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苦斋记/刘基》课件(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苦斋记/刘基》课件(1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59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7 11:1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刘基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读懂文章内容,疏通文脉。
2、体会“文物定格 贵在鲜活”的写法,认识古代散文中杂文一类文章的特点,特别是其不拘固定格式、灵活多样、新颖生动的特征。
(二)能力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提升阅读欣赏文言文的能力。
2、能通过比较阅读归纳出庞大的古代散文体系中“记”这一类文章的特点。
(三)情感目标
1、深入理解作者的“苦乐观”,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感受中华文化精神。
2、感受古代文人的雅趣与情怀。
导入新课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李敖:
我常常半夜被自己帅醒,实在找不到可以崇拜的人,
就只能去照镜子!
“书斋名也就是室名别号,这在世界上的人群中肯定是特有的,是中国文人、乃至中国一般读书人所独具的,我觉得,这是中国读书人自恋倾向的最典型的表达形式。这也真是一种令人陶醉的境界。”
——许辉《关于书斋的名》
(预习)初读文章——梳理文脉
①乐与苦 ,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
⑴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乐与苦,是互相依托转化的,人们只知道乐是乐,却不知道苦也是一种乐,人们只知道把自己的乐当作乐,却不知道苦会从乐中产生出来,那么乐与苦之间,相距能有多远啊!
②有时或歌或叹,或哭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
⑴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译:有时候唱起歌来,有时候发出感叹;有时候大笑,有时候哭泣;有时候生气痛骂,有时候郁闷得要死;有时候大声叫嚷口称痛快,有时候是连连惊叹感到诧异;有时候躺着静静思考,有时候起身一阵乱跑。
(预习)初读文章——梳理文脉
⑵合作探究:
在预习的基础上用流程图的方式把文章《苦斋记》的行文思路和主旨表现出来。
1、诵读方式:自己喜欢的方式
2、要求:归纳以下三篇作品的相关信息,完成表格,找出异同,归纳这一类文章的文体特征。
再读文章——寻找规律
作品 文体 行文思路 主旨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语言风格
《苦》
《项》
《醉》
选其中一项来说说你对比的结果
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抒发作者的情操抱负或阐明作者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即景抒情,托物言志。文体写法不定。可以叙事、写景、状物、也可议论。
特点:1、寓情理与事、景、物之中。
2、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

中国文人的“自恋”情怀
一种孤高自傲的情怀
一种脱俗于世的潇洒
一种的坚定执着的自勉
1、阅读方式:全班齐读《苦斋记》
第四段
2、要求:结合梁启超的文章《最苦与
最乐》和材料《一场“感谢贫穷”带来的
激荡》谈谈你的“苦乐观”。
三读课文——深化认识
课堂小结
如果有天堂,那应
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博尔赫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