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9.《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9.《家》》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7 14:1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巴金
教学目标:
1、通过导读让学生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进而自觉地了解巴金、阅读名著。
2、让学生通过《家》的学习了解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社会,了解当时青年人的处境,从而更加珍惜我们今天的时代。
3、让学生懂得青春的美好,热爱青春,做自己的主人。
教学重点:
1、欣赏小说的方法。
2、《家》中人物及情节的把握:通过人物描写及矛盾冲突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3、《家》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
《家》中人物形象的分析评价,《家》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人物的性格,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了解小说在矛盾冲突中塑造形象的特点,从而让学生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通过导读让学生了解《家》对于当今社会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2003年巴金感动中国颁奖词: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二、节选部分前的主要情节
小说描述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四川成都一个有五房儿孙的大家族,其中长房有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因为父母早逝,所以高太爷直接管辖着他们。
觉民、觉慧兄弟积极参加学校的演剧活动,热心阅读《新青年》等杂志,从心底里产生了对新文化的热切的渴望。
当地的督军无故殴打学生,引发了学潮。在交涉没有任何结果的情况下,学生开始罢课。觉慧是其中的积极分子。
这时高老太爷把觉慧叫去训话,不准他参与外面的“胡闹”。
三、探讨人物形象
1、祖父是个什么样的人?
2、在祖父眼中,觉慧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讨论总结。
四、介绍《家》的故事背景
1、 民国初年,随著《新青年》等刊物的发展以及白话文运动的推展,自由、反抗传统权威等思想传播开来。
2、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人权、自由等大旗,从思想、政治、文化领域激发和影响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
3、1915年,北洋政府接纳了日本提出二十一条,激起了民族主义的情绪,使中国民众对于日本以及卖国的政府强烈的不满,引发了不少反日的活动。
4、巴黎和会后,北京学生爱国运动的烈火迅速燃遍全国,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后,各地青年纷纷成立社团,传播新思想的刊物有如雨后春笋大量涌现。
五、巴金创作原因
“我不是为做作家才来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
“书中那些人物都是我所爱过的和我所恨过的,许多场面都是我亲眼见过或亲身经历过的”
“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控诉’”,“宣告一个不合理制度的死刑”,“我要写这种家庭怎样必然走上崩溃的路,走到他自己亲手掘成的墓穴”。
六、深入探究
家族小说是一种有特殊规范的小说类型。它的题材内容具有特指性,常描写一个或几个家族的生活及家族成员间的关系,并由此折射具有丰富内涵的历史和时代特征。它的叙事模式,有叙写家族由“有序-无序-衰败”的主流模式和叙写家族的“兴旺”史的非主流模式。
因为家族结构与社会结构的相似性,所以作家们通过写家族的衰败,来隐喻着旧制度的解体、旧时代的消亡。特别在“个人本位主义”取代“家庭本位主义”为内容的“五四”伦理革命和家庭革命的影响下, 作家们在“祖—父—子”结构那里找到了突破口,抨击、摧毁旧制度、旧文化,创建、传播新制度、新文化。
七、拓展延伸
虚构的家谱
西川
我看到我皱纹满脸的老父亲
渐渐和这个国家融为一体
很难说我不是他;
谨慎的性格,使他一生平安;
很难说他不是:代替我忙于生计,委曲逢迎
他很少谈及我的祖父。我只约略记得
一个老人在烟草中和揉进昂贵的香油
遥远的夏季,一个老人被往事纠缠
上溯300年是几个男人在豪饮
上溯3000年是一家数口在耕种
从大海的一滴水到山东一个小小的村落
从江苏一份薄产到今夜我的台灯
那么多人活着:文盲、秀才
土匪、小业主……什么样的婚姻
传下了我,我是否游荡过汉代的皇宫?
八、作业
探究《祖孙之间》体现出来的家族小说的伦理道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