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项 脊 轩 志
一 温故知新 检测重点
1:独立完成重点字词句翻译。
时间:5分钟。
2:对桌互改。
3:及时修改。
二 细节描写 流光溢彩
1. 归有光善于选取家庭生活小事,平凡场景,特别是细节描写,表现人物音容笑貌,寄托深情。
试着找出两三例,体会本文的这种特点。
要求:小组讨论,准备好中心发言人。
时间:5分钟
2.欣赏归有光的《寒花葬志》《先妣事略 》的节选部分。
找出其中印象最深的细节描写,赏析一下。
要 求:独立思考,自由回答。
思考时间: 6分钟
寒花葬志 (节选) 作者:归有光
【原文】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魏孺人笑之。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选自《震川先生文集》
先妣事略(节选)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绵;入城则缉纑lú ,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曝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予读震川文为女妇者,一往情深,每 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盖古今事无巨细,唯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 ——黄宗羲
三 迁移思考
请大家从已学的文言文,古诗词还有小说篇目中寻找细节描写的例子,并探讨其妙处。
要求:每个类型找一两个例子,小组讨论,准备好中心发言人。
时间:8分钟
古代诗文:
韩愈 :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韩氏两世,唯此而已!”
袁枚:①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
② 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zhà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
③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
庄子: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
古诗词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 《点绛唇·蹴罢秋千》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秋思》
小说:
① 那林黛玉严严密密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安稳合目而睡。那史湘云却把一把青丝拖于枕畔,被只齐胸,一弯雪白的膀子撂干被外,又带着两个金镯子。
②黛玉忙陪笑见礼,以“嫂”呼之。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试泪。 ——《红楼梦 》
四 总结规律
细节描写作用
塑造人物形象
渲染环境氛围
推动情节发展
暗示主题内涵
五、朗读“细节”
山前楼阁 秦立婷
山前楼阁,吾昔居也,以其为山前一室,特命此名。
家父善筑宅,于吾年少时,尝躬筑一宅。彼时甚不足,瓦皆故也,以是常见母于烈日下磕落瓦上之泥,余则坐母侧,及足三块,奔走运至宅院中待用。或移步甚急,未及院中,便听瓦碎坠地如霹雳惊响,母闻此声虽辞色严厉,然只抚余首。吾虽不甚省事,仍感母之情深。
楼上有一露天平台,长足两丈,宽约九尺,面平滑周绕阑者,余幼时戏之处也。夏夜月上枝头,一日之光照之甚暖,吾尝与友相约跣足闹走于其上,或一人以布遮目听音寻人,其余
皆拍手扰乱视听。直至蝉鸣声绝,方尽兴而归。 冬雪初霁,平明即起,以锹锄雪,辟一小道使人行,以使道侧素尘不见染,如此一台皆洁莹莹发光,待观足此景,翼翼然置雪于中央,始覆漏斗以为身,滚一雪球置于其上为首,而后饰之鼻眼,另作彩衣,遂一雪人毕矣。亭亭而立,恍视之嫣然一笑。
其下庭院中有一园圃,每至夏日,家母从事于园中,种瓜点豆,水之草之,颇具苦心,一蔬一果来之不易。当此之时余辄不及果熟,常私啖一青柿,唇及色变,呼“甚涩”,而又欣欣然摘之,如此往复,其乐无穷。
今吾别此宅已久矣,常感之念之,其溢满余儿时之趣。既余尝特反于乡中,缦立庭门,满目萧然,萕麦青青,已逾腰间。
空 阁 韩雪儿
空阁乃吾书厢也,豆蔻年华始得之。方寸之间仅容一床,一桌,一椅,数书耳。无锦华之器,惟流云行影,素白雅静。余虽为一女子,然收整实非吾所长。故常卷散于其间。书纸漫天,笔墨四溢,三思而后,乃敢落足。古人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此言得之。而空阁仍淡然处之,并无愠色。因其宽待,愈肆无顾忌,始速祸焉。母耳提面命,嗔视怒言,狮吼河东,方易陋习。空阁默然,似明此理早已。
空阁之益,首为听雨。枕畔素灯,手执书卷,雨声入耳,若无心似有意。霏霏淫雨,莺语花底;嘈嘈急雨,玉盘珠落。阁以其高,凌驾凡尘之上,除泥土俗尘之扰,褪宝马香车之气,还原本真,于洁净芳华,听赤子之诚。可见天见地见吾身。空阁听雨亦听心。
空以净化,繁以智慧,阁晓水满则溢之理,通赤子初心处世之言。然只默然静立,不出一语,淡然处世,空置其心。阁之所以为空阁,源于世事洪荒,沧溟万里,时逝过矣,则山青水静,云淡风轻。
求己斋 鲁雨薇
求己斋,《论语》有言“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无意阅之,契乎心神,遂以此命名,喜爱殊甚。
余谓震川之室,明月半墙,日影洞然,又兼兰枝竹木,庭阶寂寂,其可视乎?又尝闻子才之居,冰轮如泻,半窗万里,且伴碣石小谭,风骨自成,岂可较乎?然尺寸之室,虽无大雅,寝卧之余,尚有可叙。
待冬春之时 ,东方未明,揽窗而视,苍穹郁郁,碎星微茫,信难可得。至于还暖之际,鸟雀呼人,犬吠私语,则醺醺然而万物始苏矣。余好推衍之术,喜命理之法,常以指摹其星宿位,抑或冥坐自语,人多不知所谓,或笑余之痴也。盖凡非此间所实在者,咸妄论之以虚妄,何其怪也!
及迁于此,多言悲喜。是虽数年已矣,言在耳,情于中,犹似昨日。泣下之语,郁乎痛矣,不能展怀。余尝阅一小传于此,叙二郎之事,辞度琅然,曲尽情意,然辞多哀感,纵言细琐,未及家门骤变,尚窥余哀,篇章之间,斜行之隙,难以述尽。以至于泣下数日,终不能已。诚感命途欺人,致杀风流。呜呼天矣,其妒英才邪?其不仁而置六道之外邪?傥其洞明,而徒观千载,以至血脉倾轧,身死魂灭,吾谓之竟薄人至此,枉居九霄矣!吾读之,尚感锥心之痛,每每思及,哽咽难语,而况局中书内之人乎?置之架上,笔墨洇渗,几多水痕,业有闲暇之余,常驻连于此,而终竟不敢再阅。但恐未及言觉,泪已湿枕,一念眷恋。
近闻灌江庙宇,已多残败。只不知彼世之间,尚有存乎?幸封神台侧,桃林十里,以为君冢,日居月诸,当为君葬。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细节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细节是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细节是“庭中枇杷树,亭亭如盖矣”……
细节是深秋修书时 “行人临行又开封”;
细节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细节是“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