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之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掌握“乃”“则”“以”两个文言虚词常见的意义及用法;
积累“莫”“度”“期”“独”“纵”等一词多义词;
巩固“平明”“以故”“败北”“以为”“披靡”“辟易”“地方”“无以”几个双音节词的意义;
掌握以下两个常用的文言固定句式:定语后置句和被动句。
分析、把握人物形象,说说项羽这个人物适用的作文话题。
【知识拓展】读读易中天对项羽的评价。
【学习过程】利用诱思探究之法,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读准、读熟文章,理解字、词、句在文中的意思;
强化训练。
解释下列文言实词在句中的意思。
(1)莫
①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没有人)
②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 不要 )
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 通“暮”)
(2)度
①项王自度不得脱 (估计)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 (衡量)
③群臣惊愕,卒其不意,尽失其度 (常态、气度)
④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法度)
⑤关山度若飞 (越过,渡过)
(3)期
①期山东为三处 (约定)
②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日期)
③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至、及)
④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满一年)
(4)独
①籍独不愧于心乎 (岂,难道)
②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岂,难道)
③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只有,仅)
(5)会
①与其骑会为三处 (聚集)
②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节奏)
③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一定)
④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应当)
⑤会天大雨,道不通 (恰好、适逢)
⑥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会面)
2、解释下列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及用法。
(1)乃
①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就)
②平明,汉军乃觉之 (才)
③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仅仅,只)
④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竟然)
⑤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表肯定,是)
⑥家祭无忘告乃翁 (你的)
(2)且
①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表递进,况且)
②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表并列,并且)
③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表让步关系,尚且)
④不出,火且尽 (副词,将要)
⑤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副词,暂且)
⑥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副词,苟且)
⑦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放于句首,发语词)
⑧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表让步,即使)
(3)以
①用作介词
a、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把)
b、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用)
c、斧斤以时入山林 (按照)
d、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因为)
e、以五十步笑百步 (凭借)
②用作连词
a、以故汉追及之 (因为)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表并列关系,而且)
c、作《师说》以贻之 (表目的,来)
d、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表修饰关系)
③固定结构
a、无以:译为“没有用来……的方法”
b、有以:译为“有用来……的方法”
c、是以、以是:译为“因此”
d、所以:译为“……的原因”(或“之所以……是因为……”)和“用来……的”两种
3、解释下列加点双音节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平明,汉军乃觉之 (天刚亮)
(2)以故汉追及之 (因此)
(3)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 (失败)
(4)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把……作为)
(5)汉军皆披靡 (草木随风倒下的样子,此处形容汉军溃散)
(6)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退避,这里指惊吓后退)
(7)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8)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没有用来……的方法)
4、翻译下列句子,要求逐字逐句对译。
①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知识积累
1、定语后置句
(1)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的格式。(“之”只是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2)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以“者”字煞尾的格式
“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3)在中心语与后置定语之间加“之”,以“者”字煞尾的格式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2、被动句
(1)用“为”表被动: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2)“为……所……(……为所……)”表被动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3)用“见”表被动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
(4)用“于”表被动
“李氏子藩,年十七,好古文,……不拘于时,学于余”(《劝学》)
(5)“见......于......”表被动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6)用“被”字表被动(这种形式不多见)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7)无被动形式的标志,但在翻译的过程中要译成被动句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
3、训练:翻译下列句子。
①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臣欲奉召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陈情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浏览课文,分析形象
(一)一般史书要求客观公正地记述历史,不要求抒情;但《史记》则不同,它在记叙历史时带着强烈的爱憎。对于项羽这个形象,作者就倾注了自己满腔的爱憎。那么在项羽人生的最后时刻,作者在垓下被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的三个场景中通过什么方式塑造了他怎样的形象?
——作者既从正面,通过语言、动作、神情等对其描写,也从侧面入手塑造。
塑造了一个英勇盖世,骁勇善战,威风勇猛,有着英雄的柔情、知耻重义、心地仁善、视死如归但却自负、不自省的形象。
古语有云:成者王侯败者寇。对于项羽这个人物,历来人们对他的评价不一。通过本文的学习,联系《鸿门宴》及你对项羽的其他了解,请你来对项羽做个评价。如果将项羽作为事例写到你的议论文中,你会从哪个角度来写他?
——他性格上的缺陷的确导致他犯了很过政治上的错误,但做人上,他却是光明磊落的;他高傲,但他重情重义。他为情义而生为情义而死。
项羽这个人物适用于以下话题:
1、意气、情义;
2、自信;
3、自负;骄傲自大;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 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
4、情感与理智;
5、做事不能优柔寡断,要果决;
6、要善于审时度势,把握机会,识时务者方为真正的俊杰等等。
第 1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