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一枝一叶总关情
苏轼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理清文章结构,认识古代散文在形与神关系上“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
3、体会作者与文与可之间的深厚情谊
检查预习
(一)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字
1、一寸之萌耳
2、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
3、袜材当萃于子矣
4、余因而实之
5、月落庭空影许长
6、而余亦载与可畴昔戏笑之言者
(二)把下列各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
2、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小组讨论:
本文围绕《偃竹图》写了哪些事件?这些事件是怎样连在一起的。
合作探究:
从文中哪些语句或语段可以看出两人紧密无间的情感?将这些句子勾画出,并作简要分析。
合作探究:
作者除了借事来抒情之外还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试着在文中找出来谈一谈这样写的好处。
迁移运用:
通过阅读苏轼的文章,我们从中得到哪些启迪?引发了哪些思考?(可以谈写作上收获也可以谈学习生活中的感悟)
那天,我读懂了您
水有三态,它的状态由它的温度决定。在极冷的状态下,它是冰;在常态下,它则是水;而在极热的状态下,它又是水蒸气。
看到你的第一眼,我的感觉告诉我,你就是水的第一态——一块永远都不会被融化的冰,整个世界都似乎都要被你冰冻。冷漠的表情,严肃的眼神瞬间秒杀一群人。
可那一天,我发现您冷酷的外表下跳动着一颗炽热的心。
那一天的课堂您自信昂扬,滔滔不绝,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那一天的艺术节您一展歌喉,真情投入;
那一天的运动场您奔跑跳跃,活泼充满童趣;
那一天您用手机砸开葡萄糖给我们喝……
那一天我终于明白后门的窥视、监控中的眼睛、月假中大街上的视察都是您无声的呵护,您不是冷热变频空调而是一个稻草人,倔强地伫立在田野中。风吹雨打中始终坚守着,守护着满目金黄的麦穗。
班任我想永远做您的学生!
布置作业:以“心中的班主任”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抒情散文。
要求:
1、有线索、结构清晰
2、事件典型
3、人物性格突出
4、有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