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教学设计
一 教学理念
“情景—探究—感悟”教学模式是一种感受性学习方式。这一模式的基本思路是教师在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为导向,把所讲教材的内容编制成有序的知识信息,辅助多种手段,如语言文字、图片、视频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走进历史,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和态度、情感,最后得出结论,获取历史的启迪。这样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本教学设计将根据新课改和核心素养理念,关注初中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以历史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创设“趣境”启发学生的“趣思”,在
“趣境”中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知识的建构,实现历史教学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
从地位上看,《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是统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课,第四单元主题是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香港和澳门回归是祖国统一的核心内容。本课教材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上承中国现代的文体事业,下启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从内容上看,香港澳门回归是新中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的重大成就,也属于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涉及到许多时政热点;既属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其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行径的良好素材,又属于近几年考试的热点。因此,讲授本课对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取得的社会主义成就和外交成就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我国目前国情的认识和增加民族自豪感。
三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历史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认知,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和探究能力,同时,大量的影视片段和媒体资源,使学生对香港和澳门的历史和基本现状有初步的了解。但八年级学生尚未形成整体的、系统的历史认知,思维深度不足,且本课涵盖语文、政治、地理等多学科维度,涉内中国古代史、近代史,世界史等内容,学生不易
理解。因此,教师应通过“创趣境”来“引趣思”,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四 教学目标
本课的课标要求是“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根据课标要求,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结合历史地图与时间轴,知道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过程;通过梳理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2.通过创设情境、阅读材料,理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过程与意义,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
3.通过呈现统一路上国家多次外交谈判,感知外交路上国家的坚持与努力,通过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五 教学重难点分析
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背景和含义。
六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的两个子目,需要解决“港澳问题的由来”、“一国两制方针提出的背景”、“一国两制的含义”“邓撒谈判”“港澳回归祖国”
“香港回归的原因”“回归后的港澳”“港澳回归的意义”等问题,各部分环环相扣。
首先从香港澳门为何需要回归祖国的问题来分别学习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其次从香港澳门为何能够回归祖国的问题学习“一国两制”方针的内涵及其意义。在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一国两制”这一世纪构想为港澳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进而在“一国两制”的理论指引下,我国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通过创设 1982 年邓撒会谈的“钢铁较量”以及外交官安文彬“主权回归分秒必争”的情境,体现邓小平及当时外交官们的坚定外交立场和强硬外交态度,引导学生感受外交路上国家付出的艰辛努力和统一大业上国家的坚持与努力,以此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再从香港澳门如何回归祖国的问题学习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基本史实,进而探究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归祖国的原因。最后从回归后的香港澳门发展如何的问题来学习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意义。
根据课标,本课的重点是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本课的教学立意我定为“回”一字,即为什么要“回”、怎样“回”、为什么能“回”、
“回”来以后怎么样,在四个部分中,我将重点放在了怎样“回”的过程上,试图通过回归的艰辛不易感染学生,使学生深刻认知到我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和不懈的努力。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回归后的香港澳门在“一国两制”方针下持续稳定繁荣。
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播放纪录片《我们走在大路上》七子之歌澳门片段,展示《七子之歌》歌词,提问歌词中 MACAU 是指什么地方?母亲又是指什么?引入新课。
师:MACAU 是在什么时候回到“母亲”怀抱的?它的回归得益于什么?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设计意图】以歌曲营造历史情境,以学生熟悉的《七子之歌》进行层层设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
1.香港问题的由来
出示英国占领香港示意图,简述香港问题的由来。
2.澳门问题的由来
出示葡萄牙占领澳门示意图,通过时间轴简述香港问题的由来。
【设计意图】结合英国占领香港、葡萄牙占领澳门示意图与时间轴,突出历史发展的时空特点,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出示材料①:
提问:阅读材料,思考邓小平对统一问题提出了怎样的伟大构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看待历史问题的历史思维和历史逻辑,明确历史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2.“一国两制”的含义
图解“一国两制”的含义。
【设计意图】通过知识框架图,图解“一国两制”的内涵,易于学生理解。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1982 年邓撒会谈
创设情境,通过中方——邓小平“钢铁公司”和英方——撒切尔首相“铁娘子”的对话,简述外交谈判过程,启发学生思考邓撒会谈谈判的焦点问题是什么?并从中引导学生感受邓小平代表的中方始终毫不妥协的坚定外交态度和外交立场。
①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58.
2.主权回归,分秒必争!
展示外交官安文彬的“感人语录”,以安文彬为例创设情境,反映除了邓小平的努力,还有一群立场坚定、毫不不妥协的外交官。
【设计意图】通过人物语录创设情境,表明我国外交家们在国家主权问题上“据理力争”、“寸土必争”、“寸秒必争”的坚决态度,引导学生感受港澳顺利回归背后国家付出的努力和艰辛,对未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有深刻的指导意义,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
3.中英谈判结果
简述谈判结果:1984 年 12 月,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将于 1997 年 7 月 1 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4.香港回归祖国
展示香港回归祖国神圣时刻的图片,并展示香港回归的视频。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回到历史现场,引起学生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5.香港回归的原因
出示材料,引导学生思考:香港能够顺利回归祖国的原因有哪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落实核心素养中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能力要求。
6.澳门回归祖国
出示澳门回归祖国神圣时刻的图片。
7.回归后的香港和澳门
出示图表②,说明回归后的香港和澳门的发展情况,证明回归后的香港和澳门经济增长,这些现象足够说明“一国两制”在港澳的成功实践。表格梳理“一国两制”之下港澳台地区的变与不变。播放纪录片《筑梦路上》澳门回归后的发展片段。
②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地图出版社.[M]. 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 202·1: 47-49.
出示材料③,引导学生思考:香港、澳门回归以来和内地的经济交流有何特点?
【设计意图】通过对以上补充材料进行对比分析,学生可以对香港、澳门回归之后的发展有所了解,也可以对“一国两制”的重要作用有更深的理解。同时,材料丰富了教科书内容,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历史知识与学生身边的实际紧密结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8.港澳回归的意义
出示材料④,引导学生思考港澳回归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素养。
三、课堂小结
梳理本课逻辑框架。
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夙愿。如今,港澳俱已回归,“七子”之一的台湾仍在路上!港澳回归的实践证明了“一
③ 蔡赤萌.香港回归 20 年经济发展:历程、特点与挑战[J].学术研究,2017(05):155-165+178.
④ 习近平. 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 20 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7-07-02
国两制”的科学性和正确性,这也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展示了光明的前景。祖国必须国家统一,也必然统一。祝愿祖国早日完成统一大业!我们这个家,“一点都不能少!”
【设计意图】升华情感,烘托主题。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