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杂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狱中杂记》是清代文学家方苞的一篇散文。1711年(康熙五十年),方苞因《南山集》案牵连入狱。开始在江宁县狱,后解至京城,下刑部狱。两年后出狱,被编入汉军旗,以奴隶身份入值南书房。康熙皇帝死后被特赦,解除旗籍。后累官至礼部侍郎。这篇文章是方苞出狱后,追述他在刑部狱中所见所闻的记录。
他以严肃、质朴的文笔描写了监狱的恶劣环境,揭露了狱吏的贪赃枉法、滥施酷刑和囚犯中的无辜者含冤蒙屈、痛苦无告的不幸遭遇。
【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的文言知识,理清写作思路、探讨本文的写作主旨。
2、体会散文的“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
3、了解方苞的民本思想,以及本文可以被借鉴的现实意义。
4、重难点
重点:探讨本文的写作主旨,体会散文的“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特点。
难点:了解方苞的民本思想,以及本文可以被借鉴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
引导提问法,自主探究法,创设情境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窦娥冤》【滚绣球】
这是中国著名悲剧《窦娥冤》中含冤的窦娥的一段唱词。窦娥无处伸冤死后化为鬼魂找到了已经做官的父亲这才沉冤得雪。在古代社会,又有多少百姓无处伸冤枉死刀下!
在被众多文人学士称为康乾盛世的时代,有一个人敢于揭露这盛世外衣掩盖下的法治黑暗和吏治腐败,向苦难受冤中的百姓投去了关怀的目光。这个人就是桐城派文人——方苞。
二、走近作者
方苞怎么会了解到监狱的情况呢?
学生阅读课下注释①,了解文字狱,桐城派。
三、狱中环境
1、囚犯被关押后首先接触的就是监狱牢房。
清朝监狱环境恶劣:
①旁四室则无之,而系囚常二百余。
②矢溺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
③方夜中,生人与死者并踵顶而卧,无可旋避。
补充:到此人如鬼,开时阳变阴。——赵钧彤《狱中八咏·狱门》
人一进入狱门就像鬼一样,狱门一开即坠入永远黑暗的境地。
总结:阴暗拥挤,污浊不堪。
2、囚犯在狱中会接触到哪些形形色色的人?
狱官、狱卒、行刑者、主缚者、主梏扑者。
三、狱中吏卒
1、狱官狱卒:以案牟利,多多益善
①狱官狱卒对于囚犯的态度一样吗?以什么为标准?
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然后导以取保,出居于外,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而官与吏剖分焉。中家以上,皆竭资取保;其次,求脱械居监外板屋,费亦数十金;惟极贫无依,则械系不稍宽,为标准以警其余。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积忧愤,寝食违节,及病,又无医药,故往往至死。
学生齐读,自主翻译
课件展示重点字词:苟入狱 必械手足 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 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
明确:态度不一样,一切都以金钱为衡量标准。
②哪些词表现了执法者的狡诈丑恶?
置(漠视生命),忍(阴险),量(狡诈丑陋),毒(恶毒)(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补充:桐城派文章力求简明达意,清真雅正。这几个词语的选用就颇有桐城风采。
2、行刑者 主缚者 主梏扑者:敲骨吸髓,唯利是图
①自由朗读第二段,找出这三类人对待囚犯的关键语句。
行刑者:富者就其戚属,贫则面语之。其极刑,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其绞缢,曰:“顺我,始缢即气绝;否则,三缢加别械,然后得死。”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用此,富者赂数十百金,贫亦罄衣装;绝无有者,则治之如所言。
主缚者:不如所欲,缚时即先折筋骨。每岁大决,勾者十三四,留者十六七,皆缚至西市待命。其伤于缚者,即幸留,病数月乃瘳,或竟成痼疾。
主梏扑者:余同逮以木讯者三人:一人予三十金,骨微伤,病间月;一人倍之,伤肤,兼旬愈;一人六倍,即夕行步如平常。
重点体味:行刑者党人的语言描写,可以让学生有感情的表演出来。(行刑者的狠毒奸诈,囚犯的可怜无助)
主梏扑者的对比描写,随着金钱数量的增加,接受刑具拷打之人的最终结果也是不同的。在监狱这个小社会之中,一切都以金钱至上,贫苦百姓只能等死。
补充:三更鬼点簿,一笑客倾囊。——赵钧彤《狱中八咏·狱吏》
狱吏盘剥囚犯的手段是如此残酷狡诈巧妙,所以死掉的往往就是那些不应重罚家中贫苦的百姓。
提问:这些人本来的工作职责是什么?你对这些人和这些事有什么感受?以上这些都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总结:这一诗一文的合观对读,让我们更深一层的了解了康乾盛世中百姓的哀苦。作者不动声色地把他在狱中的所见所闻一一记录下来,表面似乎十分平静,然而随着一幕幕惨不忍睹的画面的展示,我们可以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到作者那隐藏在平静底下的激越之情,甚至也会跟着作者一起心潮起伏,极度痛恨这些贪官污吏,无限同情那些无辜百姓。这正是散文“散而不乱,气脉中贯”的精髓所在。
4、胥吏:瞒天过海,图财害命
刚才我们了解的都是监牢之中的人,实际上监牢之外还有一些无形的手在操控指挥这些囚犯的生死,他们置人于死地的方法往往更加简单。
①课件展示:部中老胥,家藏伪章,文书下行直省,多潜易之,增减要语,奉行者莫辨也。
刑部中的老吏,家里藏有假印章。公文下发到直属中央的各省,都被他们暗中更改,增加或删去公文中的重要词句,执行的人难辨真假。
明确:有钱能使鬼推磨,人的生命就在这一更一改中轻而易举的被抹杀,这是多么万恶的吃人社会。
②下级官员这样做就不怕主管官员发现吗?
课件展示:彼不能以二人之命易其官,则吾辈终无死道也。(洋洋得意)
主审官员不可能为了这两人的生命而放弃自己的官位,所以,我们终究没有死的道理。
明确:他不怕上级发现,是因为他早就摸透了上司的心理,为了保住官职,上级是不敢追究的。这一环一环的利益链接,由下到上的层层盘剥,使得贫苦百姓有苦不能言有冤不能伸。
5、总结方苞的民本思想
方苞在经历了《南山集》一案后虽在统治者面前表现的谨小慎微,但他手中的笔并没有停止对黑暗制度的鞭挞。如他在《与顾用方论治浑河事宜书》中就体恤百姓,揭发了当地巡抚于成龙因为浑河河道离其祖坟太近,他就奏改河道,造成河道淤塞洪水泛滥,使当地百姓深受其害的事情。大兴文字狱的年代,文人们更愿意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高调永远也唱不完,又有多少人会用眼角的余光顾及到这苦难深重的监牢呢?方苞这时的真实记录让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司法制度的黑暗,看到了百姓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惨状。这是一个正直士大夫所具有的关注民生的民本进步思想。
四、以史为鉴
1、思考:在方苞生活的年代,造成这种黑暗冤狱现象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是人?是职业?
明确:根本原因是封建社会制度,这种制度才是滋生法制黑暗的温床。方苞关注民生的思想在当时虽有进步性,但是他运用的武器还是传统的儒家民本思想。始终不能从根本上超越封建主义的历史范畴,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我们要批判地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精神。
2、我们以史为鉴,看看今天社会要注意哪些问题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观看《法治的力量》短片
体会习近平主席的金句,可以从制度,执行制度的人或者自身等多个角度来思考。
学生讨论发言,各抒己见。
完善法律制度,依法治国,公平公正的法治观,文明执法,以民为本,纠正冤假错案,培养自身的法治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制、公正……
补充: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习近平
五、课堂小结
在座各位以后会在社会的各行各业中为中国强盛添砖加瓦,希望大家都能够秉持一颗公平公正之心,维护法纪,关爱他人。崔卫平教授说: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六、布置作业
1、方苞笔下的清朝监狱中还有一类可怕的奸民,他们和官员勾结共同压榨囚犯。课下自主研读课文的四、五两段。
2、课外推荐阅读《桐城派文选》
七、板书设计
环境 阴暗拥挤
狱中 以史为鉴
吏卒 贪赃枉法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