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6课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26 16:5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26 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课题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学科 历史学科 课型 新授课
课程标准 以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展的主要史实;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为例,了解近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知道鲁迅、茅盾、齐白石、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有两个子目,包含三方面内容,即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和文学艺术的成就。各个内容之间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清政府艰难迈出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近代新闻出版业迅速发展,出现一批有影响力的报刊和新闻出版机构;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文学艺术取得很大成就。学习这部分内容,需要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 五四运动后,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进步的文学艺术家都高奏时代主旋律,他们的作品有着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具有讴歌光明、鞭挞黑暗,激励人民英勇奋斗的巨大号召力。进步的文学艺术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证明了唯物史观的一条原理,即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新闻出版、电影等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说明了近代中国人民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学情分析 1.通过前面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近代重要的历史事件,能用所学的知识,用联系和发展观点看历史问题,但历史知识掌握不够系统、理解不到位,分析问题能力还较弱。 2.本课部分内容学生在语文、美术等学科中已有所了解,教师教学中应重视学科间知识的迁移运用。由于初二学生好奇心强,可以通过探究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教学目标 1.能列举新式学堂的出现、科举制废除、新闻报纸和书馆出现的史实,知 道鲁迅、齐白石、聂耳、洗星海等文学艺术家的主要成就。 2.能归纳民国时期的教育文学事业的发展史实,学会按时间顺序整理知识,以便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点,进而提高归纳、总结历史的能力。 3.学会从历史老照片和文献史料中提取信息,培养论从史出的意识,提高提取信息和分析材料的能力。通过对民国时期文艺作品时代性的分析,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近代教育的发展和鲁迅文章的思想性。
教学难点 学生感悟近代杰出历史人物的爱国精神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手段 情景教学 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环节1 (导入) 展示和分析课标要求,指出本节课的两条主 线。 导入:相信不少同学都有一个北大梦,北大前身是什么?我们一起观看一个视频回顾北大是如何创办的(播放视频)。 视频播放结束后,简单介绍:我们发现当今我国著名的高等学府起源晚清,晚清时期还创办一些 新式学校,请同学们在课本找出来并填到表格中。 观看视频 百年名校北京大学的起源视频导入,激发学习好奇心,在神入历史下开展学习。
环节2 (新课学习 一) 一、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一)近代教育的发展 近代 创办的 新 式 学 校 ( 以 表 格 展 示 ) 呈现以下材料要求学生根据以下材料,概括洋务派创办新式学校的作用。 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奕 考虑到,由于中国和外国的“语言不通,文字难辨”,急需培养外语人才,为此,要求设立同文馆。1862 年,同文馆正式成立,选拔 14 岁以下的八旗子弟进馆学习,后又扩招满汉学员。课程初设英、法、俄文,后增添算学、天文等。同文馆于培养翻译人才和传播西学,起了一定的作用。 ——选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P23 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分析创办京师同文馆的作用:培养了人才,促进西学传播。 科举制度的废除。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回顾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认识清末废科举的必然性和影响。 (1)回顾科举制度发展历程 阅读课文,尝试列表归纳中国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概况。 (一) 1.通过列表归纳中国近代创办的 新式学 校。阅读材料分析问题。 本环节主要了解近代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概况。 1. 阅读教材归纳近代新式学校创办的主要史实,提高学生归纳能力。 并通过阅读材料解决问题,提高阅读材料和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2)了解废除科举制度的过程 1901 年,清政府决定废除八股文; 1905 年,清政府停止科举考试,存在 1300 多年的科举制度废除。 (二)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报刊业的发展 引导学生归纳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的表现:报刊和出版机构的涌现,了解著名的报刊有哪些。 引导学生思考:新式报刊有什么作用?(报道及时,覆盖面广,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2.出版业的发展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认识出版业发展的表现和著名的出版机构:1897 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此外,有影响的出版机构还有中华书局、生活书店、新华书店等。 近代新式学校和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是不是对所有的国人都有影响呢?还有一批鲁迅笔下的坎坷,需要对他们心灵冲击。由此过渡到下一目的内容:文学艺术发展。 2.自主归纳科 举制度的发展历程,认识废除科举制度的必然性和影 响。 (二) 1.结合报刊历史图片思考问题。 2.阅读教材,完成表格,归纳新闻出版业发展的表现和了解中的著名的报纸、刊物、出版机构。 2. 引导学生 归纳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认识其废除的必然性和影响,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把历史事件放回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分析。 (二) 引导学生学会读取历史图片信息和分析历史作用的方法。 引导学生列表归纳新闻出版业的发展概况,提高理解和概括能力。
环节2 (新课学习 二) 二、文学艺术的成就 (一)文学的主要成就 过渡:有了传播新载体,内容是关键。如何让大众更容易接受理解新思想,最容易打动人心的是优秀文学作品。 1.20 世纪出现的优秀文学作品 20 世纪是一个躁动混乱的时代,面对民族危亡, (一) 1.以表格归纳文学的主要成就。 (一) 1. 学会列表 归纳零碎的历史知识。
先进知识分子纷纷用笔投入救亡斗争。所以在这个 阶段出现大量优秀文学艺术作品,呈现表格让学生结合教材梳理基础知识。 2.优秀革命文学作品 在抗日救亡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深入工农群众,团结群众力量,革命文艺蓬勃发展 呈现史料:鲁迅《狂人日记》片段,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完成。 (二)美术的主要成就 本目主要引导学生列表归纳著名的画家及其代表作,然后分析两位名家的绘画风格特点。 1.齐白石:擅绘花鸟草虫,造诣精深。代表作是 《虾》。 2.徐悲鸿:熟悉中西画法,并以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来改革中国画法,代表作有《田横五百士》《愚公移ft》,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 (三)音乐的主要成就 本目主要引导学生列表归纳著名的音乐家及其代表作,然后重点了解《黄河大合唱》和《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的背景和过程,理解其抗日救亡的主题,激发爱国主义热情。 1.背景: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教师简介背景,然后播放《黄河大合唱》创作视频) 2.结合材料理解《狂人日记》的作用。 (二) 列表归纳著名的画家及其代表作,并分析两位名家的绘画风格特点。 (三) 1. 观看视频,感悟《黄河大合唱》澎湃的爱国主义激 情。 2. 在分析材 料中感悟鲁迅杂文思想深刻,语言犀利,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辉煌篇章。 (二) 学习如何欣赏绘画,提高艺术素养。 (三) 1. 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 成就(出示《近代音乐的主要成就表》,引导学生自主)。 (四)电影的主要成就 本目主要引导学生了解电影传入的背景和著名的电影,列表归纳电影的主要成就,方便学生系统理解掌握。 2. 自主归纳 《近代音乐的主要成就表》 (四) 自主列表归纳电影的主要成就。 2. 让学生系 统了解近代音乐的主要成就。 (四) 认识电影的作用,提高电影欣赏能力。
环节3 (总结提升)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小结本节内容后,对本节内容进 行结构化小结。 学生自主总结归纳后,结合教师的总结理解、内化。 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并理解历史之间的联系。
环节4 (练习巩固) 一、选择题 1. 1.1905 年 9 月 2 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 “自丙年(1906 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停止”。这说明( B ) A.清政府已实现教育普及 B.清政府决意废除科举制 C.新式教育遭到学子反对 D.京师大学堂已停止招生 2.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该机构创立的地点是( A ) A.上海 B.北京 C.南京 D.重庆 3. 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C ) A.《民报》 B.《新闻报》 C.《申报》 D.《解放日报》 4.鲁迅创作的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的白话小说是( A ) A.《狂人日记》 B.《阿Q正传》 C.《雷雨》 D.《家》 5.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唱的歌曲,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心声。20 世纪三四十年代《义勇军进行曲》 《黄河大合唱》广为传唱,它们反映的时代心声是( D )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和平建国 D.抗日救亡 即堂完成练 习,通过练习和听教师分 析,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和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促进深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