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24 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政策调整:
2、法令文件:
(1)颁布:
(2)内容:
3、总路线:
4、结果:
5、改革意义:
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将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材料研读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1947年10月10日)
如何看待当时中国的土地占有情况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土地占有情况不均衡。
问题思考
解放区是如何进行土地改革的 它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随后又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中国土地法大纲》,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翻身农民丈量分配土地
斗地主 分田地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解放战略进攻的序幕: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千里挺进大别山
三大战役示意图
2.战略决战:
①辽沈战役
指挥员:
参战部队:
主要城市:
影响:
解放东北全境
锦州、长春、沈阳
东北解放军
林彪、罗荣桓
解放军攻克锦州
塔山阻击战
辽沈战役
②淮海战役
指挥员:
参战部队:
主要城市:
影响: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徐州、
中原解放军华东解放军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淮海战役前线总指挥委员会委员合影
粟裕
淮海战役
③平津战役
指挥员:
参战部队:
主要城市:
影响:
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北平、天津
东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天津战役
天津市解放
平津战役
北平和平解放
④意义: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3.胜利:渡江战役
(1)经过:
(2)意义: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分三路强渡长江。1949年4月23日占领南京。
材料研读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沦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
毛泽东为什么强调“宜将剩勇追穷寇” 结合历史谈谈你的看法。
1949年国共决战胜负已定,南京政府精锐丧尽。此时此势,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面对的情况,是“宜将剩勇追穷寇”,解放全中国 还是“沽名学霸王”,满足于“划江而治” 毛泽东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才大略,提出要将革命进行到底。
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
解放南京
课后活动
1. 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进攻的事件是( )
A.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A
2.有一位海外学者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库存的黄金、白银、美钞的价值空前未有,并且拥有400多万美式装备的军队,配有飞机千架,舰艇如云,但为时不过3年就被“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共产党打得落花流水。为什么会这样奇怪呢
你认为奇怪吗 为什么
不奇怪。中国共产党能够打败国民党有以下几个主要因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