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七年级—人教版—地理—第二章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第二课时)
1.读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说出六大板块的名称,阐述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2.利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带的形成原因。
学习目标
3. 板块的运动
认识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地壳
蛋壳
地幔
蛋白
地核
蛋黄
地球圈层结构示意
鸡蛋示意
如果把地球比作鸡蛋, 那么地壳相当于蛋壳, 地幔相当于蛋白, 地核相当于蛋黄。
软流层可能是岩浆发源地
岩石圈包括地壳及上地幔软流层
由岩石圈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内部较稳定,交界处在不断地运动着,地壳较活跃。
3.1 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
板块与板块碰撞挤压处,在陆地上常形成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思考: 阿尔卑斯山脉是如何形成的?
由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3.2 板块的作用方式——碰撞挤压
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预测:珠峰的海拔在不断上升还是下降?
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直至如今,喜马拉雅山区仍处在不断上升之中
红 海
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或海洋
3.3 板块的作用方式——张裂拉伸
想一想:根据板块构造学说,红海在扩张还是缩小?
在板块交界处,或碰撞挤压,或张裂拉伸,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归纳与总结
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构成
3.3 案例分析:日本
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日本
日本
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大多集中分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板块交界地带,如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板块构造学说
张裂
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巨大的山脉
裂谷和海洋
挤压
板块内部稳定
板块交界多火山地震
地壳运动
海面上升
人类活动
世界的面貌
归纳与总结
当地震来临时…
寻找“生命三角”
室内
地震时,如恰好在门口或平房的窗口附近,应充分利用10多秒的时间,跑到室外的空旷区。
如果来不及,在室内应选择蹲坐在较结实、能掩体的家具旁边;在单元楼里,卫生间和厨房由于承重墙性能较好,容易形成三角空间,是较安全的地方,利于避震。
在躲避地震时,还应该用被子、枕头等柔软物体护住头部,用衣服、手帕等捂住口鼻。
在户外遇到地震时,应迅速向开阔的地方转移,寻找上风向并靠近水源的地方;要避开高大建筑物、狭窄巷道、围墙,尽量远离高压线、变压器、烟囱……
在车站、商场等公共场所,切忌涌向出口,以避免被踩伤、挤伤,要保持镇静,就地避震。
2020年6月,日本九州最南端的鹿儿岛发生6.3级地震,所幸并未引发海啸。日本处于 与
板块交界地带,易发生 ( 自然灾害),因此日本房屋____
A.多以吊脚楼的形式
B.抗震能力较好
C.多建在山地地区
D.多靠近河流
地震火山
太平洋
亚欧
B
日本因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挤压处,地壳活动频繁,多火山地震;因此日本的房屋抗震能力好,故选B。
读日本相关资料图,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