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4.《聊斋志异》》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4.《聊斋志异》》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7 13:58: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王 六 郎
《聊斋志异》
教学目标 :
1、了解蒲松龄生平及其《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2、梳理故事情节, 分析文中人物的主要性格。
3、感悟作者歌颂的真挚友情。
教学重、难点:
分析人物的主要性格,感悟作者歌颂的真挚的友情。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美国导演 杰瑞·扎克用极富浪漫主义的情怀描述了人与鬼之间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才有了流传至今的电影《人鬼情未了》。除了爱情,友情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走近《聊斋志异》中的《王六郎》,一起去感受人和鬼之间真挚而深厚的友情。
相关知识介绍
作者介绍
蒲松龄,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人。 他出身在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一生刻苦好学,但自19岁“弁冕童科”之后,屡试不第,长期乡居,直到71岁高龄,才援例成为贡生。
画人画鬼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郭沫若)
2、《聊斋志异》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文言短篇小说集,所收作品将近500篇。故事来源非常广泛,或者来自作者的亲身见闻,或者借鉴过去的故事,或者采自民间传说,或者虚构。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抒发公愤,刺贪刺虐 (2)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
(3)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 (4)关注社会风气和家庭伦理的作品
3、写作背景
康熙盛世,从皇帝到满族大臣,对汉族士子的怀旧情绪不能容忍,制造文字狱,连写“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的都要杀头,在文字狱威慑下,知识分子噤若寒蝉。在这样的情况下,长期乡居,深受黑暗社会重压,了解黎民苦难,熟悉科考制度种种弊端,蒲松龄虚拟出鬼魂世界梦幻世界,写鬼写妖,采用幻想形式,使得《聊斋志异》闪现出夺目的思想光辉和很高的艺术境界。
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疏通文字。
2、复述《王六郎》的故事情节。
一名渔夫经常以酒来洒在地上来祭祀河中溺死的鬼。其他渔人一般没什么收获,只有他总是满筐的鱼儿。一天,一名少年来到渔夫这里,二人开始饮酒。这位少年自称王六郎,喝着许渔夫的酒,帮着渔夫驱鱼。
一天,少年忽然向渔夫表明其真实身份,并与之郑重道别。因为在某时某地,将会有一名“代死”之人,取代他成为水鬼,他将从此脱离幽沉之水域,转世投胎。
渔夫为朋友将要脱离劫难而高兴,第二天去一看究竟,结果王六郎宁愿牺牲自己,放过了素昧平生的陌生人,渔夫感慨万分。王六郎由于正直、仁心,终于被升为神灵。
王六郎在上任之后,渔夫要前往探视故友。王六郎也托梦当地的百姓,要他们资助前来的渔夫,渔夫到达后,备受款待,并且也托梦给渔夫,在临别之时卷起了羊角风,“随行十余里”,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和感激。
王六郎: 驱鱼------托梦------相送
渔夫许: 邀饮------探弟------勉励
四、分析课文
画出文中描写王六郎的部分并分析其性格特征。
(1)知恩图报,有情有义
因为渔夫经常“饮则酹地”。所以王六郎要报答渔夫,使得“他人渔,迄无所获,而许独满筐”。表现了他的知恩图报,重情义的性格特点。
在与渔夫相识之后,能够真诚地告诉渔夫自己是在多年前,因为喝酒而溺死,而今是“水鬼”,可见他待人的真诚。
在于渔夫相识,交往之后二人友谊深厚。在去上任之后为了报答渔夫,他通过索要当地百姓的财物,资助渔夫“资斧”,可见他有情有义。
在送别渔夫时,刮起了羊角风,“随行十余里”。应该说着“羊角风”,寄托了他对朋友的思念和感激之情。
(2)舍己救人、善良高尚
集中体现在王六郎放弃妇人代死这一部分。“果有妇人抱婴儿来,及河而堕。儿抛岸上,扬手掷足而啼。妇沉浮者屡矣,忽淋淋攀岸以出,藉地少息,抱儿径去。”
2、人与鬼之间为什么能有如此真挚的友情呢?
明确:
共同的兴趣爱好,相互信任,相互关心,情谊深厚。二人的友情是建立在对对方的认同、信任和关心的基础上的,这是真正的朋友之情,是超越生死、地位和金钱利益的友谊。
人鬼之交——知己之交、君子之交
3、理解文章最后一段并思考:作者欲借鬼之有情有义来说明什么?
明确 :
蒲松龄一生穷困潦倒,以坐馆为生,必是遍尝人间的世态炎凉,对于“今日车中贵介,宁复识戴笠人哉”的势利观念也应有很深刻的体会。
在《聊斋自序》中,他这样描述自己孤寂的心境:“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阑自热。”并发出了“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的呐喊,可见他对于真挚的友情,也是十分的渴望。但现实是无奈的,他只能通过自己的笔,通过王六郎这样的正直之鬼和许氏这样的下层劳动者,反应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优秀的道德品质,表达对友情的赞颂和渴望。
鬼尚且可以有情有义,何况人乎?
有来只见仗义鬼,何曾看到正直官。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醒世恒言》
讨论探究
人与鬼之间如此真挚的友情,对你有什么样启示?你认为真正的友情是怎样的?
现实中,我们与朋友相知相交是因为共同的志向爱好 ,共同的品格追求,对待人事的一致看法等。相融也有冲突,经历时间历久考验,才能成就真正的友情。
(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布置作业
写下你最想对朋友说的话,交给她,并拥抱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