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
韩愈
学习目标:
1.理解文意,体会文章在叙事中抒情的特点。
2.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对十二郎深切的痛惜和怀念之情。
3.积累文中重要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
4、学习作者融抒情于叙事的手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反复朗读,体会作者对十二郎深切的痛惜和怀念之情。
难点:学习作者在叙事中抒情的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朗读者》第一期中,董卿是这样来描述遇见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这是宝玉和黛玉之间初初见面时欢喜的遇见;幸会,今晚你好吗?这是《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见;遇见你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的人,这是钱钟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人生在世,遇见相识,离合聚散本是常事。可是,逝者已矣,却会给生者留下无尽的哀思和悲痛。这种哀思和悲痛绵绵于千年之后。今天,我们依然可以在韩退之的“绝唱”之文中触摸得到。一起走进韩愈《祭十二郎文》。
初读入情
1、了解祭文格式
古人写祭文常有一套固定的格式:
内容上多为对死者生平的追述和赞颂,介绍死者品德、业绩;语言形式多为骈文 或四言韵文。被誉为“祭文中的千古绝调”的《祭十二郎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叙写——家庭身世,生活琐事
抒写——无限哀痛,怀念之情
2、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情感。
3、、初读课文后,你体会了到作者怎样的感情?用一个字概括一下。
“悲”“哀”,“字字是泪,句句泣血”
师:文章第一段就有一个字奠定了这篇祭文的感情基调——哀。能感知韩愈的失侄之哀并非难事,关键是要领悟“哀”情笼罩下的复杂情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研读悟情,走进韩愈的情感之河。
三、研读悟情 :走进韩愈情感之河 (投影展示)
学生再读文本,小组合作,再读文本,小组合作探究:研读课文2、3、4、6、7段,分析作者叙述了哪些家庭琐事 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最让我感动的一件事是?
感动我的的原因?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学习,展示探究、合作学习的魅力。)
叙事抒情例举:
第二段:叙家族不幸(家族凋落)抒无限悲情
嫂尝抚汝指吾而言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
细节描写形象可感,犹在眼前。“抚汝指吾”四字渲染出了韩门门衰祚薄、两世单传的窘迫境地,“韩氏两世,惟此而已”之语言描写更是把嫂子对韩门人丁不兴、后继无人的忧虑传递得淋漓尽致。韩愈写作此文时,十二郎已“少者强者而夭殁”,韩愈自己也是“视茫茫,发苍苍,齿牙动摇”,此情此景,怎能不让读者对韩氏家族衰败之境心怀悲悯?
第三段:
叙“三会三别”离聚不定,竟成永诀,抒因“旅食京师”“奔于仕途”无暇顾家的悔恨。(自责、痛悔之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韩愈心中强烈的儒家入世情结,也是使韩家转衰为盛的现实力量。韩愈十九岁赴京,其间的宦海沉浮非人世所堪,十二郎的意外辞世更是使韩愈为自己因追求功名而与侄子聚散离多心生自责与悔恨。十二年宦海沉浮,叔侄二人只有过三次短暂的重逢,当叔侄暂别成为永诀,万乘公相都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韩愈的痛悔之情很能引人共鸣。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第四段:
叙未老先衰、人生无常事,抒抱憾、恐惧之情。(叹未老先衰,憾人生无常)
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孰谓”二字道尽韩愈内心的无限震 惊和凄凉。
第六段:
叙身体虚弱、孩提难保事,抒痛苦、绝望情
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叙身体虚弱、孩提难保事,(体衰嗣稚)抒痛苦、绝望情)
失侄之悲、阴阳相隔之苦,竟使韩愈不讳言死。假如死后有知,能迎来叔侄相聚,假如死后无知,能解脱萦绕于心的悲伤。死似乎是最好的解脱。此语既是不合常态的情感宣泄,是对自己身体虚弱的现实深深的担忧和痛苦。
第七段:
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对死的毫不避讳竟怀疑到后代不能成人自立,这是理智丧失、悲情泛滥时的心灵呓 语,是韩愈担忧孩提难保时的绝望之语。段落连用两个“呜呼哀哉”,韩愈把悲情渲染到了极致。
比较阅读:试把本文和《项脊轩志》比较,体会于叙事中抒情手法的运用。
叙写——家庭身世,生活琐事;抒写——无限哀痛,怀念之情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四、赏读品情
文章第5自然段 ,作者直抒胸臆,强烈抒情,感情喷薄而出,动人肺腑,让我们在赏读中走进韩 愈内心,品出感情之至真至纯。看那位同学能够并尝试着将这种情感朗读出来。
(朗读要求:以情带声,以声叙情。注意情感基调、情感起伏、快慢、重读、抑扬等。)
朗读指导范例:
第五段:
1.标画出语气词“邪”“乎”“也”“矣”,在朗读中体会语气词强化的情感,体会作者情感起伏与变化。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三个“邪”,疑问语气,意外、震惊、怀疑、不愿相信)
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 (反问语气,表示强烈质疑上天无道,天理不公,世道不平啊)
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
(前三个“也”强调不可信,第四个也,转换语气,不得不信)
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表肯定语气,无奈语气,痛死者之早夭,疑天理神明,死生之数)
韩愈感情的变化与矛盾:疑其非真——叹其非梦——悲其信然。
不起眼的语气词,却能挖掘出生命的内涵,表达丰富的情感,表现出作者的心理历程和情感的起伏:由不愿相信到不得不信,何其痛也。
再次齐声朗读,体会语气词的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五、拓展提升:情感升华
妞妞 ——一个父亲的札记
有一千条理由让你早走,只有一条理由把你挽留,这条理由胜过那一千条理由,它就是我对你的爱。
你在时,我抱你不够,因而觉得时间太少,你走了,我的怀里空了,突然发现时间毫无用处,我不知道拿那么多时间做什么,也许时间只有一个用处,它会帮助我——是帮助我一天天向你走近。
有谁能告诉我,为什么世界还在,我还在,而你却不在了?
2、《古文观止》评论此文说:“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作者抒发了哪些哀情?
至情之文,千古绝调:思念之情;追悔之情;人生悲情;
痛悼之情;骨肉之情;宦海苦情。
课堂小结: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本文作者将叙事、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事显情,融情于事,叙述平常琐事毫不觉得平淡单调,只觉一片哀情出自肺腑,读来催人泪下。至性之文,感人至深 。情之所至,自然流为至文。
当对生命的热爱超过了对写作的热爱时,写成的文章,就成了生命的记录,此时,一切写作的痕迹、技巧的痕迹全都看不见了。古人说这是妙文,但这已经不仅仅是妙文了。
板书设计:
祭十二郎文 韩愈
悲 家族衰败
悔 聚少离多
“哀” 叹 未老先衰
憾 人生无常
痛 孩提难保
PAGE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