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课件(15张 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过小孤山大孤山/陆游》课件(15张 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7 11:27: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激趣导入:请根据下列提示,猜猜诗人姓名
他是一位痴情之人;
他既痴情于爱人,又痴情于国家;
他身处国家飘摇动荡的南宋王朝;
他是一位存诗最多的爱国诗人;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他的诗句。
陆游
字务观,号放翁。
《剑南诗稿》(9300余首)
散文著述颇丰,造诣颇深
《入蜀记》(6卷)
引人入胜的游记
过小孤山大孤山
研读文本:阅读第一段,思考下列问题
本段写何处之景?勾画写景的句子,突出景物怎样的特点?
明确:烽火矶
明确:高峻、怪奇等特点。
本段写景采用怎样的顺序?
明确:由远及近。先写远视可见,只不过觉得烽火矶“突兀”罢了,除此之外别无佳处。再写近观,近观之景则异彩纷呈。
这种远近对比(由远及近)的写法有何作用?
明确:
不仅使人一步步真正认识到烽火矶的佳妙之处,而且能收到曲径通幽的艺术效果。
研读文本:阅读第二段,思考下列问题
本段描绘了哪一水段之景?描写的重点对象是什么?突出了各自什么特点?
明确:(1)烽火矶至沙夹段所见;
(2)小孤山和澎浪矶;
(3)小孤山峭拔秀丽,澎浪矶浪大等特点。
写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采用的是什么顺序?
明确:由远及近。先从“数十里外”望之,突出小孤山峭拔高峻的特点,再从近处着笔,突出小孤山秀丽的特点。远近结合,更能突出小孤山的景物特点,抒发了游者对小孤山的喜爱之情。
文章是怎样表现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的?
明确:运用对比手法。将金山、焦山、落星山这些天下名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峭拔秀丽这一特点;又用它山与小孤山对比,突出小孤山巉然孤起这一特点;用山上有楼观亭榭金山与小孤山的庙宇荒凉、残破对比,衬托小孤山庙宇的荒凉残破。
研读文本:阅读第三段,思考下列问题
该段写哪一路段的景物?重点落在哪里?
明确:彭蠡口至湓浦口的沿途所见。重点写大孤山的景色。
大孤山突出的景物特点是什么?
明确:望之如浮水面,江水清浊分明。
作者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描写大孤山的景物?
明确:类比西梁山,使人通过西梁山联想到大孤山的山形。对比小孤山,突出二山的特别。
引用李白诗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说明彭蠡江口江面的宽阔,四望无际。
探究一: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文通过描写所见景物特点,表达了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感情,流露出爱国忠君的思想。
探究二: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作者为什么要在记述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的过程中,穿插有关的传闻轶事、前人诗句,随笔记录郡县沿革、地形防戍?
①丰富了作品的内容。
②使写景记游具有思想深度,比如:介绍戍守情况,表明作者时时关注江防地形,表现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③为景物添彩生色,使景物带有诗的灵气。
④文的雅致,神话的氛围,历史的积淀,诗文传说与胜景相互映发,更为引人入胜。
课堂小结 过小孤山大孤山
烽火矶——高峻怪奇(由远及近)
——穿插(列置烽燧、杜甫诗句)
小孤山——峭拔秀丽(由远及近、对比衬托)
——穿插(郡属宿松、戍兵驻守、庙为惠济、神为安济夫人、张公营萁)
澎浪矶——无风浪涌
——穿插(郡属彭泽、昔人有诗)
大孤山——如浮水面(类比、对比)
——穿插(州治德化、东坡有言)
游踪为序、记述过程、描摹山水、突出特点、抒情议论、穿插丰富、寓情于景、爱国忠君
课后作业
根据本文内容,写一篇现代文版的“游小孤山大孤山”游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