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祭十二郎文/韩愈》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祭十二郎文/韩愈》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7 13:0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披文入情 感悟至性
——《祭十二郎文》欣赏
教学目标
1、体味课文中丰富的情感及蕴含的人性之美。
2、指导学生深层探究文本。
教学重难点
文字背后蕴含的儒家人道思想是重点,学会从多角度探究文本意蕴是难点。
教学方法
指导读、析、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步骤和内容
(一)导入
了解《祭十二郎文》思路和有关内容后,我们继续走进文本,体味本文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蕴含的人性美。
巩固要点——全文“内容梗概”
衔哀致诚,告汝魂灵
两世一身 形单影只
聚少离多 竟至永别
少殁长存 强夭病全
噩耗袭来 难以置信
未老先衰 愿从汝死
如此孩提 冀其成立
病因未明 死期不知
葬汝先兆 惟其所愿
抚孤成立 如此而已
哀痛之情是这篇“千古祭文”的基调,作者表达的有哪些情感?
阅读重点段第5段、11段后,学生分组讨论。
归纳统一观点
痛悼之情 骨肉之情
人生悲情 愧疚之情
宦海苦情 追悔之情
(四)文本探究
本文是“千年祭文”,韩愈在文中表达的至悲仅仅因为是特殊的叔侄关系吗?深层原因会有哪些呢
提示 韩愈是唐代继承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儒家讲究仁、孝、忠,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正统思想的影响下,家族失去继嗣者,作为长辈,他会觉得有责、有愧、有过、有罪。这也许是最能触动他情感琴弦的。
这启发我们,探究要从历史渊源、传统文化等多维发掘。
得出探究视角
写作背景
创作意图
知人论世
历史折射
传统文化
现实焦点
探讨——韩愈在文中体现的“至性”之美
学生分组讨论
探究结果
对亲人夭亡的悲悼(个体)
对自身生命的隐忧(自己)
对生命不幸的哀痛(他人)
对家族生命的迷茫(家族)
对生命延续的守望(后世)
课时小结
经典作品是玩味不尽的,
文本解读的视角是多维的。
让探究为语文学习插上翅膀,
让深层阅读永远在路上。
教学反思
学生学习《祭十二郎文》后,对古人对该文的评价往往持怀疑态度认识不到作品真正的魅力。从作者是一个儒家践行者和传统文化的角度深挖其“情”其“性”,不仅更高角度解读文章,还可以提高阅读欣赏古文的能力。这种努力,是会有效果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