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祭十二郎文/韩愈》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祭十二郎文/韩愈》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7 13:03: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祭十二郎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并理解文中贯穿始终的悲情,了解本文“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
2.理解文意,体会文章在叙事中抒情的特点。
3.体会语气助词在表现作者心理历程和情感起伏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并理解贯穿全文的“悲情”。
【教学难点】
理解文意,体会文章在叙事中抒情的特点;体会语气助词在表现作者心理历程和情感起伏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教学方法】
归纳法、诵读法、比较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南宋赵与时在《宾退录》一书中曾经这样说过:读诸葛孔明《出师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也;读李令伯《陈情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也 ;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也。(投影展示)《出师表》和《陈情表》我们都已经学过,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板书课题)。
整体感知:
文言知识落实:
1、读准字音:(投影展示)
2、重点语句检测:(投影展示)
惟兄嫂是依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
将成家而致汝
④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
⑤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⑥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⑦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3、学生提出他疑难词句,自主合作解决。
(2)思考作者在文中叙述了哪些生活琐事,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师:初读课文后,你们觉得作者写这篇祭文时感情是怎样的?
生:“悲”“哀”,“字字是泪,句句泣血”
师:文章第一段就有一个字奠定了这篇祭文的感情基调,是哪一个字啊 (生答“哀”)其实,能感知韩愈的失侄之哀并非难事关键是要领悟“哀”情笼罩下的复杂情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研读悟情,走进韩愈的情感之河。
三、研读悟情 :走进韩愈情感之河 (投影展示)
学生再读文本,思考:作者叙述了哪些家庭琐事 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叙事抒情例举:
第二段:叙家族不幸(家族凋落)抒无限悲情。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细节描写,渲染出了韩门门衰祚薄、两世单传的窘迫,人丁不兴、后继无人的忧虑。
第三段:叙“三会三别”离聚不定,竟成永诀,抒因“旅食京师”“奔于仕途”无暇顾家的悔恨。(自责、痛悔之情)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第四段:叙未老先衰、人生无常事,抒抱憾、恐惧之情。(叹未老先衰,憾人生无常)
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孰谓”二字道尽韩愈内心的无限震惊和凄凉。
第六段:叙身体虚弱、孩提难保事,抒痛苦、绝望情。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四、赏读品情
文章第5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 ,作者直抒胸臆,强烈抒情,感情喷薄而出,动人肺腑,让我们在赏读中走进韩愈内心,品出感情之至真至纯。看那位同学能够并尝试着将这种情感朗读出来。
(朗读要求:以情带声,以声叙情。注意情感基调、情感起伏、快慢、重读、抑扬等。)
朗读指导范例:
第五段:
1、标画出语气词“邪”“乎”“也”“矣”,在朗读中体会语气词强化的情感,体会作者情感起伏与变化。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三个“邪”,疑问语气,意外、震惊、怀疑、不愿相信)
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
(反问语气,表示强烈质疑上天无道,天理不公)(投影几种“乎”的用法,通过比较明确此处“乎”表反问语气)
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
(前三个“也”强调不可信,第四个也,转换语气,不得不信)
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表肯定语气,无奈语气,痛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神明,死生之数)
不起眼的语气词,却能挖掘出生命的内涵,表达丰富的情感,表现出作者的心理历程和情感的起伏:由不愿相信到不得不信,何其痛也。
请一名学生试着有感情地朗读。
3、再次齐声朗读,体会语气词的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第十一段:
1、体会作者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感情 (“愧疚”“自责”;万念俱灰)
2、表现方式:骈句、排句(增强气势,语速稍快);第二人称,好像与十二郎促膝执手当面交谈,亲切、自然。
请一名学生试着有感情地朗读。
再次齐声朗读,品味情感。
师总结:我们不可能逐段的品读。我们刚才精彩的诵读,让躺着的文字跳动起来,我们仿佛看到韩愈那悲哀、凄楚的脸庞,触摸到那颗绝望凄冷的心。一篇祭文,一曲哀婉的祭歌。
五、拓展提升(此部分为预设内容,若时间充足则会讲到)
《祭十二郎文》被称作祭文中的“至情之文,千古绝调”,那么它和其他祭文相比有什么区别或不同之处吗 (投影展示《祭侄稿》),大家快速阅读,比较阅读,能否发现《祭十二郎文》在内容和语言形式上和《祭侄稿》有什么不同之处吗?
《祭侄稿》
颜真卿
维乾元元年,岁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于亡侄、赠赞善大夫季明之灵。惟尔挺生,夙标幼德,宗庙瑚琏,庭阶兰玉,敏尉人心。方期戬谷,何图逆贼间衅,称兵犯顺。尔父竭诚,常山作郡;余时受命,亦在平原。仁兄爱我,俾尔传言;尔既归止,爰开土门;土门既开,凶威大蹙。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呜呼,哀哉!吾承天泽,移牧河关。泉明比者,再陷常山,携尔首榇,及兹同还。抚念摧切,震悼心颜。方俟远日,卜尔幽宅;魂而有知,无嗟久客。呜呼哀哉!尚飨。
提示:祭文的标准文本,历叙所祭之人的生平事迹、所任官职,文字多用韵语四字句,文雅工整。文首、文末是格式套语。(投影展示)
预设学生回答结果:
篇幅差距很大。
《祭十二郎文》句式变化多,除了一些四字短语(韵语),更多的是散句。
《祭十二郎文》没有历叙所祭之人的生平事迹、所任官职(十二郎没当过什么官),更多的是日常生活的片断回忆。
④《祭十二郎文》的情感更丰富,更真挚动人。《祭侄稿》是官腔,《祭十二郎文》是生活口气。
六、结 语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读完这篇文章,我们回头看看,韩愈的文字没有刻意为之,“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祭十二郎文》是从韩愈的心灵深处自然流淌出来的文字。读这篇文章,我们仿佛能看到韩愈一面写,一面哭,字字是血,字字是泪。韩愈何尝有意为文,他分明是用他的生命,用他全部的情感写就了这篇千年绝调。最后让我们在琅琅的书声中再一次感受韩愈的真情流露,请选择文中最让你感动段落,读一遍,再读一遍,力争成诵。
作业布置
课后继续诵读第5、11段,力争成诵。
板书设计:
祭十二郎文
韩愈
悲 家族衰败
悔 聚少离多
“哀” 叹 未老先衰
惧 人生无常
痛 孩提难保
PAGE
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