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贞观之治
【学习目标】
1、掌握唐的建立及唐太宗和武则天采取的统治措施的知识。2、理解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学习重点】贞观之治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独立试航
(一)、唐朝的建立:时间 年,建立者是李渊(唐高祖),都城在 。高祖退位以后,传位于李世民即唐太宗,年号 。
(二)、“贞观之治”:
1、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形成原因:吸取 的教训;
2、治国思想: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大臣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
3、治国措施:(1)唐太宗重视发展 减轻农民的 。
(2)注意“戒奢从简”
(3)下令合并 ,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
(4)任用贤才和虚心 (任命富于谋略的 和善断大事的
做宰相,人称“ ”;重用敢于直言的 )
4、结果: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
(三)女皇武则天
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称帝后将国号改为 。
2、统治措施:①继续实行发展 、 的政策;
②继续注意选拔贤才。
3、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 、 ”。
二、儿歌记忆
唐太宗—李世民,隋亡教训记在心,轻徭簿赋重生产,君臣廉洁又勤政,“房谋杜断”重贤能,虚心纳谏用魏征,政治清明国强盛,“贞观之治”真繁荣。唐朝有个武则天,后宫之中掌大权,晚年称帝国号周,唯一女皇她为先,弘扬“贞观”有政绩,引出“盛世”到开元。
三、知识拓展
1、顺口溜:李渊建糖(唐)留一把(618)
2、动脑筋:想想上学期所学的历史知识,比较一下唐太宗和汉文帝有什么共同之处?
注意吸收历史经验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练一练:B
项目 汉武帝 唐太宗
政治 削减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破格录用有真才实学的人 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发展科举
经济 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亲临治黄第一线,重视兴修水利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军事 派兵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使匈奴无力在与西汉对抗 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思想文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举办太学 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
民族关系 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把成公主嫁给颂赞干布,促进唐蕃友好
四、巩固训练
1、隋朝灭亡的原因( )
A、隋炀帝的暴政 B、大运河的开凿 C、农民起义的爆发 D、灾荒连年
2、唐太宗的主要政绩有( )①虚心纳谏 ②轻徭薄赋 ③统一文字 ④北击匈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下列有关“贞观之治”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唐太宗把地方的州、郡、县改为州、县两级 B、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
C、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D、农民占有一定土地,生产时间有保证
4、唐太宗时期,下列人物得到重用的是①房玄龄 ②姚崇 ③魏征 ④宋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唐太宗和武则天都注意的问题是
A重视人才 B、减轻刑罚 C、善于纳谏 D、戒奢从简
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的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正确的是
任用魏征等贤臣 B、重视人参赛的培养 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D、创立科举制度
下列王朝定都于长安的有 ①西汉 ②东汉 ③隋朝 ④唐朝
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③④
下列对武则天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 B、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生产的政策
C、提拔重用房玄龄、杜如晦 D、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9、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杰出的统治者,他在位期间
①重用敢于直言魏征,虚心纳谏 ②委派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了赵州桥
③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增进了汉藏有好关系 ④派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材料一(贞观初年,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材料二(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描述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