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逵负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阅读课文节选部分,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李逵人物形象特点。
学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思考探究人物性格的成因。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人物形象学习
2.难点:人物性格成因探究
三.教学设想:
学生对《水浒传》有一定的了解,但这种理解是浅显的,甚至是从影视作品中得到的。本节课李逵人物形象鲜明,不难理解。
但依据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做演员,激发兴趣;学生评价,积极思考;学生比较阅读,大胆质疑创新。
因此本节课我设计为学生活动为主,一班分成8个小组,按小组分任务,活动思路设计为“演--评--析--思”,力求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教学过程:
导入
《水浒传》主题曲渲染气氛,单元要点历史与英雄导入。
学生活动(一)
我是演员——演
第一组:听——听信虚言
第二组:闹——大闹山寨
第三组:骂 ——大骂宋江
第四组:指——指正宋江
学生活动(二)
我是观众——评
五到八组针对前四组的表演结合文本进行评价
学生活动(三)
我是读者——析
1.如何认识李逵?
黑熊般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
交加一字赤黄眉(外貌)
拿着板斧 提着板斧(显著特征)
2.如何了解李逵?
借宿一宵,打什么鸟紧(语言,粗俗)
拔出大斧,先砍到了杏黄旗(动作,蛮直正义)
燕青到:大哥莫要造次,定没这事(侧面,鲁莽)
听说李鬼有母在堂,便送他十两银子(行为,善良)
三打祝家庄时,“李逵正杀得手顺……把扈太公一门老幼,尽数杀了,不留一个(滥打滥杀,行为)
分析人物形象的步骤和方法:
1.明确解读人物对象
2.关注刻画人物方法 (肖像、语言、动作 心理、侧面、细节等)
3.鉴赏评价人物性格
方法提示:鉴赏人物形象必须抓住文中的细节等描写,不可脱离文本而谈。
学生活动(四)
我就是我——思
1.李逵的结局,你如何评价?
李逵一辈子追随宋江,忠心耿耿,最后死在宋江的手里,关于李逵的死书中和电视剧用了不同的表现方式,你认为那一种更好的?
原著:宋江在李逵不知情的情况下让他喝了毒酒,之后才告诉他,李逵说:“罢、罢、罢!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
电视剧:宋江告诉李逵是毒酒,但李逵还是一口气都喝了,也说那一番话
(学生思考,发言)
(教师发表个人看法)我个人认为原书更好!电视剧虽说可以表现李逵对宋江的忠诚和勇敢,每个梁山好汉都是义字当先,是不怕死的,但他们最忌恨的是兄弟不以诚相待。
原书,面对最钟爱的哥哥对自己的欺骗,这个最重义气最火爆脾气最天真的李逵却不怒不闹不反,连句抱怨都没有,面对死亡的那分平静,是无法言说的痛,让我们潸然泪下,他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对大哥和忠义的诠释,而且是无怨无悔,怎能不让我们感动!
2.如何评价李逵?(比较阅读 深度思考)
李逵:星号是天杀星,罗真人对戴宗泄露天机,说:这人是上界天杀星之数。为是下土作业太重,故罚他下来杀戮。
王学泰:像李逵这种蛮不讲理、缺少理性思考、出手极黑的人,可厌、可恶、又可怕。
鲁迅:李逵劫法场时,抡起板斧来排头砍去,而所砍的是看客……终于是奴才。
毛泽东:赞同鲁迅的看法。
学生活动(五)
作业:
学一篇读一本,阅读课到阅览室阅读原著。
板书设计:(总结人物形象)
正义 野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