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学习目标:1、掌握五代、辽、宋、夏、金各政权的基本情况
2、总结这一时期并立的各政权之间关系的特点,认识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
3、正确认识民族战争的性质,正确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学习重点:契丹与北宋的关系、女真建金和岳飞抗金学习难点:正确性评价澶渊之盟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
契丹的兴起:1、 初,契丹首领 建立契丹国,都城在 。、阿保机就是 。
2、辽太宗时,契丹占领 。从此,与中原政权的冲突加剧。
陈桥兵变: 年后周大将 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 ,定都东京,史称 。
(二)、辽、宋、夏的和战
檀渊之盟: 后,宋、辽达成和议,史称“ ”
西夏的建立: 前期,在西北的 首领 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 ,史称
、金和南宋的对峙
金的兴起: 初期,女真首领 在 称帝,国号 。他就是金太祖。金先灭 又于1127年灭 。
南宋的建立:1127年 称帝,后定都 ,史称南宋。
岳飞抗金:收复 ,在 大败金军,岳飞后来被宋高宗和权臣
以“谋反”罪杀害
宋金议和:南宋像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 、大散关一线为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来金迁都燕京,改名为
二、儿歌记忆
时间到了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陈桥兵变当皇帝,杯酒辞去石守信,北宋大权集一身,统一局面又形成。辽军进逼澶州城,真宗皇帝亲助阵,士气大振宋军胜,双方议和澶州城,北宋给辽送岁币,“澶渊之盟”就形成。南宋名将叫岳飞,抗金之中扬军威,郾城之战收失地,精忠报国闪光辉。最恨奸臣是秦桧,陷害忠良千秋罪。
拓展延伸
动脑筋1、对檀渊之盟应当怎样评价?......你怎么看?
答:他们说的都对,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对于北宋来说,,檀渊之盟是一个羞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来看,檀渊之盟的订立有积极的一面:他结束了宋辽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左边铁铸......为什么让他跪在那里?
答:他是杀害岳飞的侩子手秦桧。反映了人们爱憎分明,用这种方式称颂历史上保护人民利益的功臣,强烈谴责杀害功臣的罪人
练一练B
活动与探究 1、看图分析:右边......生活有什么特点么?
答:女真人头戴兽皮帽,身穿窄袖长袍,束腰带,穿长靴,腰挂箭筒,肩挂长弓。从图中可以看出女真人生活在寒冷地区,勤劳勇敢,擅长骑射的生活特点。
四、巩固训练
1、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废掉后周皇帝,建立北宋政权。历史上称这次兵变事件为 。
2、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的诗句,其中“唐宗”“宋祖”分别指的是 、 。
3、你读过岳飞的《满江红》一词吗?词中的“靖康耻”指的是金灭北宋,此事发生在 年。
4、对于澶渊之盟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澶渊之盟反映了辽宋双方实力相对均衡
B、澶渊之盟使辽得到了大量岁币,可以说收入颇丰
C、澶渊之盟对北宋来说是一个屈辱的和约,使其背负了沉重的负担
D、澶渊之盟使宋辽对峙,不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毫无积极意义
5、宋与辽、夏、金议和的相同点是
A、宋向少数民族政权称臣 B、宋向少数民族政权送岁币
C、划定双方的边界 D、少数民族的军队撤走
6、岳飞死在大理寺监狱的消息传出后,有一人冒着生命危险,将他的尸体背出监狱,葬在杭州西湖边的山上。而当时正值临近春节,老百姓不约而同的将祭祀天和祖宗的供品用来祭祀他们敬重的岳元帅。一千多年来,岳王墓前的香火不断,时时有人来拜慰长眠于地下的英灵。而在岳王墓前的这对跪像,已经换了多次,原因是人们来到这个地方时,不断拿砖头瓦块砸它,以表达人们对它的愤恨,这真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阅读材料后请回答:
(1)岳飞受人尊敬的原因是什么?
(2)“白铁无辜铸佞臣”中的“佞臣”是指谁?
(3)从岳飞和“佞臣”受到人们不同的对待来看,你觉得自己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回答:⑴文中的“辽”是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朝廷”指的是哪一政权?
⑵哪一事件后,“辽与朝廷和好年深”?
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一下,这一事件有何影响?
8、对比课本52、54页两幅形势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⑴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有什么特点?主流是什么?
⑵与两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哪几个?列举它们关系的事例各一个。
⑶从图中可以看出南宋与金之间的分界线是什么?
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