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游沙湖/苏轼》课件(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游沙湖/苏轼》课件(15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0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7 11:50: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定风波 苏东坡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
1.梳理文意,掌握重点字词
2.感知情趣、探究理趣
3.了解苏轼在黄州时期的心路历程,学习他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游沙湖 苏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 )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 )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 )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 )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 ( )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 ,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xiàng
yǐng
zhé

xiāo
shào
检查预习:初读课文,注意字音和节奏。
通过对文本的整体感知,我们不得不说,作者的沙湖之游怎一个“异”字了得。所以,请同学们不妨以这一“异”字为核心展开思考,来把握文本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
文章第一段明确的提到了“异人”一词,那么这里的“异人”指的是谁 是怎么写的? 请找出相关句子。
作者写庞安常只是为了突出庞安常的个性特点吗?请说明理由。
从作者文中“戏”言可以看到,作者写庞安常,其实也是在写作者自己。“一时异人也”。
背景:王安石辞去宰相后,奸臣从苏轼诗文中断章取义罗织罪状,诬陷他,说他“包藏祸心”,不久就把他逮捕,投入监狱,酿成北宋有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由于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所以经过4个月的折磨后,苏轼免于一死,但被贬为黄州团练(只是一个虚衔,无权过问公事)。被贬黄州后,苏轼经常游赏赤壁矶,在被贬第四年即1082年,一气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三篇传世文章,由他的政治低谷转而登上文学创作的巅峰。同年,苏轼还写了一篇小短文《游沙湖》。苏轼曾被仁宗皇帝夸赞为替儿孙寻得的“相才” ,又诗文绝世,却一生不幸,贬居僻远。
两个“异人”同游清泉寺是否有什么奇异的见闻?
赏析《浣溪沙》,体会作者的“异情”
《乐府·相和歌辞·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乐府》认为过去的就过去了,就永远不可能再回来了,情绪消沉低落 。
而苏轼认为过去的还有可能回来,老年人还可以回到少年时代。
基调积极乐观,蕴蓄着一种催人向上的人生哲理。
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
艺术手法:
用典
白居易《醉歌示妓人商玲珑》诗:“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
白诗借“黄鸡催晓”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
而苏轼却奉劝大家,不要因为自己老了就消极悲观,白发的老人依然会有所作为。
反其意而用之
休将白发唱黄鸡
从苏轼的这篇文章中你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游沙湖
苏轼
异人 庞安常:聋颖悟绝人 ——以眼为耳
自己:被贬官 ——以手为口
异景 溪水西流
异情 自信!乐观!旷达!
作业设计
结合自己的某次旅行经历写一篇游记随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