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现形记》之“兄弟阋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人论世,了解李宝嘉和近代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
掌握小说内容,能复述选文的情节和概括小说的结构,。
抓住人物描写,分析何藩台和三荷包的形象。
通过对事件的分析和对人物形象的解读,探究小说的主旨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教学重难点:
把握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关系,重点分析何藩台形象及该形象的社会意义。
通过对事件的分析和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分析,探究小说主旨和作者写作意图。
教学方法:
诵读法、提问法、探究法。
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从播放《官场现形记》主题歌导入,有声的音乐和清晰的歌词文字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气氛。然后通过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把握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并探究小说的主旨和作者创作意图。这一部分是上课的重点和课堂教学的核心。之后通过诵读和鉴赏两个课堂活动来拓展课堂内容,最后由老师的个性化阅读感悟结束新课。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经过一年多的高中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小说阅读和鉴赏的方法。学生在完成学习单的基础上,基本掌握了小说的内容和情节,能够初步分析人物形象,提出一些有思考性的问题。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完善学生对情节的准确概括和对人物的全面把握,把问题引向深处,进而思考小说的主旨和作者的创作意图。此外,教师自己对文本的深入而有个性化的解读也将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更深入、更有创意地解读文本内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媒体运用:
交互式电子白板
课程简介
本课教学是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四单元“从士林到官场”第8课《兄弟阋墙》,选文出自清李宝嘉的代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第五回。课程旨在通过对情节把握和人物分析来引导学生探究小说主旨和作者创作的意图,文本还通过精彩的细节描写来表现讽刺的效果,这一点也要引导学生具体品读和鉴赏。
教学设计
视频导入
播放97版20集电视连续剧《官场现形记》主题歌导入。
PPT显示歌词:
见面就磕头/走时忙作揖/端茶边送客/升官才道喜/七六五四三二一/道台藩台臬台府台/最大最大是皇帝
跪着叫大人/坐着称兄弟/击鼓喊升堂/背后暗送礼/一二三四五六七/状敬文仪门包润笔/银子真是好东西
巡抚打红伞/衙役喊回避/手上套扳指/腰里别玉系/烟枪侍女太师椅/卑职标下小人奴才/心里心里谁服气/红轿蓝轿绿呢轿/红顶蓝顶还有素金顶/紫蟒袍那个蓝马褂/闹一出官场现形记。
作者介绍
1、李宝嘉:(1867~1906)晚清小说家。又名宝凯,字伯元,别号南亭亭长,笔名游戏主人、讴歌变俗人等。祖籍江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市),咸丰年间,迁居山东。光绪二十二年(1896)到上海,先编撰《指南报》,次年五月创办《游戏报》,并设“文社”。光绪二十七年(1901),他将《游戏报》转让,另办《世界繁华报》。这些报纸是中国小报的鼻祖,它“假游戏之说,以隐寓劝惩”(《论〈游戏报〉之本意》),虽然谈风月,说勾栏,载社会新闻,但也嘲骂腐朽的官僚买办,暴露社会种种黑暗,为创作谴责小说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光绪二十九年(1903),应商务印书馆之聘,主编《绣像小说》半月刊。
作品有《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中国现在记》《活地狱》《海天鸿雪记》以及《庚子国变弹词》等。
鲁迅认为的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是中国清末四部谴责小说的合称 。即:
李宝嘉(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吴沃尧(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刘鹗——《老残游记》
曾朴——《孽海花》
谴责小说:
《官场现形记》是我国第一部在报刊上连载、直面社会而取得轰动效应的长篇章回小说,首开近代小说批判现实的风气。它是一部专门暴露官场黑暗的力作,对于中国封建社会崩溃时期的官僚政治进行了总体解剖,上自军机大臣,下至佐杂胥吏,全方位地摄入笔底。书中人物故事多以真人真事为蓝本。
它所写的不是个别的贪官污吏,而是整个政治体制的腐朽,无官不贪,无吏不污,卖官鬻缺、贪赃纳贿已成为官场的运行机制。官场腐败,自然道德沦丧。居上位者,只知珠玉妖姬,升官发财,所谓政绩,无非是祸国殃民。在下者则巧于逢迎,吮痈舐痔,奴颜媚骨成为做官第一要诀。
解题释义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 出自《诗经·小雅·常棣》。阋:争吵;墙:门屏。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
四、概括情节
补充情节(略):本文选自60回小说《官场现形记》第五回“藩司卖缺兄弟失和,县令贪赃主仆同恶”。
概括选文情节:把文章按照小说发展顺序分为四个部分并概括。
开端:何藩台埋怨
发展:三荷包揭短
高潮:兄弟相厮打
结局:太太被撞坏
分析人物
问题一:何藩台听到三荷包说事不成时,内心经历了哪些微妙的变化?
(提示:失落 怀疑 羞怒 埋怨)
活动一:根据三荷包的话,算一算何藩台买官和卖官的差价。
算账
买官 ————————————————————————卖官
知县:一万多 王梦梅:一万二
知府:二万多 周小辫子:八千
盐道:八千+三万 胡子根:六千
······
有名姓的57900多两银子
无名姓的(16000~30000l两)
合计:68000两 合计:73900~87900两
盈利:5900~19900两
(注:此为经三荷包之手盈利的,此外还有其他幕友和师爷等不计其数)
吴敬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问题二:由此概括何藩台形象。
(提示:行贿受贿、以权谋私、腐败堕落的贪官污吏。)
小结: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是人物性格+人物身份。
问题三:三荷包揭哥哥老底时,何藩台的反应是怎样的?
提示:何藩台的三次不同反应——
何藩台听了这话,气得脸似冬瓜一般的青了;一只手绺着胡子,坐在那里发楞,一声也不言语。(神态描写)
把个何藩台白瞪着眼,只是吹胡子,在那里气得索索的抖。(神态描写)
何藩台听了这话,越想越气。本来躺在床上抽大烟,站起身来,把烟枪一丢,豁琅一声,打碎一只茶碗,泼了一床的茶,褥子潮了一大块。(动作、心理描写)
讨论: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三荷包还是何藩台?为什么?
提示:主人公是何藩台,理由如下,
从内容上看,何藩台上小说中着墨最多,作者最用心刻画的人物。
从情节上看,何藩台是贯穿小说始终的人物,小说从何藩台数落三荷包开始,至何藩台气急败坏拉开夫人、责怪三荷包结束。
从主旨上看,何藩台这个贪官污吏形象最能触及官场黑暗腐败的主题。
三荷包只是次要人物形象,主要作用有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衬托主要人物形象。
主旨探究
问题四:何藩台和三荷包兄弟俩是怎样一步步闹翻的?其根本原因是什么?由此可以看出怎样的社会现实?
提示: 当何藩台数落三荷包时,三荷包“以为被他(大哥)看出了隐情”,由此而“阋”;
误会
当何藩台气的误打落茶碗时,三荷包“只当是他哥动手要打他”,由“阋”而“打”。
从“误会”到“阋”最后到“打”,其根本原因是分赃不均。
由此可见当时的官场肮脏污浊、官场中人性异化堕落、社会环境黑暗腐朽。
创作意图
展示李宝嘉的诗歌《活地狱》:
“世界昏昏成黑暗,未知何日放光明。书生一掬伤时泪, 誓洒大千救众生。”
此诗表达了知识阶层对官场和社会的失望和担忧。
诵读鉴赏
活动二:请一生诵读第4段。
活动三:众生鉴赏选文生动的细节描写和精彩的动作描写,做出点评。
生动的细节描写:
兄弟厮打
今见兄弟撒泼,一面竭力抵挡,一面嘴里说:“你打死我罢!”
(师点评:何藩台口是心非、故作声势,嘴里喊“打”,内心竭力抵抗,这个细节足以讽刺其虚伪的形象。)
一个说:“你打死我罢!”一个说:“要死死在一块儿!”
(师点评:兄弟俩打架的闹剧和丑态,何藩台打不过三荷包,故意喊“你打死我罢”,他要表达的可能是“你打我打得太厉害了,要把我快打死了”意思,没想到三荷包也真是混账,回复哥哥说“要死死在一块儿”,看来是动真格的出力打起哥哥来。)
跟班拉架
等到后头闹大了,就有几个年纪大些的二爷进来相劝老爷放手;一个从身后抱住三老爷,想把他拖开,谁知用了多大的力也拖不开。还有几个小跟班,不敢进来劝······
(师点评:这里写出了藩台府衙里众人拉架的各种神态,劝架拉架的,观风望风的,还写出了三荷包拼命打哥哥的丑态。)
精彩的动作描写:
三荷包打哥哥
兄弟俩厮打三荷包见他来的凶猛,只当是他哥动手要打他。说时迟,那时快,他便把马褂一脱,卷了卷袖子,一个老虎势,望他哥怀里扑将来。
(师点评:写出三荷包的心理和动作,他心虚,想着先下手为强;更精彩的是动作神态,“脱”“卷”“扑”等词连贯地写出他打架的气势,再用一个“老虎势”足见来势凶猛。)
三荷包撞坏嫂子
那三荷包却不提防他哥此刻松手,仍旧使着全副气力往前直顶;等到他哥坐下,他却扑了一个空,齐头拿头顶在他嫂子肚皮上。
(师点评:这里运用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写出三荷包“不提防”哥哥放手,误撞坏他嫂嫂的身孕,讽刺了何藩台这个贪官最终兄弟失和又痛失子嗣后果。)
解读感悟
师读《兄弟阋墙》:兄弟本是同根生,打断骨头连着筋。为何翻脸不认人,只因分赃不均匀。
师引导:正义的事情能让人同心协力,其利断金。卑鄙龌龊的勾当只能让人狼狈为奸,反目成仇。
布置作业
任选其中一幅漫画,写一个800字左右的小故事
板书设计
兄弟阋墙(表面)
何藩台 三荷包
(主人公) (次要人物)
行贿受贿、以权谋私、腐败堕落的 混账、蛮横的
脏贪官 黑中介
分赃不均(根源)
肮脏污浊的官场、黑暗腐朽的社会、异化堕落的人性(主旨)
知识分子的失望与担忧(意图)
课程评价
1、把握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
2、探究小说主旨和作者创作意图。
3、能够点评小说中精彩的细节描写,诵读精彩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