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铁椎传》教学设计
1设计思路
《大铁椎传》是人教版选修教材《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一篇纪传体散文。传主无名可考,因其使用的兵器为大铁椎,故名之。文章的主体部分采用特定人物的观察视角,叙写传主的外貌、言行,以及搏杀场面,活现一位隐逸民间、不为世用的侠客形象。时下,在学校的部分同学中,武侠及玄幻小说流行开来,学生们对侠义精神有片面的理解。这篇文章也是我与同学们的一次心灵沟通,希望通过了解一位真正的侠士,能在情感和价值观方面为学生们带来一些收获。
备课之时,我坚持一贯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理念,因此第一课时设计学生自主掌握字词、疏通语句、把握文章大意。第二课时带领同学们走进文本,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侠义内涵,发扬真正的侠义精神。从教学步骤来看,我把整个课堂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分析形象·课文中的侠客”,让学生们通过合作探究分析大铁椎是一个不拘小节、行踪飘忽、武艺高强、仗义除暴、英勇无畏、重情重义的侠客,认识侠客形象。第二部分为“拓展延伸·印象中的侠客”,让同学们回忆经典作品中的印象中最深刻的侠客及其最打动人心的品质,引导同学们理解侠义的内涵——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第三部分为“联系实际·现实中的侠客”,启发同学们联系生活来探讨侠义精神的现实意义,进一步理解侠义精神的精髓,并发扬侠义精神。毎个少年心中都有一侠客梦,现代的侠客无须武艺高强,也不必仗剑走天涯,可以以知识为力量,以法律为武器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重点实词、虚词。
2、通过大铁椎的肖像、语言、动作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立足文本解读文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由品读文本,把握文章大意,积累文言基础。
2.合作探究,分析大铁椎的形象。
3.学生自主交流,理解侠义内涵,分析侠义精神的现实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侠义内涵,发扬侠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侠义内涵,发扬侠义精神。
3学情分析
《大铁椎传》选自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散文之部”自主赏析的内容。单元的主题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别”。
作为推荐作品的文言文《大铁椎传》,其所涉及的知识点难度不大,语言、文字都较好理解,但大铁椎的怪异、神秘、豪情让学生有兴趣.因此本课设计在学生自主掌握字词、疏通语句的基础上,教学重点放在分析评价人物形象及理解侠义的内涵上.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文章所塑造的艺术形象,获得审美感受;同时拓展延伸让学生理解侠义精神的精髓,力求对学生心智成长也有所启发.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导入
由成语“博浪飞椎”的故事导入。
4.1.2落实预习内容
教师下发“学习清单”,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清单,落实预习内容。
4.1.3自主学习清单
一、小组成员互相介绍魏禧的生平及其作品的主导思想。
二、小组合作,完成下列文言基础知识题。
1、翻译下面各段的重点词语
第一段:省、工、以、长、少、过
第二段:健啖、寝、引、扣
第三段:窗户、冠、袜、以、白金、寐
第四段:强、仇、且、快、力、偕、但、声
第五段:环、奋椎、仆、股栗
2、翻译各段重点句子
第一段:(1)大铁椎,不知何许人。
(2)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第二段:时座上有建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
第三段: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
第四段:(1)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
(2)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
第五段:顷之,贼二十余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3、积累以下通假字
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扣】(通“叩”,询问)
4、指出句中“古今异义”的词
(1)子灿见窗户皆闭
(2)力请客
5、找出句中的“词类活用”的词
(1)不冠不袜
(2)故仇我
(3)贼二十余骑四面集
(4)客奋椎左右击
(5)则不快吾意
6、积累下列一词多义
(1)且 祸且及汝(将要) 贼能且众(而且) 且欲观客所为(并且)
(2)许 不知何许人(处所、地方) 引之长丈许(表约数,左右)
(3)故 故尝与过宋将军(所以) 宋将军故自负(本来)
(4)寝 貌甚寝(丑陋) 既同寝(睡)
7、判断句式
(1)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
(2)客不得已,与偕行。
三、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第一段主要交代了哪些内容?从中可看出什么?
2、文章第二、三、四段运用了什么手法刻画大铁椎?从哪些方面对大铁椎进行了描写?
3、宋将军的形象在文中有作用?
4、大铁椎说了三次“吾去矣”,这句话与大铁椎的性格有什么关系?
4.2第二学时
4.2.1导入
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结识了技术高超、道行高深的解牛高手庖丁,多情善感、知耻重义的悲剧英雄项羽,超脱世俗、淡泊自守的避世隐士方山子,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位来历不明、姓名不详以武器命名的大铁椎,看看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物?
4.2.2活动环节一:分析形象·课文中的侠客
1、同学们读了课文后对大铁椎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神秘、怪异
2、作者在正文前的哪个词语能体现大铁椎的特点
《大铁椎传》正文前的小序: 庚戌十一月,予自广陵归,与陈子灿同舟。子灿年二十八,好武事,予授以左氏兵谋兵法,因问:“数游南北,逢异人乎?”子灿为述大铁椎,作《大铁椎传》。
——异人
3、大铁椎的怪异体现在哪些方面?
——食量、容貌、武器、行为、态度、装束、言谈,真乃七异(奇异)也。
4、这么奇异的人,他的身份是什么?有哪些具体的特点?小组合作探究,从文中寻找线索。
——大铁椎是一个不拘小节、行踪飘忽、武艺高强、仗义除暴、英勇无畏、重情重义的侠客。
设计意图:这些问题由易到难让学生能更快更准确地把握大铁椎的形象。
4.2.3活动环节二:拓展延伸·印象中的侠客
1、在经典作品中,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位侠客?你最喜欢他(她)哪一点?
——武功盖世、洒脱不羁、见义勇为、扶危济贫、不畏强权、重情重义
设计意图:这两个问题是通过学生印象最深刻的侠客及其最打动人心的品质,引导同学们理解侠义的内涵
2、同学们印象中最深刻的这些侠客中有没有境界高下之分呢 金庸笔下深受众人喜爱的郭靖和乔峰与仗义除暴、不为世用的大铁椎相比,谁的境界更高?
——郭靖和乔峰,他们不只是为友为邻行侠仗义,而是为了民族、国家、天下苍天,他们是真正的大侠。
设计意图:这两个问题是通过比较认识到“侠之小者——行侠仗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进而真正理解侠义精神的精髓。
小结:我们喜欢大侠、仰慕大侠,就是因为在他身上总是会找到一些常人所不具有优秀品质,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大侠不仅仅有一身的好武艺,更要有一颗高尚的心,要心怀天下,情满江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侠义精神的精髓。
4.2.4活动环节三:联系实际·现实中的侠客
金庸在深圳演讲谈及“当代人最需要继承和提高的是什么”这个问题的时候,他说:“现在最缺乏的就是‘侠义’二字,中央电视台做‘感动中国’的专题节目,要我推荐人选,我选择的人物都是有侠义精神的人。现在中国最缺乏的就是侠义精神。”
针对金庸先生的这段话,小组讨论交流:侠义精神还在吗?侠义精神有什么现实意义?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讨论环节是让学生认识到我们身边有很多侠义之士,我们应以他们为榜样发扬侠义精神,我们的社会也很需要侠义之士。
小结:人们喜爱侠义之士,其着眼点不在那些绝世武功,而是他们身上的那种为国为民,不怕困难、不顾自己,为人民和集体利益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品质。
4.2.5总结全文:
毎个少年心中都有一侠客梦,现代的侠客不必象大铁椎那样武艺高强,也不会象他那样不为世用,我们可以以知识为力量、以法律为武器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4.2.6课后作业:
你若是大铁椎的朋友,你想他成为“为国为民”的大侠,在他临走前,你会对他说什么?
要求:1、字数:150字左右
2、语言:生动委婉
3、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设计意图:进一步强化对大侠的理解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