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课件(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苏轼》课件(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7 11:33: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9张PPT)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苏轼
教学目标:
1、通过再现往昔交往深刻理解两人的深厚情感,从而明白本文融叙事、抒情、说理于一炉的写法。
2、整理全文的结构从而把握本文的气脉,并总结抒情类文章的情感逻辑的理解方式。
资料链接:
文与可即文同,字与可,号笑笑居士。著名画家、诗人。开创了以墨色深浅绘竹向背及深浅的墨竹画法,有“墨竹大师”之称。
他是宋仁宗皇佑元年进士,曾任邛州、洋州陈州、湖州等地的知州知县。而苏轼亦是进士出身,辗转各地为官。
他以学名世为官为文为画深的司马光,苏轼等人的赞赏。苏轼曽赞他为诗、词、画、草书四绝。
他是苏轼的表兄、亲家,比苏轼大18岁,两人在文学创作,绘画及政治立场有很多契合处,互引为知己。
文与可与苏轼关系如何?
亲厚
以画竹之绢为袜
趣辩万尺竹
笑谈渭滨竹笋
苏东坡能够到处快乐满足,就是因为他持这种幽默的看法。后来他被贬谪到中国本土之外的琼崖海岛,当地无医无药,他告诉朋友说:“每念京师无数人丧于医师之手,予颇自庆幸。”
真诚的友谊永远不会特别表白的。真正的好朋友彼此不必通信,因为既是对彼此友情信而不疑,谁也不需要写什么。一年分别后,再度相遇,友情如故。
苏轼在此为何要选“戏笑之言”来写文与可?
写的如何?
有何作用?
语言明快,活泼幽默,真实自然
反衬
铺垫
增加文化内涵
苏轼在文章内容结构的安排上有何与众不同?
与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比较
家人亲情俗事,真实惨痛;复沓回环,字字血泪;以痛哭为文;现实回忆再到现实
小有所得
把握文章情感脉络的途径
找准所叙之事, 理清叙事之结构(线索、顺序),明晓事中之情。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