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陶庵梦忆序/张岱》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陶庵梦忆序/张岱》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7 13:1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陶庵梦忆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字词 2、了解“序”的写作特点。
过程与方法:1、自主朗读鉴赏 2、自主阅读与老师点拨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品读文本,体会作者复杂的心情
2、 理解作者的亡国之恨和故国之思
3、感悟作者的文人气节和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的亡国之恨和故国之思的情感
【教学难点】
解析“梦”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日,我们来学习一篇序文——《陶庵梦忆序》。序这种文体我们并不陌生,我们曾经学过《兰亭集序》。那么看本课标题,我们能出什么信息吗?
二、释题和作者信息
1序:文体,文序,交代写作缘起和写作体例,含有作者的感情。
2《陶庵梦忆》:作者在明亡后所著的一部书。请一生为同学们讲讲作者的相关信息。
3 陶庵:作者的号。请一生为同学们讲讲作者的相关信息。(1597——1689)明末清初(板书)
三、齐读文章
1正音:罄(qìng)竹难书; 罹(lí)难;偶拈(niān)一则;伫(zhù)想;啮(niè)(板书)
2已经疏通文意,你是否还有不懂的句子,请提出来?(逐段点出段中句子,讲解)
预设:⑴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⑵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
⑶一梦耳,惟恐其非梦,又惟恐其是梦,其为痴人则一也。
3巩固重点字词(注释点拨)无所归之;妆点;以……报……;次;名心、名根。(放到文中讲解也可)
四、文本分析,梦的内涵探究
1作者题为“陶庵梦忆序”,文中那些地方写到了梦?
123段是作者张岱的梦 叙梦;
4段写了个故事 议梦;(矛盾心境的简单分析)
5段点出梦呓 点梦。虚实相生,含蕴深远。(梦呓——梦话,行的文就是我说的梦话,刻意强记,口述手书,以期传之后世,天下人共闻其梦语,也正是一种名心。)
2作者既然说了是“一番梦呓”,那么作者把什么看成是“梦”呢?(板书:梦)
“——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1647年左右,明朝灭亡不久。
五十年来,会有众多往事,我们从生活内容的角度来看看作者是否可以归于一梦?(齐读第二段)
⑴作者现在的生活:字词勾画,语意分析(学生可做)
清朝兴起之初,戴草帽,穿草鞋,身裹补丁粗布衣;以藿为菜,以粝为食;住的是以绳子作门轴,以破瓦罐作窗户的破土房,睡的是草褥子,枕的是石头,屋子里到处是熏人眼睛的烟和刺鼻的粪臭味;出门得自己负戴于道路。
⑵作者过往的生活:字词勾画,语意分析(学生可做)
点出字词,感知即可。老师带领
(昔日生活的豪华:头戴簪,脚着履,身穿皮裘与绸衣;吃精米,食鲜肉;住的是明亮干爽的大房子,睡的是温暖柔和的床褥和枕头,屋中所见皆艳丽无比,所闻皆芳香扑鼻;出门远游以车代步,仆人随从代背行李。)
归纳:衣、食、住、行四个方面 昔日:颇事豪华 今日:种种罪案对比、排比 。(板书)
3作者因何会将过往的生活概括为一梦呢。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当我现在回首往事, 过往生活给我的感受是“过眼皆空”。我觉得是一种“果报”(板书)
4、但是,今日的困顿真的是过往豪华生活的一种报应吗?文中,作者有没有告诉我们造成生活巨变的原因呢?(一段读)
其一,明亡清兴,国破家亡,明朝士大夫之族必然受到冲击;其二,张岱自己以明朝遗老自居,不愿归附清朝,以至“披发入山,骇骇为野人”,隐居剡溪山中。
隐居生活穷苦,穷到“瓶粟屡罄,不能举火”,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的序言中说:“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不过陶渊明能够“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而张岱“作自挽诗,每欲引决”。(与现实紧密相连,无法超脱)
隐居挨饿之后忽然想到首阳二老——伯夷、叔齐,此二人处商周鼎革之际,不愿为周之子民,正如张岱处明清易代之时,不愿为清之子民,同样隐居,同样挨饿,情境相似,故能推己及人,以今例古,生活的无奈与困苦。 国破家亡 视息人世(板书)
老师总结:此时,我们仿佛看到了作者怀着一种矛盾的心境,深处清朝,却梦怀明朝,今昔变化巨大,往昔生活越美好舒适,今日生活的困顿便加剧,怀念本来是一种美好,可是却因怀念与现实的落差而变得痛苦,作者追求美好,美好却已随着明朝灭亡成了一场空,只能归于一梦,这其中的无奈与辛酸,孤苦与寂寞,值得推敲。
5、作者前半生享尽豪华奢侈,但在清兵南下后,国破家亡,以往的一切都不复存在,张岱深感国破家亡的沉痛和悲愤,在这种情况下他是以何来支撑自己面对此种巨变的呢? (文中句朗读)
“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记录明朝往事、史事)
“饥饿之余,好弄笔墨。”“余今大梦将寐,犹事雕虫。” (以文养气)
处于穷苦孤独之境对过去的富贵风流难以忘怀,于是总做着梦中梦,“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游旧径”,“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以梦为真,可谓痴矣。
此时,梦呓之语是一种心灵深处对于亡国的痛楚寄托。
6、请同学们再读一遍文章,归纳张岱的梦终蕴含着怎么样的感情?
陶庵为人所敬的是他用梦中的呓语让现实中的人看到了他的梦,从此梦不再孤独。
(板书 故国之思 心灵之痛) (板书 现实生活 梦中呓语)
五、拓展阅读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作业设计】
1、同为亡国之人,张岱的“梦”和“李煜”的梦有和不同呢,他们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这 “梦”的呢?
2、每个人都有梦呓,请以一段文字记录你曾经说过的“梦话”。(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陶庵梦忆序
张岱(明末清初)
罄 罹 拈 伫 啮
现实生活 梦中呓语
视息人世
今日 种种罪案
心灵之痛
故国之思
亡国之恨

排比
因 果
国破家亡
昔日 破事豪华
对比
PAGE
4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