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 习题课件(17+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 习题课件(17+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6-26 21:38:27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地理 八年级下册 人教版
周周清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酥油茶、青稞酒和糌粑是某地区居民的日常食物。据此回答1~2题。
1.这些食物常见于(  )
A.青藏地区 B.西北地区
C.北方地区 D.南方地区
2.该地区主要的少数民族是(  )
A.回族 B.傣族 C.藏族 D.满族
A
C
3.青藏地区与其他三个区域相比,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  )
A.高寒 B.干旱
C.降水丰沛 D.热量充足
A
4.下列描述中,与图中铁路沿线观赏到的景观特征不相符的是(  )
A.雪峰连绵,冰川广布
B.城镇遍布,繁华热闹
C.雪域牧场,毡房点点
D.藏民欢歌,青稞片片
B
5.青藏地区牧区的藏民一般居住在方便拆卸搬运的用厚重牛毛毡搭成的帐篷中,那是为了(   )
①抵御严寒 ②避免烈日照射 ③适应游牧生活 ④防止野兽侵袭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D
6.下列关于三江源地区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三江源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B.三江源地区降水丰富,使江河水量稳定充足
C.湖泊和沼泽对河流起天然调蓄作用
D.三江源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B
7.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有(  )
①防治环境污染 ②保护长江、黄河和雅鲁藏布江源头 ③保护湿地 ④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B
8.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假如生态遭到破坏,对下游河流造成的影响是(  )
A.长江、黄河水量增加
B.珍稀野生动物沿河迁徙到中下游地区
C.下游河流泥沙含量增加
D.下游河床抬升
9.为改善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修建水库 B.修水平梯田
C.跨流域调水 D.种草植树
C
D
10.图示漫画《自毁家园》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靠山吃山
B.合理利用资源
C.砍树开荒,扩大耕地面积
D.保护森林资源,爱护人类家园
D
11.为了维护海洋权益,我国政府一贯主张(  )
①发展军事实力,以强大的军事实力迫使对方让步 ②要遵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其他国际法 ③要尊重历史事实 ④要公平合理,原则问题绝不退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C
12.下列事件能体现我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有(  )
①我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任务 ②在联合国安理会,我国积极承担维护国际秩序的责任 ③我国政府提出了“和谐社会”的理念 ④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工作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A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6分)
13.(14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位于_____地区。因____________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4分)
(2)该区域主要的少数民族是____族。该民族传统服饰独特,如图2所示,请从气候的角度分析该民族服饰独特的原因。(4分)
为了适应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较大、年较差小的气候特征。
青藏
海拔(或地势)

(3)该地理区域的农业以_____业为主,代表畜种是_____,善于爬山负重,被誉为“高原之舟”。(4分)
(4)下列关于该地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2分)
A.地势低平,河湖密布
B.森林广布,人口稀疏
C.海拔高,日照强
D.气候温和湿润
畜牧
牦牛
C
14.(12分)“三江源”位于青海省境内,被誉为“中华水塔”,但这里的生态环境已经恶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三江源”中的三江是指下图中的___、___、___。(填序号,3分)



(2)本地区和其他地区相比,夏季气候突出的特点是_____,形成这种气候特征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这也是制约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4分)
(3)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2分)
A.山高坡陡,地势起伏大
B.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热量丰富
C.气温低,牧草矮,生态环境脆弱
D.积雪冰川多,侵蚀严重
低温
海拔高
C
(4)请写出本区的三种珍稀野生动物。(3分)
藏羚羊、野驴、雪豹、黑颈鹤等。(任意写出三种即可)(共16张PPT)
地理 八年级下册 人教版
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
1.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下列关于我国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是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
B.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区域平衡发展
C.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D.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C
2.下列经济特区全部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是(  )
A.汕头、厦门 B.海南、喀什
C.深圳、珠海 D.香港、澳门
C
3.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评选出了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事实上这四项并非由中国发明,只是因在中国推广应用较为领先、对国外影响较大而被误传。这说明我国(  )
A.交通运输便利 B.制造产业发达
C.信息技术发展迅猛 D.工业基础雄厚
C
4.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复兴之路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很多挑战。下列不属于我国面临的挑战是(  )
A.人地关系不够和谐
B.区域发展不平衡
C.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
D.地震、泥石流、旱涝灾害多发
D
5.我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主要是因为我国(  )
①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 ②经济增长较慢 ③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 ④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国力逐步增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C
6.目前,我国区域发展很不平衡。为了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我国实施的战略决策有(  )
①实施西部大开发 ②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④推动城乡一体化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B
7.我国坚定________的信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充分体现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A.相互尊重、互利共赢
B.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C.不冲突、不对抗
D.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8.钓鱼岛位于我国边缘海中的(  )
A.渤海 B.黄海 C.东海 D.南海
D
C
9.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B.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都位于广东省
C.我国已完成载人航天飞行,跻身世界先进航天国家行列
D.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于2021年6月1日起施行。从此,我国促进乡村振兴有法可依。据此回答10~11题。
10.根据图文材料,推测我国促进乡村振兴的原因可能是(  )
A.城乡发展不平衡
B.农村人口多于城市
C.乡村人口增长过快
D.我国粮食出现短缺
A
11.针对该漫画,某同学创作了几条警示语,其中最贴切的是(  )
A.加强生态保护,建设宜居乡村
B.完善基础设施,缩小乡村规模
C.坚持计划生育,实行晚婚晚育
D.坚持农田农用,切实保护草地
A
12.2021年8月1日,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已向世界提供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和原液超7亿剂。中国成为世界重要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生产和出口国,下列关于其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政府重视人民健康
B.经济支持
C. 科技进步
D.人口分布不均
D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重点进行开发建设的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四大工程,被称为“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其中除南水北调工程外,其他三项都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工程。我国建设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区域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协调发展,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的有效运行。
(1)西电东送的中线、南线工程主要是把西部丰富的水电调往东部地区,西部水电丰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水北调是将_________的水调到西北和_____地区,这反映了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之一:___________________。
西部地区地势崎岖,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长江流域
华北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3)下列关于我国各区域发展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表现为东、中、西部发展极不平衡
B.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经济基础的差异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C.经过多年发展,各区域经济发展已趋平衡
D.沿海与内陆以及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较大
C
(4)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有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工程对上海的积极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四大工程的建设,告诉我们在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必须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缓解能源紧张的矛盾,改善
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环境保护
要加强区域
之间的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分工协作,互惠互利,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