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清)魏禧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词句,提高自学古文的能力
2.把握人物形象,熟悉人物塑造的常用手法,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
3.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把握侠义精神
一、视频导入:印象中的大侠
二、掌握新知:课文中的大侠
(一)检查预习,夯实基础
(二)大铁椎其人
(三)人物形象塑造技巧
(四)写作目的
三、拓展延伸:生活中的大侠
四、课后作业
看一段视频
一代侠客
横空出世的英雄
海阔天空的心胸
盖世无双的侠客
出神入化的武功
行侠仗义、打抱不平
两肋插刀、笑傲人生
检查预习 夯实基础
1、字音
省兄
健啖
拱揖
言讫
强留
屏息
鼾睡
觱篥
(xǐng)
(dàn)
(gǒng yī)
(qì)
(qiǎng)
(bǐng)
(hān)
(bì lì)
2、通假字
大铁椎,不知何人。
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
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椎:通“锤”,锤子。
练:通“链”,链子、铁链
扣:通“叩”,询问。
3、一词多义
不知何许人 杀三十许人
貌甚寝 既同寝
人以其雄健 时座上有健啖客
多力善射 力请客
吾数击杀响马贼 吹觱篥数声
夺其物 舅夺母志
祸且及汝 贼能且众 且欲观客所为
4、重点实词
过宋将军
工技击
健啖客
言讫不见
引之长丈许
方期我决斗某所
但观之
顷之
5、词类活用
客初至,不冠不袜
夺其物,故仇我
吾欲护汝,则不快我意
6.古今异义
七省好事者皆来学
子灿见窗户皆闭
而腰多白金
力请客
7、句子
(1)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
(2)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
(3)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
整体感知 文本研读
1、本文共记叙了哪几个人物?
2、本文重点叙述了有关大铁椎的哪两件事?
3、大铁椎是一个怎样的人?
4、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集体讨论:
概括出本文叙述了有关大铁椎的哪两件事?
夜半外出杀响马,夺其物。
星夜与强盗决斗。
“貌甚寝”,“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
“而腰多白金”
“右胁夹大铁椎,饮食拱揖不暂去”
—— 朴实 粗犷
——暗示他夜半外出,杀响马贼,夺其物
——武艺出众,警惕性高。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罕言语、皆不答
皆不足用
止!……
但观之……
则不快吾意
吾去矣!
语气短促明快,斩钉截铁,铮铮有声,显示了他的深沉,豪爽率直,有知人之明,关心朋友,不连累他人,在强敌面前凛然无畏、乐观自信。
动作描写
大铁椎——行踪飘忽,性格豪爽,有神力,
武艺高强。
言讫不见
吹觱篥数声
大呼挥椎
奋椎左右击
东向驰去
大铁椎形象
极有抱负,想寻找真正英雄干一番大事
有知人之明,豪放而坦诚
干的是仗义除暴、劫贼济贫的大事
胆识超人、勇力过人、武艺超群、警惕性高、性格深沉
关心朋友,行事敢作敢当、不连累他人的大丈夫气慨
在强敌面前凛然无畏、乐观自信的大将风度
通过对大铁椎的外貌特征以及他的高强武功的描写, 刻画了一个英勇无畏、粗犷威严、简朴沉静、武艺高强而行踪飘忽的侠士形象。
归纳人物形象
文中大铁椎形象鲜明而有个性,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一人物的。
(1)巧设悬念,简笔勾勒主人公。
作者在开头简笔勾勒出大铁椎“异”的种种表现。
健啖”写食量之异;“貌甚寝”写容貌之异;右胁下大铁椎“重四五十斤”“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则从重量、形状与构造上写武器之异;“右胁夹大铁椎”“饮食拱揖不暂去”写对武器的态度之异。还有“不知何许人”来历之异,“与人罕言语”“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言谈之异,初来乍到时的装束之异,夜半时分的诡秘行动之异。
作者定要读者疑团满腹之后才去将疑案一一揭开,让读者睁眼将“异人”的庐山真面目看个清楚。
(2)通过人物外貌、对话等描写揭示其性格特征。
“皆不足用”一语,既说明大铁椎极有抱负,想寻找真正英雄干一番大事,又表现他有知人之明,豪放而坦诚,足令将军佩服。
“吾去矣”三字交织着大铁椎频频失望于现实而又执著于理想追求的复杂情感,也寄寓着作者对其现实遭遇的深切同情,对其矢志不渝、奋发自图的深情礼赞。
(3)用环境渲染、侧面衬托等艺术手法烘托人物形象。
先以“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的阴森环境渲染肃杀的气氛,烘托大铁椎从容上阵、沉着应战的姿态
再以豪贼人员之众、来势之汹从侧面衬托大铁椎“大呼挥椎”的非凡气慨和“奋椎左右击”势不可挡的神威。
而威名远播的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的反应也从侧面写出了这场决斗之凶险惨烈、天昏地暗、惊心动魄,也衬托出大铁椎的英勇无畏。
肖像描写
行动描写 突出人物性格
正面描写 语言描写 使形象血肉丰满
心理描写
细节描写
自然环境
环境 烘 托
侧面描写 社会环境
他人 次要人物衬托
借他人之口评价
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探究讨论 拓展延伸
探究讨论:作者为什么会写这么一位侠客?作者借大铁椎想抒发什么感慨?
魏禧论曰:子房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大铁椎,其人欤?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欤?抑用之自有时欤?子灿遇大铁椎为壬寅岁,视其貌当年三十,然大铁椎今年四十耳。子灿又尝见其写市物帖子,甚工楷书也。
魏禧,明末清初著名的散文家。明亡后隐居翠微峰,所居之地名勺庭,人又称他为“勺庭先生”。
后出游江南,入浙中,以文会友结纳贤豪,以图恢复。康熙17年(公元1678年)清政府欲选他作官,他托病不就。他的文章多颂扬民族气节人事,表现出浓烈的民族意识。
如果说作者在正文中淋漓摹画大铁椎的威武形象,还只是曲折隐晦地抒写自己的志趣,那么评论部分则是明显地坦露了自己的心迹。作者花了相当的精力研读《左传》,写了十卷《左传经世》探讨治道与兵谋兵法,又曾广泛结交复明志士,但终无回天之力,难酬复国之志,只好在翠微峰筑易堂讲学读书来打发时光,其内心难以平静是必然的。“子房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一句实是作者复明愿望之强烈的真情流露。大铁椎是他心目中的“力士”,是能干大事的真正英雄,他极为敬佩。
然而由大铁椎身怀绝技而终不能为世所用,回头来看自己的蹉跎人生,难免心生哀戚。捧读南宋爱国作家陈亮的《中兴遗传》,也就难免要产生深深的感慨了,作者借评论大铁椎而在抒发自己的真挚情怀。
总之,作者神化大铁椎,美化大铁椎,以极大的赞赏热情淋漓尽致地刻划大铁椎胆识过人、豪放坦诚、威武深沉的形象,就是要在大铁椎这个终生蹉跎、难酬报国之志的人物身上寄寓自己真挚深沉的人生感慨。
作者希望有一个像大铁椎一样的英雄出现,完成他反清复明的夙愿。现实困难重重,举步维艰,革命虽未能成功,但他不愿侍奉清朝。表现他可贵的民族精神和高尚的节操。
拓展思考:
“侠义”的文化内涵包含哪些内容?
当今社会是否需要侠义精神?
如:见义勇为、一诺千金、
疏财济贫、舍身求义、
重情重义、不畏强权
爱惜名誉、视死如归……武功盖世,
金庸曾经在深圳演讲谈及“当代人最需要继承和提高的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时候,他说:“现在最缺乏的就是‘侠义’二字。中央电视台做‘感动中国’的专题节目,要我推荐‘感动中国’的年度人选,我选择的人物都是有侠义精神的人。现在中国最缺乏的就是侠义精神。”
结语
人们喜爱侠义之士,着眼点并不在于他们身上绝世武功,而是在他们身上可以看到人性的磊落亮堂,阳刚健全。在他们身上,展示着真正的潇洒人生,真正的辉煌生命。侠客、英雄有着巨大的人格魅力,“信”与“义”是侠客精神的核心内容。侠客精神,已化为我们民族的血脉,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以《我心目中的大侠》为题,展开合理的想象、联想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短文。
布置作业,训练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