--20C90年代)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亚非拉民族
独立运动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19C末20C初
一战
二战
【学习目标】
1.让学生梳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的大事件时序,帮助学生树立时空观念。
2.让学生分析材料及图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世界国家变化的原因、内容及影响;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的能力素养。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明确目标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建构体系
一、求独立——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第21课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二、谋发展——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三、找出路——发展中国家的挑战
自主学习
一、求独立——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一)背景
1、二战后,西方殖民宗主国衰落;
材料1: 经过20世纪上半叶的严重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的消耗,原来作为资本主义中心区域的西欧创伤累累,实力大为削弱,在原有基础上已不可能继续主导世界体系,也无力继续维持庞大的海外殖民帝国。
——摘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2: 在反法西斯侵略的斗争中,极大地増强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主义意识,这种觉醒了的民族主义在打败法西斯后自然地转化为争取民族独立的思想武器。同时,经历了战争锻炼的殖民地人民在政治领袖、组织力量、外部联系、斗争策略等方面都积累了比战前更为丰富的基础和经验。
——摘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2、二战使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进一步觉醒,促进了民族解放力量的增长;
材料3: 为了把民族解放运动纳入世界革命运动,组成世界范围的反帝统一战线,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巩固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殖民地的民族独立斗争给予了积极支持和大力援助。
——摘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3、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壮大,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斗争。
材料4: 二战后,成立了联合国。联合国通过了一系列决议和宣言,谴责殖民主义政策,坚持民族自治、民族独立原则,强调立即无条件给予殖民地领土独立,被称为“非殖民化宣言”。很多国家就是在联合国托管理事会的直接帮助下获得独立的。
——摘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4、联合国的非殖民化活动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自主学习
一、求独立——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二)概况
1、亚洲:
(1)印巴分治(1947年);
①斗争:两大政党领导人
②结果:
A.英国被迫同意;
材料5: 1947年,蒙巴顿公布了《印度独立法案》,即“蒙巴顿方案”。
主要内容为:(1)根据居民宗教信仰,英属印度分为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从《蒙巴顿方案》公布至1951年,约有720万伊斯兰教徒成群结队迁往巴基斯坦;在巴基斯坦的约890万印度教徒也携儿带女迁往印度;(2)克什米尔土邦77%的人口为穆斯林,他们倾向加入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土邦王是印度教徒,他倾向加入印度。因此,印巴分治时,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未能得到解决;(3)《蒙巴顿方案》没有明确划分印巴边界,东西巴基斯坦相隔1600公里,而恒河和印度河流经印、巴、两国,这又造成印巴边界纠纷问题和河水争端问题。 ——材料选编自徐蓝《世界近现代史》
B.印巴成为独立的自治领;
C.印巴成为共和国(时间);
自主学习
一、求独立——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二)概况
1、亚洲:
(2)其他地区的独立(意义)
2、非洲民族独立:
(1)北非的埃及和阿尔及利亚
1922年独立
1952年废黜国王;
1953年成立埃及共和国;1956年从英国人手中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1954年,成立民族解放阵线,与法国武装斗争.
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
(2)撒哈拉以南非洲诸国独立(代表、意义)
1957年宣布独立(撒哈拉沙漠以南第一个独立的非洲国家)
1960年,17个非洲国家独立,被称为“非洲年”
自主学习
一、求独立——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二)概况
3、拉美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
(1)古巴革命
①摆脱美国控制:时间、领导人
②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时间
(2)巴拿马人民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时间)
探究学习
一、求独立——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三)特点
(1)时间长,范围广,相互支持,并且不断向纵深发展。
1947
印巴独立
1956
埃及收回撤离运河主权
1960
非洲年
1961
古巴宣布为社会主义国家
1962
阿尔及利亚独立
1945
1999
巴拿马
收回运河区
(2)大多数国家通过武装斗争与和平斗争方式取得了独立
(3)建立了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两类国家体系。
(4)多数国家独立后,仍然与原宗主国保持着密切的经济、政治和军事联系。
(5)影响显著,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第三世界崛起,推动了多极化趋势,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自主学习
二、谋发展——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一)发展中国家的含义
又称“第三世界”,是指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后建立的拥有完整主权的新兴民族国家。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比(1998年)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国家数量 20多个 150多个
占全球人口比重 20% 80%
占全球GDP比重 78% 22%
工业情况 以生产高新技术产品为主 以初级加工制成品为主
农业情况 以大规模机械化为主 以手工生产为主,机械化程度不高
自主学习
二、谋发展——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二)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建设
亚洲 非洲 拉丁美洲
新加坡、韩国 海湾等产油国
成就
原因
20C60-80年代,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石油繁荣”和经济起飞
抓住西方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石油资源丰富
【阅读教材p129第二子目,完成下列表格】
独立后,一度发展较快;
70年代中,陷入困境;
90年代中,开始增长;
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大多数拉美国家属于中等收入国家。
大力发展民族工业,促进国家间的经济合作
自主学习
三、找出路——发展中国家的挑战
(一)发展中国家区域性问题与对策
亚洲 非洲 拉美
问题
对策
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
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政府对金融体系监管
亚洲金融风暴:1997年下半年,“金融强盗”索罗斯等一帮国际炒家利用亚洲国家金融市场的漏洞,做空泰铢,引起泰国挤兑风潮,挤垮银行56家,泰铢贬值60%,股票市场狂泻70%。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汇市和股市也随之一路狂跌,终结了亚洲经济的高速发展。
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欠下巨额外债,影响了发展。
通过改革,90年代出现繁荣
发展最不平衡,近一半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成立各种经济组织,共谋发展
“非洲联盟”
“东非共同体”
“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
自主学习
三、找出路——发展中国家的挑战
(二)发展中国家共性问题与对策
(1)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指发达国家利用垄断地位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一方面压低发展中国家生产的初级产品的世界市场价格,另一方面又提高本国生产的工业制成品的世界市场价格。这反映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不同地位,这种不同造成了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发达国家通过这种交换手段可以赢得高额利润。
(2)殖民主义侵略的遗留边界和民族问题:
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
共造成80-100万人死亡
印巴冲突后的难民
(3)发展中国家自身的问题:
人口过快增长
贫富分化
贪污腐败
1、问题
决策失误
人口过快增长
社会两极分化
贪污腐化
自主学习
三、找出路——发展中国家的挑战
(二)发展中国家共性问题与对策
2、对策:
(1)加强国家治理,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
①治理发展中国家自身问题:政策、人口、贫富、腐败……
②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③科技创新,不断提升本国的综合实力……
(2)加强全球治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①谋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②推动南南合作、南北对话;……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