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菩萨蛮
温庭筠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
温庭筠(约812 — 约866),本名岐,艺名庭筠,字飞卿,汉族,唐代并州祁县(今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人,晚唐时期诗人、词人。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有“温八叉”之称。但多次考进士均落榜,一生恨不得志,行为放浪。
据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载:唐宣宗李忱爱唱《菩萨蛮》词,丞相令狐绹央温庭筠代作若干首。词成后,令狐绹冒称是自己的作品,暗地里献给宣宗,并叮嘱温庭筠不要声扬出去。温庭筠却很快地说出去了,因此得罪了令狐绹,致终身不被重用。
所谓花间词派,因后蜀赵崇祚所选编的词集《花间集》得名。花间词是以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共18人。这些作者中温庭筠、皇甫松为晚唐人,其余多数为五代西蜀文人包括流寓、游宦者。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花间词派的两种风格。“温韦”并称。
初读课文,读出停顿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初读课文,读出停顿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再读课文,读出情感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
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分析形象
主问题:本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女子形象?
诗句 特点 炼字/手法
外貌
动作
神态
侧面
小山重叠金明灭
鬓云欲度香腮雪
鬓云欲度香腮雪
香腮(雪):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突出了女子容颜的美艳。
俞平伯先生指出:“‘度’字含有飞动意。”
叶嘉莹女士《迦陵论词丛稿》也说:“‘度’字生动,……是足以唤起人活泼之意象。
“小山重叠金明灭”乃是写妇女初醒发状,以示其惺松懒散神态;“度”即飘度,纷披,形容头发蓬乱,丝丝袅袅,半掩着面容,如飞飘之状。
在词人的联想中,"云"字乃从"鬓"字生出,"度"字又从"云"字生出。词人再于"度"字添一"欲"字,就把无生命的"鬓云"写活了。
以特写的手法,突出主人公的形象
词人用浓墨重彩:半明半暗、忽隐忽现的闪动金色,配衬着如玉的香腮和如云的黑发。
懒起画蛾眉,
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 ,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承上写妆扮的具体情形,衬出一幅花面相映图。花似人面,人面似花。
花固然美,但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面固然也美,但红颜易老,青春难驻,只怕也跟花一样易开易落啊!
于客观地描写人物活动中,暗寓其人对镜时自赏自怜之意。自赏:人面如花;自怜:盛年独处。
懒起画蛾眉,
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
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 ,
新帖旧罗襦,
双双金鹧鸪。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对镜的时候,看见自己美貌如花,不免兴起盛时独处、顾影自怜的伤感;
穿衣的时候,看见衣上的对对金鹧鸪,又触动了物双人单、情何以堪的哀愁。
鹧鸪尚懂得成双成对,而人呢?温庭筠以高超的语言技巧揭开了女主人公懒起、迟妆、意慵的原因,使人心领神会。
《本草纲目·禽部》:“鹧鸪性畏霜露,夜栖以木叶蔽身,多对啼,今俗谓其鸣曰‘行不得也哥哥’。”
“鹧鸪”这个语码和“鸳鸯”一样,有归宿圆满,鸾凤和鸣之意。作者这里借成双的鹧鸪反衬孤单的闺中女子,抒写了一个孤独的女子没人赏爱的寂寞的心情。“愿做鸳鸯不羡仙” “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写她起床后的行动:懒洋洋地打扮,慢吞吞地梳洗。
着一“懒”字和“迟”字,说明女主人公对梳妆打扮并无兴致。因为她心上的人不在身旁,打扮得再漂亮又给谁看呢?其惆帐倦怠之情,生动可睹。
《诗经·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诗写丈夫作为国王先锋到东方去征战,妻子在家忧怨心疾无心梳妆,而使首如飞蓬。
对此词,叶嘉莹以诗做注:
绣阁朝晖掩映金,
当春懒起一沉吟。
弄妆仔细匀眉黛,
千古佳人寂寞心。
小结:
词人塑造一个娇美、慵懒又满怀幽怨、感伤的女子形象。
剖析情感
共情:
孤独、感伤
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贫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秦韬玉:唐代诗人。出生于尚武世家,父为左军军将。少有词藻,工歌吟,却累举不第。
本诗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女子形象?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