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子夜》
吴老太爷进城
《子夜》
教学目标
1.分析吴老太爷的人物形象。
2.鉴赏本文独特的景物描写 。
3.概括小说主题。
文 本 初 探
吴老太爷是个什么样的人?
腐朽、保守、脆弱
封建遗老
文 本 初 探
吴老太爷眼中的城是什么样的城?
光怪陆离、伤风败俗
吴老太爷进城有什么样的感觉?
头晕目眩 、强烈不适感
对上海充满厌恶和抵触情绪。
探 究 升 华
根据选文的内容和吴老太爷的性格特征,请概括选文主题。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也是理解小说主题的重要方法。
前情背景
1、故事发生的时间:1930年。
2、吴老太爷: 30年前也曾是维新党。
3、不幸跌伤腿、又半身不遂,再没有迈出书斋半步。
4、除了《太上感应篇》,不曾看过任何报纸,不曾经历过书斋以外的人生。
5、迫不得已到上海
6、他同行的是精心培养的“金童玉女”——四小姐与七老爷。
文 本 启 示
你从选文中收获了什么?
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
与时俱进,有辨别地接纳新事物。
子 夜
茅 盾
作家作品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
字雁冰。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和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抗战爆发后,散文代表作《白杨礼赞》《风景谈》。
作品简介
故事发生在1930年的上海,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斗争为主线,生动、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
开始,赵伯韬拉拢吴荪甫进行公债投机,而吴荪甫联合其他资本家组成信托公司,想大力发展民族工业,因而与赵伯韬产生了矛盾。赵伯韬依仗外国的金融资本做后台,处处与吴荪甫作对,加上军阀混战、农村破产、工厂的工人怠工、罢工,尽管吴荪甫和同伙竭尽全力,拼命挣扎,最后也没有改变全盘失败的命运。
揭示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下,中国民族工业得不到发展更无力改变中国命运,反帝反封建仍是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
解 题
“子夜”,原指夜半子时,也就是深夜11时至凌晨1时。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这个时刻一过,黎明就要来到。
作者以此作书名,形象地概括了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寓意是很深的。
课 堂 小 结
或许,吴老太爷作为旧时代的符号要不可避免地被历史的洪流吞没,但茅盾的文学所闪耀的光彩却依旧在那条叫做历史的河流里波光粼粼!让我们一起去阅读经过历史的大浪洗涤过的经典小说吧!
作业(二选一):
1、 “以2018我在 ”为题,描述一下你来到了国际化大都市的心理活动。请发挥想象,作合理的描述。(不少于200字)
2、“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对我们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请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发挥想象,以5年之后你的口吻和眼光,谈谈你那时会怎样?(不少于200字)
“读书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