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9.《家》》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9.《家》》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7 18:2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家族小说是一种有特殊规范的小说类型。它的题材内容具有特指性,常描写一个或几个家族的生活及家族成员间的关系,并由此折射具有丰富内涵的历史和时代特征。
所叙故事,具有相当的时间跨度,往往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形成“编年史”般的格局。其形式主要是长篇小说,有的甚至是多卷本长篇小说。
家族小说的叙事模式,有叙写家族由“有序-无序-衰败”的主流模式和叙写家族的“兴旺”史的非主流模式。
家族小说的情节母题主要包括“家族、历史、性”三个方面。其人物形象主要包括作为家族支柱的男性形象与作为家族附庸的女性形象。《红楼梦》《金粉世家》均应属家族小说范畴。
“五四”以来的其他家族小说: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张恨水的《金粉世家》,老舍的《四世同堂》,林语堂的《京华烟云》,路翎的《财主底儿女们》,张炜的《古船》《柏慧》,陈忠实的《白鹿原》,阿来的《尘埃落定》,莫言的《红高粱》。
巴金(1904年11月25日出生-2005年10月17日去世),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1927年初赴法国留学,写成了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发表时始用巴金的笔名.
从1929年到1937年中,创作了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中的,以及《海的梦》《春天里的秋天》《砂丁》《萌芽》《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忆》。《短简》等散文集。
巴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1960年当选中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作协副主席。“文革”中,遭到了残酷的迫害。1978年起,在香港《大公报》连载散文《随想录》。
他是中国第一位表现出忏悔精神的伟大人物。
时代背景(新旧时代交替、新旧势力搏斗的背景下)(论世)
《家》写作于1931年,但它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1920年冬至1921年(秋)间的生活。二十年代初期的中国社会,以"五四"运动为开端,中国革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在新思潮的影响下,长期在封建羁绊下生活的青年们不断觉醒,不断反抗,主要体现在民主科学思想与封建专制、封建迷信的矛盾斗争中。
家庭背景(知人)
“我不是为做作家才来写小说,是过去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笔来。” “书中人物都是我所爱过和我所恨过的。许多场面都是我亲眼见过或者亲身经历过的。” “觉新不仅是书中人,他还是一个真实的人,他就是我的大哥。二十六年前我在上海写《家》,刚写到第六章,报告他自杀的电报就来了。你可以想象到我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完这本小说的。” ——巴金
《家》故事梗概
巴金作品《家》描写的是“五四”之后,成都地区一个封建大家庭走向崩溃的故事。故事集中在1920年冬到1921年秋的八九个月时间里。成都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高公馆,一家之主的高老太爷,封建专制,顽固不化。长房长孙觉新,为人厚道,却很软弱,原与梅表姐相爱,后屈从于老太爷之命而与李瑞珏结婚。后来梅和瑞珏双双惨死。觉新的胞弟觉民、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从而和冯公馆的冯乐山成了死对头。觉民爱上琴,冯乐山却要他娶自己的侄孙女,在觉民觉慧的反抗下,他们终于取得胜利。觉慧爱上聪明伶俐的婢女鸣凤,但冯乐山却指名要娶鸣凤为妾,鸣凤坚决不从,投湖自尽…至此,觉新有所觉醒,而觉慧则毅然脱离家庭,投身革命。(故事主要以高家三兄弟的爱情遭际为线索。)




作者运用什麽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人物描写
快速浏览节选的重要段落(以你认为的塑造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为例),画出描写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的精彩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作者主要运用哪些描写方法来表现高老太爷的?高老太爷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外貌、神态、动作、语言
年迈衰老、面目可憎、严厉专横的老人——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和象征
富有特征意义的语言:我说是对的,那个敢说不对?我要怎样做,就要怎样做!
①外貌:
早过了六十岁的祖父躺在床前一把藤椅上,身子显得很长。长脸上带了一层暗黄色。嘴唇上有两撇花白的八字胡。头顶光秃,只有少许花白头发。两只眼睛闭着,从鼻孔里微微发出来一点声息。——年老而又虚弱
②神态与动作:
常常带着凛然不可侵犯的神气。——绝对权威
祖父……身体软弱无力地躺在那里,从微微张开的嘴里断续地流出口水来,把颔下的衣服打湿了一团。——年迈衰老
祖父忽然睁开了眼睛,看了他一下,露出惊讶的眼光,好像不认识他似的,挥着手叫他出去。
祖父的声音又干燥,又严厉。
祖父的严厉的眼光射在他的脸上。
祖父冷笑了一声,威严的眼光在他的脸上扫来扫去。
(祖父)的年老的模糊的眼光无目的地向四处游动,后来他便把眼睛闭上了。
祖父的声音虽然严厉,但比先前温和多了。——严厉
③语言(P60)
高老太爷维护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体现在:
包办子孙们的婚姻
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觉慧的?觉慧是一个具有怎样性格的人?
心理 、神情、动作、语言
迷惘中带着叛逆个性的青年
富有特征意义的语言:家,什么家!不过是一个‘狭的笼! 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
有关心理描写的语段(P59第5段,P61倒数第6段)
觉慧把祖父的瘦长的身子注意地看了好几眼,忽然一个奇怪的思想来到他的脑子里:他觉得躺在他面前的并不是他的祖父,他只是整整一代人的一个代表。他知道他们祖孙两代永远不能够互相了解的,但是他奇怪在这个瘦长的身体里面究竟藏着什么东西,会使他们在一处谈话不像祖父和孙儿,而像两个敌人。他觉得心里很不舒服。似乎有许多东西沉重地压在他的年轻的肩上。他抖动着身子,想对一切表示反抗。
②神情、动作 惶恐——不敢——非常不安——静静地立——感觉拘束——奇怪——红着脸——迟疑——坚定的眼光——很不舒服——抖动着身子
③语言(P60)
觉慧叛逆性格还表现在:
毅然与丫头鸣凤相爱
支持觉民抗拒包办婚姻
觉慧单纯幼稚体现在:
他对周围的一切(包括“家”)虽然愤恨,但还不能作出完全科学的分析,有时感到“这旧家庭里面的一切简直是一个复杂的结,他这直率的热烈的心是无法把它解开的”。
与鸣凤相爱,又经常处于矛盾之中,下不了最后决心(25章“应该反对恋爱,不可轻惹情丝”……他把那个纯洁的少女的爱情完全忘掉了;27章事实上经过一夜的思索之后,他准备把那个少女放弃了)
虽然恨老太爷,认为在家中他与祖父“像两个敌人”;但在高老太爷临终时(35章),他又曾有过“现在的确是太迟了。他们将永远怀着隔膜,怀着祖孙两代的隔膜而分别了”的想法。
节选中作者对觉新这个人物形象着墨不多,那么觉新究竟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物呢?
虽然巴金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笔不是最优美、形象不是最生动,但只因他在《家》中塑造出了高觉新这一典型形象,就足以奠定其泰斗的地位。
——余秋雨
语言、动作、神态(懦弱、忍让、委曲求全的青年 )
富有特征意义的语言:我不反抗,因为我不愿意反 抗,我自己愿意做一个牺牲者
他变成了一个有着双层人物性格的人:在旧社会里,在旧家庭里他是一个暮气十足的少爷;他跟他两个兄弟在一起的时候他又是一个新青年。
《祖孙之间》中的心理描写与中国传统小说 的不同:
中国传统小说主要通过动作、语言描写人物的心理
巴金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更多地接受了外国文学的影响,其最突出一点就是注重人物深层心理的揭示。《家》中作者运用大量的日记、内心独白、梦境、和幻觉突出人物个性特征。如觉慧的民主意识觉醒的过程用日记的形式,鸣凤的纯洁和刚直的性格用内心独白来揭示
回答贾母 黛玉道;“ 只刚念了《四书》。”
回答宝玉 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    认得几个字。”
外貌描写:细致地精确地描绘人物外貌最富特征 的部分,以“形”传“神”
鲁迅写祥林嫂是画眼睛 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精神麻木)
写阿Q则着重写他头上的瘌疮疤,更能表现出他的精神胜利法
写闰土,写到闰土的手:“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 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反映了闰土生活的艰辛和痛苦。
写孔乙己着重写他那件"又旧又破的长衫。"
语言描写
个性化,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八面玲珑)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 我 (极端利己主义者)
《儒林外史》中描写范进的岳父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倨后恭的语言:范进在中举前,胡屠户说:“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趁早收了这条心。”范进中举后,却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势利小人)
动作描写 生动、具体、细致
《守财奴》中的资产阶级暴发户箍桶匠葛朗台弥留时,当“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他动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抓”,送了暴发户的老命,也使守财奴至死不改的贪婪本性得到充分的体现。 《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监死前“伸”最终使其成了世界文学名著人物画廊中的又一吝啬鬼的典型。 至于穷困潦倒的孔乙己在咸亨酒店的九尺柜台上“排出”九文大钱时的得意。 《荷花淀》中的水生嫂在得知水生“明天要到部队去”时,手指不禁“颤动”——苇眉划破手指,亦是其内心思想的颤动,写出了水生嫂没有思想准备,舍不得丈夫离去的细微心态
《药》中的康大叔 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老栓还踌躇着;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嘴里哼着说, “这老东西……。”(粗暴蛮横)
巴 金 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感动中国2003颁奖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