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16.《骆驼祥子》》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16.《骆驼祥子》》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6-27 18:4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骆驼祥子
老舍(1899.2.3-1966.8.24),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1966年8月23日老舍在北京文联被批斗,紧接着在孔庙被批斗,回到文联又被批斗,遭受了三场批斗。在这样的批斗之后,老舍先生在第二天离家出走了,后来人们从太平湖打捞起他的遗体.
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
称号。
一生写了约计800万字的作品。
主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二马》、《离婚》、
《牛天赐传》、《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
短篇小说《月牙儿》 、《柳家大院》、《断魂枪》;
剧本《龙须沟》、《茶馆》、《方珍珠》。
他的作品以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
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了广大的读者。
《骆驼祥子》是老舍三十年代的优秀代表
作,它标志著老舍小说的成熟,也是老舍
小说的最高峰,是五四以来小说中颇受读
者喜爱的,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长篇之—。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长篇小说代表作。
《骆驼祥子》是以北平(今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地揭露了旧中国把“人”变成“鬼”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盘剥和压榨,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祥子的三起三落
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
一落: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
二起:卖骆驼,拼命拉车,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
二落:干包月时,在一次搜捕中,祥子辛苦攒的钱也被抢去,第二次希望破灭。
三起: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
三落: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
祥子的命运三部曲是“精进向上——不甘失败——自甘堕落”。
课文节选自《骆驼祥子》的第八章。   祥子被抓了壮丁,新置的人力车也被充了军,他第一次从心底里喊出了:“凭什么?”趁军队撤退的时候,他溜了回来,并顺手牵走了三匹骆驼,在一个村子里卖了三十五元钱,又返回了人和车厂,重新拉起了人力车。他又燃起买车的希望,“对花钱是这样一把死拿,对挣钱祥子更是不放松一步”;没包月,就拉整天;早出晚归,不拉够一定的钱数不收车,一点也不顾惜自己的身体:也开始抢生意,“像一只饿疯的野兽”,“只看见钱,多一个是一个”。     
后来拉上一个杨先生家的包月,没曾想两位太太不仅朝死里使唤他,还不让他吃饱饭,极为吝啬,祥子一怒之下便辞了职。心情沮丧的祥子,刚一回到人和车厂,便被虎妞发现了,被她灌了些酒后稀里糊涂地就与她发生了关系。有了这件事,祥子心里憋屈极了,别扭极了。
正在苦闷之际,样子遇到了善良的曹先生,曹先生要他到自己的宅门里拉车。祥子“这些日子的苦恼忽然一齐铲净”,“痛快得要飞起来”了。不久,中秋节后的一个晚上,在北长街上拉着曹先生跌了一跤,车把断了,曹先生也被摔了,祥子自己也手脸全是血。尽管曹先生没有怪罪他的意思,祥子却因自己的失职,主动请辞,并且提出不要工钱。在高妈的劝说下,他不再提辞工的事了。   课文所节选的部分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放出去呢,钱就会下钱” —放个小型的高利贷;
“一块钱可以立折子,你怎么不立一个呢” —储蓄;
“起上一个会” —搞小型集资互助。
    
    
祥子是怎样想的呢?又是如何做的呢?
①尽管“很佩服高妈的话”,却“觉得钱在自己手里比什么都稳当”:虽然“钱不会下钱,可是丢不了也是真的”。他爱钱,喜欢实实在在地攥(着:白亮、厚实、耀眼,还能时不时地数数,让人觉得踏实。   ②“把钱交出去,人家又在折子上画了几个字,打上个小印。他觉得这不是骗局,也得是骗局;白花花的现洋放进去,凭人家三画五画就算完事,祥子不上这个当”;“折子上的钱只是几个字”!“城里有许多的事他不明白”,“他不愿再去听,也不愿去多想”。“自己拿着自己的钱好了,不用管别的”。   
③“上哪里找这么二十位人去呢?即使能凑
上,这是个面子事”;“好汉不求人”! 高妈拿他也没办法:“你真行!”小胡同
赶猪——直来直去也好!“祥子呢?对自己
点了点头,似乎承认自己的一把死拿值得佩
服。”
他虽然进了城,可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还停留在乡村,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
对商业行为与现代文明,他是不信任、充满怀疑的。
高妈:
①精明、有头脑,例如:“搁在兜儿里,一个子永远是一个子!放出去呢,钱就舍下钱!”“车到了手,你干上一只黑签儿会,又不出利,又是体面事,准得对你的心路!”
②泼辣、有手段,例如:“找他的巡官去!一句话,他的差事得搁下。”
③热心、周到、善于雄辩,例如:苦口婆一心传授放债经验。  
 祥子:
①呆板、拙直。
祥子没有高妈那样的头脑,既不会放债,
也不愿起会。 ②小心、谨慎。
祥子认为钱在自己手里比什么都稳当。 ③木讷、口拙、不善言辞。
次要人物的作用:
(1)对主要人物的烘托、对比、反衬作用
(2)推动情节发展或成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反复出现串起情节
(3)暗示社会环境或深化主旨,升华主题
(4)提供具体环境,渲染氛围,奠定基调
(5)自身的意义和作用(叙述人称的作用)
祥子最后能如愿以偿吗?为什么? 他最后的命运如何?
推断后果
祥子曾经是个正直、热爱生活的劳动者. 然而在这个地狱里都会是个好鬼的祥子,在人世间却没有能够始终成为一个好人。随着生活愿望的破灭,他成了截然不同的另一个人。“他吃,他喝,他嫖,他赌,他懒,他狡猾”,他掏坏,打架,占便宜,为了几个钱出卖人命。
拉车曾经是他唯一的指望,后来却憎恨拉
车,厌倦拉车。 他不向命运低头,他要强,
他追求自己的理想。最后却完全安于命运的
安排,“将就着活下去是一切,什么也无须
乎想了”。最后他向生活屈服了,忍受着一
切侮辱与损害,而没有任何怨尤。
请同学们思考祥子的悲剧是怎么形成的?作者通过祥子一生遭遇的描写,揭示了祥子悲剧产生的原因。
首先;祥子的悲剧旧中国社会的悲剧。作者通过对祥子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造成祥子悲剧的社会原因。
①三年血汗换来的新车被大兵强行夺走。
②在杨宅拉车,整天紧得发昏。
③到曹宅,被特务抢走了准备买车的一点积蓄。
④和虎妞结婚,进而忍受家庭生活的牵系与精 神上的痛苦。
本文通过祥子和高妈的谈话,表现了高妈精明干练,祥子憨厚拙直,
从侧面深刻反映了旧中国社会的黑暗和下层劳动人民挣钱的艰难。(主题)
小结
谢谢观赏!
同课章节目录