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梦忆序》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张岱.
2.通读全文,注意个别字音及断句.
3.翻译全文,掌握重要文言实词和虚词,以及文言句式.
4.探讨文中作者面对国破家亡时的复杂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文言字词
理解作者的复杂情感
教学难点:
作者的痴情
教学方法:
诵读法.探讨法.讲授法
课时: 1课时
教学设计:
本文是一篇序,这种文体以前学过,所以本节课不再进行讲解。作为文言文,文言知识是重点,但本文是选修课文,课本下面的小字注解很详细,同学们对照注解可以理解,不能理解的部分放在课堂上,老师补充讲解。所以文言知识的掌握作为预习让学生在课前完成,课内补充难点。课堂上重点完成诵读断句和作者面对国破家亡时的复杂情感。断句是高考题中的10小题,分值3分,平时的教学中需要练习.所以采用学生个别读,集体读的方法加以练习。通过学习作者情感的表达,从而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悲伤,懂得他的"痴情",拓展到民族精神,以及懂得反思的重要性.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学会反思,做最好的自己,也在写作时运用借鉴,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初中时,同学们学过张岱的代表作<<湖心亭看雪>>.(要求齐读) 文章记叙了自己看雪的经过,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心境,以及作者的“痴情”。今天我们通过学习《陶庵梦忆序》,进一步了解张岱的这种“痴情”。
二.了解作者:
张岱:(1597-1679年),字宗子、石公,号陶庵,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张岱是明末清初的一位散文家、史学家,崇尚老庄之道,喜清雅幽静。不事科举,不求仕进,著述终老。是公认成就最高的明代文学家之一。
张岱出身仕宦之家,早岁生活优裕,久居杭州。明亡后披发入山,安贫著书。其著作有《石匮书》、《琅环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其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文笔清新,绕有情趣,风格独特。有“小品圣手”之誉。
三.通读文章,检查预习:
1.通读全文,注意断句和个别字音:
(1)正音:要求学生动手查字典解决
(2)叫个别同学读.(分别叫5名同学读1--5自然段,点评并加以表扬)
(3)全体同学齐读课文。
四.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检查预习为主,补充讲解难点为辅)
重点是第二段需要意译,用PPT展示,其余段落以提问,学生互相讨论的方式进行
五.赏析全文:
(一) 理清行文脉络,概括段意:
第一段:国破家亡后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
昔日生活:繁华奢靡
第二段:今昔生活的对比 (因果报应)
今日生活:凄凉,痛苦不堪
第三段:遥想往事,忆即书之,忏悔,留念故国故人.
西陵脚夫-----希望当下困境是一场梦
第四段:两个典故
中式寒士 ------ 希望昔日美好不是一场梦
第五段:用“文人名心难化,卢生名根坚固”表达出不可磨灭的黍之悲。 板书设计: (1)目前的状况(悲)
(2)今昔生活对比(悔)
陶庵梦忆序 (3)回忆往事(伤)
(4)两个典故(梦)
(5)文人名心,卢生名根 (难忘)
(二)、问题探究:
1.文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字是什么? 梦
用文中句子作答: 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黍熟黄粱,车旅蚁穴。 (提问学生)
2.今昔对比:
昔日:客服、轻暖、甘旨、温柔、爽、地、 香艳、舆从 —— 繁华奢靡。
今日:笠、蒉、衲、苎、藿、粝,荐、石、绳、瓮、烟、粪、途、囊—— 惨淡凄凉,痛苦不堪。
反思:种种罪案,从种种果报中见之 (因果报应)
拓展:反思的重要性:
(1) 个人方面:优秀 感恩 有美好未来
(2)国家方面:和谐 美好 强盛
3.今昔生活境遇反差如此之大,那么作者张岱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提问学生)
① 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 忏悔
② 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 ——喜(似喜实悲)
③始知首阳二老,直头饿死,不食周粟,还是后人妆点语也 ——悲(艰辛酸楚)
4 .复杂的心情和复杂的心态背后隐藏的真正的情感是什么?(学生探讨)
(1)“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作自挽诗,每欲引决”
------念念不忘旧朝,故国之思不可磨灭
(2)“遥思往事,忆即成书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
------- 往事难忘,故国之思不可磨灭
(3)“大梦将醒,作者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雕虫指写作,此处指《陶庵梦忆》《西湖梦寻》 ”
------ 寄托故国之思、黍离之悲。
(4) “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政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榻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文人名心难化,卢生名根坚固,烧之不失”,那么对张岱而言又是什么坚固呢?
------坚固的是他那种故国之思,黍离之悲的情感。
总结:作者明知故国不再,人世已非,却仍名根坚固,心系旧朝,传达出了不可磨灭的黍离之悲,不可不谓之“痴”。
六.拓展:
这份痴情让我们想到历史上的哪些人?
国破身死的屈原,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 精忠报国的岳飞, 坚贞不屈的苏武 ………….(他们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七.作业:
1.熟读全文。
2. 课后阅读《陶庵梦忆》。
八.教学反思:
通过1节课的学习,教学目标全部完成,时间安排合理,师生互动好,尤其学生配合不错,张莉同学的诵读特别好,给以表扬。检查预习情况,收效特好,学生基本都能完成要求,做到提前预习,疏通文意.
其次在课堂能够积极配合老师,回答问题积极,声音洪亮.完成教学重点时对作者复杂情感的理解,把握好.总之本节课完成不错,收效特好.相信学生在课后阅读<<陶庵梦忆>>难度不大.
2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