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12.《长恨歌》》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12.《长恨歌》》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6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7 18:3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第六单元《长恨歌》节选《围炉夜话》
围炉夜话
一、作者简介:
王安忆,当代女作家,祖籍福建同安,1954年生于南京。1955年随母茹志鹃迁居上海。1975年冬开始发表作品,她的著作颇丰,有小说集、散文集、儿童文学作品集、论著,有些中短篇小说还获得过全国优秀奖。1995年《长恨歌》在《钟山》上连载,2000年《长恨歌》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马来西亚的《星洲日报》曾将“第一届世界华文文学奖”授予王安忆,致辞给予《长恨歌》较高的评价。
二、 整体感知:
1.文中有哪 些人
——王琦瑶 、萨沙 、毛毛娘舅、
严师母。
2.文中围绕这些人讲述了什么事 通过他们的言行,可以看出他们过着怎样 的生活
— 他们聊吃和穿;做美食—用小磨磨糯米粉,石臼春芝麻,剥着糖炒栗子的壳,炒夏天晒干的西瓜子;还围炉子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他们的日常生活用文中的话来评价是精雕细作的、螺丝壳里的、井底之蛙式的。
三、研析文本:
1、讨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作为一个外来者的萨沙“体味到一种精雕细作的人生的快乐”,文章中哪些细节描写能够让你体会到这种“螺丝壳”里的精雕细作的生活?
(1) 吃的方面:
炒栗子的甜糯,瓜子的香,白果的苦是一笔带过。他们还说糯米圆子的细滑,酒酿的醇厚,还有酒酿汤里的嫩鸡蛋。
——甜糯、细滑、香、醇厚、嫩等形容词干净利落,把握食物实质,往细里做,达到精益求精。
(2) 穿的方面:
王琦瑶和严师母一人一件地说,眼前像有羽衣霓裳在飞舞……那穿是针针线线、丝丝缕缕织成的世界,多少的心细如发,才可连成周身的美仑美奂。
——女性的细腻精细,表现在衣着的精致考究上,呈现出艺术化的一面。
小结:他们把吃、穿的每一个细节都力争做得精致。作者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致描写,突出生活的精致艺术化。
2、这四人在精雕细作的生活中,在围炉夜话的时刻所说的话、所做的事反映了他们怎样的人生状态?
语言描写:
要说做人,最是体现在穿衣上的,它是做人的兴趣和精神,是最要紧的。
严师母摇了一下头,说:吃是做人的里子,虽也是重要,却不是像面子那样,支撑起全局,作宣言一般,让人信服和器重的,当然,里子有它实惠的一面,是做人做给自己看,可是,假如完全不为别人看的做人,又有多少味道呢?
—“做人的兴趣和精神”能看出他们对于生活的热情;“支撑起全局,作宣言一般,让人信服和器重的”女性的独特的生活感悟,让我们看到她们坚强的一面,这也是她们生命力顽强的表现。
行为描写:
他们在炉边还做着一些简单的游戏,用一根鞋底线系起来挑棚棚。那线棚捆在他们手里传递着,牵着花样;最后不是打结便是散了。他们还用头发打一个结,再解开,有的解开,有的折断,还有的越解结越紧。他们有一个九连环,轮流着分来分去,最终也是纠成一团或是撒了一地。他们还有个七巧板,拼过来,拼过去,再怎么千变万化,也跳不出方框。
——不知疲倦的玩孩子们玩的游戏,流露出一种空虚之感。
语言描写:
王琦瑶说,他们这就像除夕夜的守岁,可他们天天守,夜夜守。也守不住这年月日的。
—无法阻挡时间的流逝的无奈。
毛毛娘舅说,他们是将夜当成昼的,可任凭他们如何唱反调,总还是日东月西。
—这样看似艺术精致的日常生活无法阻挡历史潮流,社会的变迁。
严师母说,他们还像守灵,不过那死去的人是上几辈的高祖,丧事当喜事的。
—“守灵”隐隐可以看出她的落寞和不得志。把丧事当喜事,固然流露出生活的韧劲,但也有旧日繁华梦已逝的感伤。
萨沙说他们像西伯利亚的狩猎者,到头却是一场空。
—萨沙一方面从精致生活中感觉到了快乐,另一方面他无法从这个世界中获得什么,他是社会的弃儿。
小结:精雕细作的生活之下是对生活的热情以及韧劲。但是这种生活的另一面是空虚和微小。王琦瑶等人感受到了人生奈何的虚无和落寞。
3、从文中找出有关他们心描写的语句,走进人物的内心,了解他们当时的心态。
心理描写:
这是火炉边最温情脉脉的时刻,所有的欲望全化为一个相偎相依的需求,别的都不去管它了。哪怕天塌地陷,又能怎么样呢?昨天的事不想了,明天的事也不想了,想又有什么用呢?
——他们相互温暖,相互安慰;他们不问政治,不问历史;他们要的踏实本分的生活,这是一种平民精神的体现,也是一种生存智慧的体现。
他们全都不计前嫌,好得像一个人似的,弄不懂为什么要彼此生隙,好都好不过来了。他们简直是柔情蜜意,互相体谅得要命,这真是善解的时刻,除了善解又能做什么呢?
—— 他们彼此体谅,心态平和,他们都是被大时代遗忘的人,互相寻求一个安慰。
四、课堂探究:理解通过日常生活描写历史的方法
作者将笔对准了四个闲人写他们的日常琐碎之事,这与1957年外面的大世界发生着一系列轰轰烈烈的大事的时代背景有没有什么关系呢?
——严师母、毛毛娘舅本来都是有自家的工厂,是资产阶级。但是他们现在和王琦瑶一样都一无所有,他们只能蜗居在“平安里”的陋巷中躲避时代,在优雅精致的生活中追忆当年繁华。另一方面,历史的翻转让他们都拥有了一种更平和的心态。他们全都不计前嫌,没了名利之争,也就没有耍心眼、藏心机的必要,在闲着无事的日子里互相慰安。日常的平凡琐细构成了历史的底子,王安忆正是通过“日常”来表现“历史”,体现作者独特的历史观。
——从语言形式上来看,完全没有出现“他说”“她说”这种直接引语,小说中完全用的是陈述式的句子,是作家转述的语言而没有人物的生活语言。这就是本文语言上的一个特点——纯叙述的语言,它能把故事与作者的关系拉近。使用纯叙述语言能让作者自由、真实地表达她的心灵世界,更淋漓尽致地议论生活。这种语言的运用不仅是作者语言风格的转变,也是她创作思想走向成熟的表现。
五、鉴赏小说的语言特色:
1、问:这篇小说与我们见过的诸多小说相比,语言形式上有个最明显的不同是什么?
2、细读下面句子,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特色。
①“它不看远,只看近,把时间掰开揉碎了过的,是可以把短暂的人生延长。”“明天再好也是个未知未到,今夜就在眼前,抓一把则在手中。”
——这两个句子中作者通过“掰开揉碎”“抓一把则在手中”使抽象的时间达到一种具体化的呈现 。
②“暮色流进窗户, 是温暖和稀薄的液体 ,一切都蒙上了一层膜。”
——句中“暮色 ”与“流 ”的陌生搭配,把“暮色”比喻成液体生动地描绘了暮色渐渐降临的过程 。
③“白果的苦香,有一种穿透力脱颖而出,带有醒世意味”
——这里明显带有作者的情感体验和主观色彩。
小结:作者通过一些令读者感到陌生、偏离常规的语言形式,或是通过陌生搭配,或是通过大量新颖的通感、比喻,形成了整部小说与众不同的风格——陌生化的语言。陌生化可以化平淡为神奇,化习常为新异,从而增加作品含蓄蕴藉的意味。
六、课堂总结:
王安忆以独特的眼光和细腻的描写表现出日常生活的别致,以温婉而智性的笔法展示上海弄堂里的这群人的生活形态和内心世界。在乱世里他们没有高尚的理想和伟大的抱负,只有普通人的追求,在处境艰难时执着坚守,在失意潦倒中经营生活。他们看似柔弱,实则如蒲苇一般坚韧。选文让我们看到历史的底子和城市的影子。

七、布置作业:
抽时间去读《长恨歌》整部小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