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历史 八年级下册 人教版
第3课 土地改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1950—1952年)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权益。请据此完成1—3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开展的土地改革主要发生在( )
A.新解放区
B.全国农村地区
C.除西藏以外的农村地区
D.除了少数民族地区以外的农村地区
2.我国1950年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 )
A.《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
B
3.1952年底完成土地改革后,广大农民获得的最重要的土地权益是( )
A.土地所有权 B.土地使用权
C.土地管理权 D.土地经营权
A
4.下表是湖南省溆浦县在新中国成立初土地改革前后各阶级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从该表可以看出,溆浦县在土地改革中( )
①地主阶级基本被消灭 ②富农利益得以完全保存 ③中农利益没有受到损害 ④贫农受益最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
A.彻底废除了中国2 000多年的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B.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
C.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D.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
B
6.“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的背景 B.土地改革的内容
C.土地改革的性质 D.土地改革的影响
A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的多余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地主兼营的工商业及其直接用于经营工商业的土地和财产,不得没收。”由此可见,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消灭地主阶级,清算其历史罪行
B.使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C.有限保护地主,防止社会暴乱
D.促进经济恢复发展,巩固新生政权
D
8.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见了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
①得到农民的拥护 ②使农民获得了解放
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 ④实现了工业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A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背景篇——土地制度 深恶痛绝】
材料一 如图。
(1)材料一与新中国成立前的哪一经济制度有关?这一制度给新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为此,党和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
封建剥削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土地改革。
【政策篇——有法可依 目的明确】
材料二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2)材料二出自哪一部法律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改革篇——土地易主 欢欣鼓舞】
材料三 如图。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设想一下,材料三漫画中“农民”回家乡后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并结合以上材料,简述与漫画有关大事的完成的重要意义。
分到土地、农具、房屋等,不必向地主交租等。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意义篇——农民翻身 巩固政权】
(4)土地改革的完成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请再举出两项巩固新生人民民主政权的措施。
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共11张PPT)
历史 八年级下册 人教版
第2课 抗美援朝
1.当今,人们爱用“最美”一词赞美危难关头舍己为人的英雄。60多年前,作家魏巍发表过一篇充满激情、脍炙人口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生动报道了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舍生忘死的( )
A.中国工农红军 B.八路军、新四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2.中国人深知“户破堂危,唇亡齿寒”“救邻自救”的道理,当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时,如图中这支军队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率领这支军队的司令员是( )
A.朱德 B.彭德怀
C.林彪 D.毛泽东
D
B
3.迟浩田上将在纪录片《不能忘却的伟大胜利》首映式上说:“这场战争是正义与邪恶的斗争,是正义的胜利,邪恶的失败。打出了国威,新中国的基础奠定了。没有这场战争,也不会有60年的和平。” 新中国进行这场战争的目的是 ( )
A.打败日本法西斯
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D.反抗苏联的霸权主义
B
4.对革命英烈的怀疑是对人类勇敢精神的背叛,英雄的名誉权,究竟谁来保护?以前是家属奋起维护,现在则是国家主动呵护。下列需要呵护的抗美援朝时期的英烈是( )
①黄继光 ②董存瑞 ③邱少云 ④彭德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B
5.(2021·潍坊改编)如图为红色文物“一面布满381个弹孔的红旗”,它曾高高飘扬在上甘岭阵地,上面写着:英勇前进,将红旗插到解放的阵地上。它生动诠释了( )
A.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B.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伟大国际主义精神
D.执政为民奉献精神
6.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重大意义是( )
A.彻底消灭了美帝国主义
B.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标志着朝鲜半岛的统一
D.增强了中国经济实力
A
B
7.(2021·宁波)口号是浓缩的历史。下列口号按照提出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②“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③“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④“打倒列强,除军阀”
D
8.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作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1950年10月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中朝边境。以上材料,说明中国的抗美援朝是( )
A.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
B.中朝之间大矛盾
C.中美之间战略大决战
D.联合国维护和平行动
A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毛泽东《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
必须入朝参战》
材料二 在历史的分水岭上(1950—1951年),中国政府宣布展开长达6个月的全国募资的运动,以购买战需品。
材料三 如图。
材料四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彭德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必要性。
美国的侵略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指出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以材料三人物为代表的英雄们留给我们哪些精神财富?
国内人民的热烈拥护和大力支持;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作战。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锻造出的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3)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稳定了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共18张PPT)
历史 八年级下册 人教版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背景下,毛泽东致信李济深等民主人士,提出“召集人民代表大会,加强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的相互合作,讨论新政府的成立,拟订新政府的施政纲领。”毛泽东与民主人士协商准备召开的会议是( )
A.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2.归纳整理历史知识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正确的是( )
①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②改北平为北京,作为首都 ③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④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⑤选举朱德、刘少奇等为主席 ⑥采用公元纪年
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⑥
D
3.下表为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的部分领导人的党派所属状况,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姓名 毛泽东 朱德 刘少奇 宋庆龄 李济深 张澜 高岗
政党 中共 中共 中共 民革 民革 民盟 中共
D
4.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下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述有误的是( )
A.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B.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C.中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C
5.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上的一个历史性成果,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民族复兴的征程上,迈出了新的步伐。这里的“新纪元”指的是 ( )
①国家独立自主 ②人民当家作主 ③统一多民族国家 ④社会主义国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A
6.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抵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实现西藏和平解放的条件包括( )
①中央政府积极倡导与西藏地方政府和谈 ②西南地区各省实现解放 ③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 ④西藏宗教领袖之一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7.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订。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标志着西藏和平解放
C.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完全意义上的大统一
D
8.刘少奇在某次政协会议上指出:“这是目前时期全国人民的大宪章。”“它是如此的坚定明确,清楚地指出了哪些事是应该做而且必须做的,哪些事是不应该做而且不允许做的。”被刘少奇称为“大宪章”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国土地法大纲》
B
9.“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上,公元前221年、公元1911年和1949年发生的三次大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要了解第三次“大革命”的历史,我们可以查阅的教材是( )
D
10.下图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年代标尺”,方框内所填信息由左向右依次是( )
①灯塔指引 ②生死攸关 ③当家作主 ④星星之火 ⑤开天辟地
A.①④③②⑤ B.⑤④②①③
C.④①⑤②③ D.⑤④③②①
B
11.运用历史思维有效区分史实与结论,是我们掌握历史知识、提升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开国大典时,班禅致电毛泽东主席,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
B.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抵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
C.1959年,西藏地区开始进行民主改革
D.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D
12.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动人的“序曲”】
材料一 1949年2月7日,毛泽东的图像首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见图一)。1949年9月,会议(见图二)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图一 图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时代周刊》选择毛泽东为封面人物时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势。图一中“民主统一”是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的追求,你认为其实现的标志是什么?
三大战役胜利结束,国民党主力部队被消灭,人民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图二再现的是哪一次会议?该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
【伟大的“乐章”】
材料二 北京天安门,曾在1900年见证了西方列强的野蛮;在1919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觉醒;1949年的秋天,它终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共和国。
(3)材料二所述天安门见证的三件事是哪三件?图三事件发生在“秋天”,具体是哪一天?图三中的人物在向世界宣告什么?
八国联军侵华;五四运动;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激昂的“交响”】
材料三 协议规定:“西藏是祖国大家庭的一个组成部分,驱帝国主义的势力出西藏;西藏地区的一切涉外事宜,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处理;尊重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4) 材料三中“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什么?这一事件有何意义?
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有力的“回响”】
(5)请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