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游沙湖/苏轼》课件(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游沙湖/苏轼》课件(3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8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7 11:5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游沙湖
苏轼
苏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诚恳的自我剖析,目 的是想找回一个真正的自己。他在无情地剥除自己身上每一点异己的成分,哪怕这些成分曾 为他带来过官职、荣誉和名声。他渐渐回归于清纯和空灵,在这一过程中,佛教帮了他大 忙,使他习惯于淡泊和静定。艰苦的物质生活,又使他不得不亲自垦荒种地,体味着自然和 生命的原始意味。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颜 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 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 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的光线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 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这一切,使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也使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与古往今来许多大家一样,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解读文本
  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实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假道学的憎恨者,一位瑜珈术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心肠慈悲的法官,一个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一个月夜的漫步者,一个诗人,一个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
林语堂《苏东坡传》
游 沙 湖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解读文本
相xiànɡ:察看。
颖悟:聪颖,有悟性。
兰芽:兰花的幼芽。
郭门:外城之门。
剧饮:豪饮。
戏:开玩笑   (5)辄:就   (6)异人:奇异的人   (7)甘:甜   
(8)萧萧:风雨声   
(9)子规:杜鹃鸟            休将白发唱黄鸡:在晚年的时光中不要只是去感慨时光易逝   
蕲(qi)水:县名,即今湖北省浠水县。
黄州东南三十里是沙湖,又称螺蛳店。我在那里买了几亩田,因为去那里观察田地,就(感风寒)得了病。听说有个麻桥人庞安常医术高明但耳朵聋,就前去请他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但聪明领悟超过一般人,用纸给他写字,写不了几个,就能懂得别人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用手当嘴巴,你用眼当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  
病好之后,和他一同游览清泉寺。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多路处,那里有王羲之的洗笔池,水很甘美,池下方有条兰溪,溪水往西流。我作了一首诗歌:“山下短短兰芽浸长在溪水旁,松林里沙石路干净而无污泥。晚间细雨萧萧子规啼鸣。谁说是人老了不再年轻?你看那流水还能向西,不要因为年老就唱起“黄鸡催晓”的歌。”这一天,喝得非常痛快才回去。
乌台诗案:
“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湖州谢上表》
解读文本
人皆养子望聪明,
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
无灾无难到公卿。
  ——苏轼《洗儿》
解读文本
与屈原比,苏轼多了一分自我,少了几分愚忠;
与陶潜比,苏轼多了一分经历,少了几分寒闲;
与韩柳比,苏轼多了一分豁达,少了几分悲观;
与李白比,苏轼多了一分责任,少了几分狂漫;
与杜甫比,苏轼多了一分大度,少了几分怨言
……
——黄玉峰《天地一文人》
【推荐阅读】
  林语堂《苏东坡传》
 
【推荐视频】
  康震《苏轼》
  黄玉峰《天地一文人》
课堂延伸
课堂延伸
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
      ——白居易《醉歌》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浣溪沙》
解读文本
推荐研究:
1.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东坡在黄州
2.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的坎坷人生与漫漫心路
3.仕途多失意,悲愤出奇文
   ——关注中国古代文人的坎坷经      历与贬谪文学 ……
课堂延伸
谢谢真心
  真心谢谢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
课堂延伸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课堂延伸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定风波》
课堂延伸
  他作为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亲切喜爱的对象。
      ——李泽厚 《美的历程·苏轼的意义》
课堂延伸
  就如魔力之在女人,美丽芬芳在于花朵,是易于感受而难于说明的。
      ——林语堂《苏东坡传》
  世间不能无一,难能有二的凤毛麟角式的人物。
      ——林语堂《苏东坡传》
课堂延伸
回 顾 诗 文
  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
——林语堂《苏东坡传》
回顾诗文
记承天寺夜游
定风波
赤壁赋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解读文本
  A.“别人在纸上给安常写字,写不上几个字,安常就能懂得别人的意思。”
  B.“我(苏轼)在纸上给安常写字,写不上几个字,安常就能懂得我的意思。”
  C.“安常在纸上写字,用不了几个字就能说中别人的心事。”
解读文本
解读文本
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乌台诗案:宋神宗时,朝廷内变法派与守旧派之间的斗争十分激烈,苏轼为远离是非之地,请调外 官。在赴任湖州后,他曾给神宗皇帝写了一份“谢恩表”,却被御史台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断章取义,说苏轼写的诗句是针对新法,以“谤讼朝廷”而获罪,押解京城,这个案件史称“乌台诗案”。后遇大赦,被贬至黄州任团练副使,谪居黄州四年。
解读文本
  “语堂先生酷爱苏东坡的黄州诗文,因此由诗文渲染开去,由酷爱渲染开去,渲染得通体风雅、圣洁。其实,就我所知,苏东坡在黄州还是很凄苦的,优美 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解读文本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