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苦斋记/刘基》教学设计2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苦斋记/刘基》教学设计2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7 13:0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苦斋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的文言常识。
2、品“苦乐观”悟“劝勉意”。
3、体会“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的写法。
【重点难点】品“苦乐观”悟“劝勉意”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诵读法点拨法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导语:我喜欢文科班的学生,你们热情洋溢,思维活跃,见多识广,现在我想请你们猜一个人:他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精于政治、军事、文化、天文、地理,他是智慧的化身,他最大的特点是神机妙算。(学生答:诸葛亮)PPT显示“北有诸葛亮”话说“北有乔峰,南有慕容”那么能够和诸葛亮相提并论的人是谁呢?PPT显示:“南有刘伯温”同学们看过电影“刘伯温传奇”吗,如果让二人穿越,相遇在一起,谁厉害?(学生笑)PPT显示:“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个人之见,我认为刘伯温厉害,他让天下统一,那你是不是很想知道刘伯温。
刘伯温名刘基,为朱元璋立下了汗马功劳,创开国之基业,立不朽之文学。著有《诚意伯文集》,我们初中的时候就学过他的《卖柑者言》“金玉其外,败絮其内”告诉我们——(学生答:任何事情不能只看外表)那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苦斋记》,看看他将要告诉我们怎样的哲理。
一、朗读文本,扫清障碍: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并正音。抽两名学生上黑板,一位板书标题,并解题;另一名找出本文的通假字。
一生板书《苦斋记》苦斋:章溢先生的书斋名。未能解出“记”
一生板书“有”通“又”“茆”通“茅”“楛”通“苦”
“荼”通“茶”“燕”通“宴”“籍”通“藉”
二、分析标题,补充知识:
本文选自《诚意伯文集》。
斋,屋舍,一般指书房、学舍。在旧社会,士大夫阶层生活优越,常常在住室之外,另辟一些房舍,作为闲居读书之所,就是通常说的书斋。
为了表示风雅,又常常为书斋写一些解说文字。一般称为什么斋记。
记,“记”一种文体。记载事物的文章。记可以由自己写,也可以请别人写。如《桃花源记》等
记一般要包括两项内容:
一是斋的情况,着重写景物布置;
一是斋的意义,着重写主人的襟怀。
“苦斋记”, “苦斋”是浙江龙泉人章溢的书室名。这篇文章是书斋主人章溢请刘基写的一篇记。
PPT显示:文人书斋雅趣
师:古人很有雅趣,喜欢给自己的书斋起个有意义的名字,比如南宋诗人陆游晚年的书屋叫“老学庵”。据陆游在《老学庵诗》自注中说:“予取师‘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名庵”,意为要活到老学到老。
近代学者梁启超的书斋。“饮冰室”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形容心情焦虑,内心烦躁,故而饮冰。以此命名,暗示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
1924年,鲁迅寓居北京阜城门外西三胡同,由于鲁迅支持学生运动,被当时的“正人君子”诬蔑为“学匪”,所以鲁迅就把自己的书屋命名为“绿林书屋”来反击反动文人对他的诬蔑。
归有光的“项脊轩”有追踪怀远之意。那么本文的“苦斋”有怎样的深意呢?让我们走进文本,去寻找真相。
三、分析课文,探究文本。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
第一段:从其环境、气候与植 物特性的简略介绍中说明“苦”的由来。
第二段:写乐生于此地的“物性之苦者”,从实物方面说明苦斋命名之来。
第三段:承前补述建苦斋由来和记述苦斋生活概况与乐起。
第四段:由叙事转为议论,阐明苦与乐的相为倚伏,互为转化的辩证关系。
第五段:收结全文,说明作记原因。
师问:古人说本文“一字而立骨”,全文围绕着哪个字来写的呢?
生答:苦
师:全文以“苦”字起笔发端,又以“苦”字收结终章,一个“苦”字,贯串始终,前后勾连,互为呼应,脉络分明,中心突出。
师问:那苦在什么地方,你看到那些苦的东西?(锁定目标,用文中的话回答)
生答:文章第二段。
师:找关键字。
生答:木、草、菜、果、蜜、茶、鱼
师补充PPT显示:木之苦
草之苦
菜之苦
果之苦
蜜之苦(师补充:人说生活比蜜甜,这里的蜜都是苦的,其他的可想而知)
茶之苦
鱼之苦
师问:为什么这里的动植物都是苦的呢?
生答:因为它们长在高山之巅,四面峭壁
师:那就告诉我们,书斋的环境之苦,那还有这样的句子吗?
生答:刮北风
师说:这是气候之苦
师问:如此苦的地方,你愿意去吗?
生答:不愿意。
师(笑):你们都很聪明,这样苦的地方,你们不愿意去,可是有人和你想的不一样,本文有人愿意常住。他是——
生答:章先生
师:找出章先生愿意在此居住的句子。
生答:先生乐游之
师:先生再此感到了怎样的乐?(锁定目标,用原文回答)
生:携童儿数人,启陨箨tuò以蓺yì粟菽,茹rú啖其草木之荑tí实。间jiàn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líng。樵歌出林,则拊fǔ石而和之。
齐读此处,请同学翻译这几句话什么意思。
PPT显示翻译:扫除脱落的笋壳来种植粮食和豆类,还吃一些草木的嫩芽和果实。闲暇时就踏着木鞋攀登山崖,靠着大树吟咏高歌,或者往下走,来到清凉的溪边。听到打柴人的山歌飞出树林,就拍击着石头随着唱起来。
师问:此处写出了人怎样的乐趣?请同学总结归纳出来。
一生:种植的乐趣。
师:很好,种植之乐,陶渊明先生的“种豆南山下”“带月荷锄归”也不过如此。
一生:吃东西的乐趣。
师:这里主要吃什么?薯片么?
生笑:不是,吃果实。
师:很好,总结为吃实之乐。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也许和他相同吧
一生:还有,游山玩水。
师:很好,为了照应前面的板书,可以总结为山水之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一生:还有,唱歌。
师:唱歌?流行歌?
生:樵歌
师:不是他自娱自乐,是与樵夫应答唱和,总结为应答之乐。
PPT显示:种植之乐 饮食之乐
登山之乐 游水之乐
应答之乐
师问:如此苦的地方先生是怎样做到“苦中作乐”的呢?答案在何处?
生答:第四段
齐读第四段,小组合作探究翻译,并找出中心句,并说出,作者怎样证明他的观点的。
生读:中心句-----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
PPT显示:第四段的重点内容。翻译重点句子。(略)
师:本段就像一篇小的议论文,看作者用了那些方法来证明观点?
一生:例证法
师:谁得例子
生:膏梁之子
一生:引用论证,引用孟子的“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师问:注意“苦”“劳”“饿”怎么解释?
生:使动用法
一生补充: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也是引用。
一生:对比论证。井甘以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勾践以尝胆兴。
师:同学们分析到位,这就是我们学习议论文的典范,有理有据,条理清楚,结构清晰。
学完课文我们明白了章溢先生的书斋为何叫“苦斋”,更要学习文中“以苦作乐”的精神。本文的主旨就在第四段,从文中你觉得今后在学习、生活中应该怎样做?
生:学习苦,不畏苦
师:我小学的大门上贴着这样的对联: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今天把这幅对联送给你们。
生:把苦学当乐事
师:是呀,吃得苦中苦,方能人上人。要想出人头地,你就需要比别人更多的付出。
那有哪些吃苦从而成功的人物?
生:爱迪生、姚明……
师: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世间的事往往是一分为二的。贫困虽是人人不愿意要的,但有时却能成为人们奋斗的动力;痛苦虽是人不愿接受的,但有时却能造就人们刚强的性格;失败虽是人人不愿得到的,但有时却能激发人们坚韧的毅力;苦,虽然是人人不愿面对的,但有时却能磨练人的意志。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能以苦为乐,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生活,面对困境,最后送给大家一首小诗:
PPT显示:只要明天还在
只要春天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冬雪冰封大地,
春雷定会滚滚而来!
只要生命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身陷茫茫沙漠,
希望绿洲依然存在!
只要明天还在,
我就不会悲哀。
纵使黑夜吞噬一切,
太阳还会重新回来!同学们再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