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课件(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课件(2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7 12:2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古代诗歌鉴赏之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高考大纲中诗歌鉴赏要求:
1.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形 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形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
学习目标
1.正确把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2.掌握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答题的方法
我们学过的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哪些类型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___李白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___杜甫
1.蔑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2.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形象。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死去原知万事空 , 但悲不见九州同。
—— 陆游
3.献身边塞的形象
4.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
5.离别的形象
6.思念故乡、亲人                         的形象
边庭流血成海水,
武皇开边意未已。
___杜甫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
7.反对穷兵黩武的形象
8.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参考答案:①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 ②众鸟飞尽,孤云独闲,山静而空,表现出诗人的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的孤身一人的生活;相看两不厌,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③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失望和对大自然(敬亭山)的喜爱之情。
只有
看标题
看作者
看关键词
看注解
“四看”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考生比较熟悉的。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
(2)抓人物的肖像、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
(3)借助侧面烘托(人物所处的环境)
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分析诗歌中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景物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4)结合诗题、注解、关键语句来把握作者情感世界。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请简要分析这首
诗中诗人形象。
动作
动作
心理
心理
环境
环境
背景
12安徽
参考答案本诗塑造了①一个热爱自然而悠闲自在的诗人形象。②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注视着东山,③表达了诗人对东山的喜爱之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最爱东山晴后雪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什么形象
特征分析
形象的意义或寄托的思想感情
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答题的方法(答案构成)
1.什么形象特征+身份
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
结合具体诗句( 手法),具体分析人物形象
3.形象的意义或寄托的思想感情
表现人物怎样的思想、情感、志向、品格等,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与写作意图
常用词语: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愤懑、烦闷、激愤、恬淡、悠闲、闲适、欢乐、仰慕、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昔盛今衰、思乡念亲(友)、忆友怀旧、离愁别恨、相知相思、儿女情长、坚贞爱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登高览胜、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
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读下面这首诗,根据所学知识鉴赏诗中的人物形象.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参考答案:①这首诗刻画了一个年近古稀、僵卧在床但满怀雄心要收复北方失地的英雄形象。 ②陆游虽然重病在身,遭遇凄凉,却丝毫不考虑自己,一个“尚” 字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 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③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抒发了诗人胸中炽热的爱国感情和报国无路的郁愤情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僵卧

入梦
简析上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2)抓人物心理:“万里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州”,抓人物神态:“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卓荦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裘 ”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点拨】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风格,写作背景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
(1)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沧州时所写。诗人是否独享这一份清闲?胡贼未灭,功业未成,满怀报国热情的陆游却是请缨无路,有志难伸,怎不感慨万千,怎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参考答案】 ①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③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诉衷情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戊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简析上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初冬夜饮 ①
杜牧
淮阳②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③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注: ①会昌二年,四十岁的杜牧受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被外放为黄州刺史,后又转池州、睦州等地,此诗可能作于睦州。“欢”,“欢伯”的简称,即酒。
②淮阳多病:《汉书·汲黯传》汲黯因屡谏而出为东海太守,“多病,卧阁内不出”。后徙为淮阳太守。
③砌:台阶。
读下面这首诗歌,说说诗中第二句描绘的是诗人怎样的形象?最后一句表述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初冬夜饮 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1、参考答案:第二句勾勒出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天寒岁暮,秉烛独饮,形影自伤,更觉寂寞悲凉。“霜” 暗示作者心境的孤寒。“侵霜”更增迁徙之苦,只此二字,总括了多年来的游宦生涯,饱含了多少辛酸!
2、参考答案:最后一句凝聚着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