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1.《三国演义》》课件(共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1.《三国演义》》课件(共35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7 17:5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三国演义》文学常识
1.作者: __________ (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__________小说家,相传为施耐庵的学生,曾共同从事创作。代表作品是《________》。
2.《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演义》或《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___________体小说,共120回《三国演义》的语言特点是“
罗贯中
元末明初
三国演义
章回体
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故事梗概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魏、蜀、吴三国相继倔起,成鼎足之势,直至最终都被西晋所灭,演出了一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长剧。本书就是以此为历史背景演绎出的一部历史小说。
东汉末年
魏(曹操)
蜀(刘备)
吴(孙权)
西晋
(司马炎)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和三国有关的部分熟语
黄忠射箭——百发百中
马谡用兵——言过其实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
刘备招亲 ——弄假成真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张飞穿针 ——大眼瞪小眼
三个臭裨(皮)将——顶个诸葛亮
马中赤兔 ——人中吕布
罗贯中
检查预习
1.课文写到了哪几个人物?哪些是重要人物?
人物:曹操、陈宫、吕伯奢、王允、李儒、吕布
2.复述课文,理清情节。
理清结构
《曹操献刀》 除了“借刀”这件事外,还有哪几件核心事件?
一、刺杀董卓未果
二、逃亡途中杀死吕伯奢全家
借刀
献刀
遇陈宫
杀吕家
当堂训练: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课文出自“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曹操献刀”回目,请用章回小说的形式分别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谋董卓王允聚宴 借宝刀曹操负任
刺董贼孟德功败 施巧计曹操脱身
识谎言陈宫擒曹 仰曹志二人携手
访伯奢孟德心疑 杀无辜陈宫识操
“献刀”—
“杀吕家”—
“借刀”—
“遇陈宫”—
“借刀” —— 谋卓贼王允设计
献奇谋曹操借刀
“献刀” —— 卓起疑谋贼不成
曹应变金蝉脱壳
“遇陈宫”—— 曹落难巧遇陈宫
谋大业奔走他乡
“杀吕家”—— 过故人盛情相待
起疑心错杀无辜
曹操是一个 。
根据课文,请同学们用一个词来填空:
走进文本:感知人物


曰:“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能哭死董卓否?”
“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
语言描写 遇事理智
动作描写 残忍
赏析示例:
课文是如何通过具体的描写来多角度表现曹操性格的?
——神态、动作描写(对比) :
众官皆哭,座中一人抚掌大笑
——语言描写:
“……还能哭死董卓否?”
“操近日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
“……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
       
借刀
识大义,谋大略,勇猛与胆识
——体现其英雄的一面
动作描写:
“操径入”
语言描写:
“马赢行迟耳”。“愿借试一骑”
心理、动作描写:
操暗忖曰:······惧卓力大,未敢轻动”
心理、动作、语言描写:
操又思曰:······操背后拔刀······操惶遽
乃持刀跪下曰:“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
献刀
勇敢果断
善度形势
随机应变
临危不乱
语言描写:
我是客商,复姓皇甫。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汝既拿住我,便当解去请赏
侧面烘托:
愿弃一官,从公而逃
遇陈宫
智勇机警
志向远大
视死如归
 曹操为何要杀死吕伯奢全家?其中又有哪些细节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的?从中又能体现他的什么性格?
   
“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
“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语言描写)
侧面烘托,体现其多疑、狡诈、残忍与自私的性格
——奸枭的一面
“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
“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 (动作描写)
杀伯奢
“宫曰······” 陈宫寻思·······(侧面烘托)
文中写陈宫 、吕伯奢的作用是什么?结合课文作简要分析?
侧面烘托,突出曹操的形象
陈宫,既衬其雄,又写其奸
吕伯奢则写出了曹操的奸绝
方法点拨:从本文看《三国演义》塑造人物的方法
1、人物描写方法:动作、语言、心理
2、衬托手法的运用
总结曹操形象(复杂)
识大义、有大略、有胆识
智勇机警、志向远大
视死如归、勇敢果断
善度形势、随机应变、
临危不乱
多疑、狡诈、残忍又自私
意犹未尽?再来看小说中几则曹操的故事?
跳出文本:拓展探究
   装中风骗叔叔
  操幼时……有叔父,见操游荡无度,尝怒之,言于曹嵩。嵩责操。操忽心生一计,见叔父来,诈倒于地,作中风之状。叔父惊告嵩,嵩急视之。操故无恙。嵩曰:“叔言汝中风,今已愈乎?”操曰:“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信其言。后叔父但言操过,嵩并不听。因此,操得恣意放荡……汝南许劭,有知人之名。操往见之,问曰:“我何如人?”劭不答。又问,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操闻大喜。
奸诈
说曹操曹操到
  汉献帝在李傕与郭汜火拼时曾一度脱离险境,然而李郭二人合兵一处后继续追拿汉献帝,有人献计推荐曹操,说他平剿青州黄巾军有功,可以救驾,然而信使未出时联军已杀到,眼看走投无路之际,夏侯惇(dūn)奉曹操之命率军“保驾”成功,后将李郭联军击溃,曹操被加封官爵。故有“说曹操,曹操到”之说。
望梅止渴
曹操带兵攻打张绣,行军路过一片荒凉的干旱地区,将士们又累又渴。此时,曹操灵机一动,告诉将士说:“前面有一片梅林,梅树结满了梅子。”一想到梅子,将士们嘴里就流出口水,不觉都加快了步伐。走出了干旱之地,将士们虽没见到梅林,但已经有水喝了。
曹操割发代首17张绣作乱
曹操率军讨伐张绣,经过麦田,严令践踏麦田者斩首。不料,曹操战马受惊窜入麦田。曹操欲自刎,被众人拦住。郭嘉提出:《春秋》之义,法不加于尊,曹操统帅大军,不可自戕。曹操割发代首,传示三军。
疑杀华佗
晚年的曹操患了头脑痛风症,僚臣华歆向他推荐了神医华佗,遗憾的是,当华佗指出其症因风而起,病根入脑,风涎不能出,枉服汤药,须利斧开脑取风涎方可根除时,曹操竟疑心华佗是乘机害他性命,遂将华佗杀了,一代神医命绝于世。
曹操选女婿
曹操有个长得很美丽的女儿,许多王孙公子纷纷前来求亲。曹操见他们都是些纨绔子弟,就一一拒绝。后来,听说有个才子名叫丁仪,很有学问,只是相貌不雅,一只眼还是瞎的,曹操当面试他的学问。丁仪果然对答如流,谈吐不凡,才华横溢。曹操当场就将女儿许配给他,几天后为他们举行了婚礼。
裸足迎才
许攸来投曹操,曹操正在睡觉,一听旧友许攸来投,连忙从床上跳下来,鞋袜不穿,连忙跑出恭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许攸一见,感慨万千。
梦里杀人
曹操为人,猜疑心很重。也许是处于变化不定、波谲云诡的政治军事环境使然吧,他特别防范有人暗害他。有时这种防范心理几至于病态。曹操常说:“我睡眠时不可妄自接近,太近了我便砍人,自己也不知道。左右的人应该十分小心这件事!”后来假装睡着,他所宠幸的一人,私下给他盖被子,趁机把那人杀了。从此以后每次睡眠,左右的人没有谁敢靠近他。奸诈狡猾、多疑残忍
  第十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
  曹操替父复仇进攻徐州时,传令三军:“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杀戮”,于是,“大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
   
残暴不仁
欺骗许攸
  (许)攸yōu曰:“公今军粮尚有几何?”操曰:“可支一年。”攸笑曰:“恐未必。”操曰:“有半年耳。”攸拂袖而起,趋步出帐曰:“吾以诚相投,而公见欺如是,岂吾所望哉!”操挽留曰:“子远勿嗔,尚容实诉:军中粮实可支三月耳。”攸笑曰:“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操亦笑曰:“岂不闻兵不厌诈!”遂附耳低言曰:“军中止有此月之粮。”攸大声曰:“休瞒我!粮已尽矣!”操愕然曰:“何以知之?”  
狡猾、多疑
真乃“奸绝” 也
多疑
狡诈
残忍
自私
胆识过人
勇敢果断
随机应变
胸怀大志
课堂小结
公正否?
讨论:我看曹操
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谈谈你心中的曹操是奸雄还是英雄。
过失:杀吕伯奢一家九口、杀对他有恩的边让、杀陈宫、杀杨修、杀华佗,为报父仇杀戮人民乃至挖人祖坟坟。他还挟天子以令诸侯、建铜雀台收集天下美女等。
历史上的曹操:
  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用人唯才,抑制豪强。兴屯田,抑兼并,统一北方。精兵法,善诗歌。手不释卷,登高必赋,精通诗文、书法、围棋,生活俭朴,与人谈论,谈笑风生。 有功,有过 !
公正评价历史上的曹操 :曹操虽生性狡诈多疑、残忍自私,然功过持平,历史上的真实的曹操仍不失为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与文学家。
实际上,曹操是真实的,也是本色的。包括他的奸诈、狡猾、残忍、暴虐,都表现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真诚而坦然。这实在是一种“大气”。我认为曹操是“奸雄”。不过前面要加三个字:可爱的。曹操是“可爱的奸雄”。
  曹操可能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奸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
  ——易中天《品三国》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