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苦斋记/刘基》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苦斋记/刘基》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7 13:0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苦斋记》阅读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的鉴赏指导为:文无定格 贵在鲜活。本单元选的课文有《种树郭橐驼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项脊轩志》《游沙湖》《苦斋记》都是古代散文中的精品。这些散文形式自由活泼,富于情趣。《苦斋记》是其中的一篇推荐作品,全文着眼于一个“苦”字,揭示了苦乐倚伏的道理。意在告诉人们乐于苦,不怕苦,能吃苦。作为一篇推荐作品,我们可以在前面几篇作品学习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选取恰当的文章与其进行比较阅读,进一步把握这类文章的文体特征,培养对古代经典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二、学情分析
《苦斋记》这篇文章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依然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难在生僻字较多,但这些生僻字主要是一些专有名词,弄清楚以后对于阅读的障碍不大。学到这个单元,古诗文选修学习已经结束,高三学生在文言知识上已经有了一定量的积累,具有了一定的学习古诗文的能力,可以放手让他们通过注释和工具自读文章。在此基础上去与其他的文章对比,归纳这类文章的特点,从而帮助学生增强文体意识,更好地赏析这类散文。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读懂文章内容,疏通文脉。
2、体会“文物定格 贵在鲜活”的写法,认识古代散文中杂文一类文章的特点,特别是其不拘固定格式、灵活多样、新颖生动的特征。
(二)能力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提升阅读欣赏文言文的能力。
2、能通过比较阅读归纳出庞大的古代散文体系中“记”这一类文章的特点。
(三)情感目标
1、深入理解作者的“苦乐观”,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树立正确的 “苦乐观”。
2、感受古代文人的雅趣与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物定格 贵在鲜活”的写法,认识古代散文中杂文一类文章的特点,特别是其不拘固定格式、灵活多样、新颖生动的特征。
五、教法与学法
学生自读、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六、预习安排
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苦斋记》《醉书斋记》,疏通文意,理清文脉。
2、自读《导学案》,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完成导学案的空缺部分。
七、教具准备
《导学案》,PPT
八、课时安排
一课时
九、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书斋名也就是室名别号,这在世界上的人群中肯定是特有的,是中国文人、乃至中国一般读书人所独具的,我觉得,这是中国读书人自恋倾向的最典型的表达形式。这也真是一种令人陶醉的境界:以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书法艺术,题写室名别号于门楣、书扉,中国人对精神极境的追求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许辉《关于书斋的名》
师:同学们,一说“自恋”这个词会让你想到什么?(学生发言)有人就在网上评出了“十大自恋文人”,我们爱国词人辛弃疾赫然榜上,因为在他闲居家中,人生失意的时候曾写过“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播放幻灯片——《贺新郎·甚矣吾衰矣》)不久前驾鹤西去的李敖大师也在榜上,因为他说过:“我常常半夜被自己帅醒,实在找不到可以崇拜的人,就只能去照镜子!”大师都这样,看来自恋的文人真不少。许辉先生就写过这一样一段话,其中也提到了自恋这个词(播放幻灯片——许辉《关于书斋的名》),他说书斋名是中国读书人自恋倾向的最典型的表达形式。“自恋”这个词用在这里我觉得很新鲜。怎么给自己的书斋起个名就是“自恋”了?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阅读课,看看能否从中找到答案。
二、初读文章——梳理文脉(预习作业)
1、诵读方式:默读,边读边勾画
2、要求:自读文章《苦斋记》《醉书斋记》,结合注释并查阅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不懂的字词提出来,在班内交流。疏通文章,理清文章行文思路。回顾课文《项脊轩志》,理出行文思路与文章主旨。(作为预习作业完成)
明确:
《苦斋记》
行文思路:一个“苦” 字贯穿全文。文章通篇紧扣一个“苦”字,环境是苦,物产是苦,人甘吃苦,故斋名苦,议论言谈亦不离苦,即使写乐谈乐,仍由一个“苦”字生发出来;苦斋生活之乐,则由苦而来,膏粱之子之乐,则由乐而生苦;所举例证典籍,亦心与苦相关;最后说明写作原由,也点出一个“苦”字。全文以“苦”字起笔发端,又以“苦”字收结终章,一个“苦”字,贯串始终,前后勾连,互为呼应,脉络分明,中心突出。
文章主旨:本文记述了苦斋的地理环境和物产,以及其主人的生活情况与乐趣、言谈,从而说明苦斋命名的由来与意义,阐发了苦与乐的相为倚伏——苦生于乐,乐由苦来的辩证关系与生活哲理,批评了膏粱之子只匿安逸享乐的思想,表现了苦斋主人甘于苦中求乐的宽敞襟怀。
《醉书斋记》
行文思路:一个“醉” 字贯穿全文。
文章主旨:文章描绘了书斋主人为了读书常常置酒茶、饭食、睡眠和家人、宾客于脑后等痴醉癫狂的状态,把书斋主人陶醉于书的痴态、狂态、废寝忘食乃至忘乎所以的情状刻画得惟妙惟肖。展示了一个嗜书如命的书痴形象,表现了作者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的心态。
《项脊轩志》
行文思路:《项脊轩志》在结构上是双线并重:表面线索是物线——项脊轩的兴废;内在线索是情线——作者对亲人,对生活环境的强烈感情。双线交织,贯穿始终。
物线:文章写景叙事,表面看似乎随手拈来,散漫无章,实际都与项脊轩有关。可以说项脊轩是贯串全文的一条主线。
情线:有两个字作为主线,一个是“喜”,一个是“悲”。
文章主旨: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切怀念。
3、检查预习情况
⑴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乐与苦 ,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
译:乐与苦,是互相依托转化的;人们只知道乐是乐,却不知道苦也是一种乐,人们只知道把自己的乐当作乐,却不知道苦会从乐中产生出来,那么乐与苦之间,相距能有多远呵!②有时或歌或叹,或哭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
译:有时候唱起歌来,有时候发出感叹;有时候大笑,有时候哭泣;有时候生气痛骂,有时候郁闷得要死;有时候大声叫嚷口称痛快,有时候是连连惊叹感到诧异;有时候躺着静静思考,有时候起身一阵乱跑。
⑵合作探究:在预习的基础上用流程图的方式把文章《苦斋记》的行文思路和主旨表现出来。
三、再读文章——寻找规律
师:从大家的流程图我们知道文章的行文思路,从这个结构安排看它比较像我们之前学过的那篇文章呢(《项脊轩志》)?有句话叫“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其实不只是这样,对比往往能让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些读单篇文章发现不了的惊喜。下面我们就把这三篇文章放在一起来看我们能发现什么惊喜。)
1、诵读方式: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2、要求:再读以下三篇作品,完成表格,找出异同,归纳这一类文章的文体特征并体会每篇文章的特色。
作品 文体 行文思路 主旨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语言风格
《苦》 记
《项》 记
《醉》 记
明确:
表现手法:
《项脊轩志》一文处处有情又处处不直接抒情。作者能自如运用融情于景,寓情于景,寄情于物等表现手法,善于将感情融注在叙事和描写之中。
《苦斋记》托物言志
《醉书斋记》托物言志
表达方式:
《项脊轩志》记叙、描写
《苦斋记》记叙、描写、议论
《醉书斋记》记叙
语言特点
《项脊轩志》含蓄、朴素、简洁、生动、“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 、叠词
《苦斋记》:明快简洁,朴实无华
《醉书斋记》质朴、通俗易懂、诙谐
3、选其中一项来说说你对比的结果
4、(幻灯片展示)总结:
“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情操抱负或阐明作者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即景抒情,托物言志。文体写法不定.可以叙事、写景、状物、也可议论。
特点:1、寓情理与事、景、物之中。2.叙事、写景、抒情、议论有机结合.
斋记一类的文章,一般要包括两项内容:一是斋的情况,着重写景物布置;一是斋的意义,着重写主人的襟怀。
4、书斋名----中国文人的“自恋情怀”(可借助《导学案》关于书斋的资料,回到导入部分提出的文体)
师:通过面的对比阅读,我们不仅了解了这类文章的写作规律,还发现了小小的书斋名中大有乾坤。我们回到之前的问题:
自读思考:结合《导学案》第1页刚才阅读的三篇文章谈谈:你怎么理解“书斋名是中国读书人自恋倾向的最典型的表达形式。”这句话?
明确:通过阅读,我们知道书斋对于中国文人来说是精神的家园,而书斋名更是文人的人格符号。从陋室和苦斋中我们看到的是高洁的品性和安贫乐道的士大夫情怀;从“绿林书屋”中我们看到的是鲁迅面对污蔑的不屑;从“老学庵”中我们学到了陆游的生命不息,学习不止。文人给自己的书斋命名是自我宣泄也好,自我陶醉也罢,自信自负也好,自恃清高也罢,他们都在用这种方式恪守着自己的底线。所以,关于前面许辉老师说的自恋,我想应该是:“自我欣赏,自我赞美,自我陶醉”表面下的一种孤高自傲的情怀,一种脱俗于世的潇洒,一种的坚定执着的自勉(PPT展示要点)。
四、三读课文——抓住重要段落,深化认识
1、阅读方式:全班齐读《苦斋记》第四段
2、要求:结合梁启超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和材料《一场“感谢贫穷”带来的激荡》谈谈你的“苦乐观”。
五、课堂小结
前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著名诗人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那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对于中国文人来说,书斋就是天堂的模样。今天我们走进了章溢先生的“苦斋”,懂得了苦中作乐的乐观精神,更懂得了辩证地去看待问题。阅读可以给我们的人生很多启示,采用对比阅读的方式可以让我们的思维更开阔,思考问题更全面。
板书:
记叙、描写 议论
苦地
苦物
苦 苦乐观
苦人
苦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